李曉悅
在《大紅燈籠高高掛》中,頌蓮轉折性命運的是在被揭穿假懷孕后,陳老爺封燈出現的,在妻妾成群的大家族中,不論是正房還是姨太太想取得一定的地位,青春貌美雖占優勢,但情商與智謀卻是走得長遠的關鍵因素,顯然,頌蓮比起老謀深算的姨太太們,顯得太稚嫩了。
剛進陳府,便對丫鬟雁兒充滿了鄙夷與不滿,以一個高姿態的身份對待下人,待人接物不圓潤,在復雜的環境中,由著自己的性子來,主仆不和,自然給二姨太鉆了空子,此外,剛開始就對陳老爺表示自己對雁兒的不滿,在新婚期,就失去了點燈了機會,太過親信于人,也是頌蓮涉世不深的體現,二姨太對自己好,就全身心、無條件的相信她,在二姨太的丑陋面孔被撕破后,對示好的三姨太就又不設任何提防,在陳府的這場沒有硝煙的明爭暗斗中,頌蓮嘗到了人情冷淡,最終精神失常。
在一段戀愛中,用現代主義思維法則或者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來看待,荷爾蒙作用占了很大的比例。比如兩個年輕人進入一段戀情,那么所謂的一見鐘情,來自于二者的荷爾蒙作用,這是西方的研究成果,與我們當代社會和思維中的貪色生變或者談性色變相比,將兩性關系看的分外露骨。
任《大紅燈籠高高掛》這部影片當中,陳老爺對頌蓮的感情,我們狹義上所說的愛情,是不存在的,在一定的程度上,我們可以得出結論:陳老爺從來都沒有愛過頌蓮,甚至,作為封建大家庭的統治者,他認為這是“兒女情長”、“英雄氣短”。陳老爺娶大太太是因為二者家庭的門當戶對:陳老爺娶一姨太太和三姨太太,是為了完成開枝散葉的人生使命(因為大太太只生下了一個兒子)。
陳老爺娶頌蓮,出發點有二,第一,對于性的向往和貪戀,從影片中可以看出,陳老爺的性經驗是十分豐富的,比如他第一次和頌連問房時的種種做法,和丫鬟雁兒通情的細節,均可以看出。第二,為了找尋人生的青春,不服老。
由此我們可以了解到,頌蓮的丈夫,陳老爺并不愛頌連本身,只是當做是人生中的一個小把戲,沒有放在心,當頌蓮發瘋了以后,陳老爺馬上再續娶。
哀其不幸,怒其不爭。頌蓮對付陳老爺的手段,也足出于性,通過自己的年輕貌關,企圖在床上征服一個封建大家庭的專制獨裁者。但是,在《大紅燈籠高高掛》影片中,我們清楚的看到,三姨太太梅班的“狐娟手段”比頌蓮這個剛輟學的女學生多得多。
在影片的中后期,頌蓮謊稱自己有孕希望博得寵愛和打壓其他的姨太太,但是被丫鬟雁兒識破,最終被二姨太太告到了陳老爺那里,頌蓮的如意算盤最終崩盤。
頌蓮謊稱自己有孕,是情商低的表現之一。她最終也同其他姨太太那樣,時刻地渴求陳老爺那個老男人的顧戀,也慢慢愛上了敲腳。情商低導致她在整個陳府大宅里基本上沒有自己的真心朋友,二太太虛與委蛇的假情假意,她太過幼稚看不透人心。本可以拉攏的丫鬟雁兒,頌蓮也沒有好好對待,反而讓丫鬢雁兒對自己一直懷恨在心,甚至到死,都對頌蓮充滿著憤懣和不滿,全府上下,無一不對須蓮充滿了鄙棄和埋怨,他們同情的是雁兒。具有對比反差的是,頌蓮發瘋后,老媽子對新來的五姨太介紹頌蓮時,都充滿了不屑和鄙夷。
很多人分析頌蓮的人生悲劇是因為當初的社會制度,即封建主義制度對人性的壓制和摧殘,但是,不可忽視的是,頌蓮自身的“以色事人”做風也占了很大的比例。
成事在天,謀事在人。頌蓮悲劇產生的社會歷史條件的確是封建社會制度以及封建社會制度下的附庸品,如封建禮教、封建倫理道德等等。而頌蓮悲劇產生的個人主觀條件是頌蓮自身的缺點。用張愛玲的話來說,“以謀愛來謀生”。這是十分錯誤的。
作為新時代的女性,我們更應該以智事人而不是以色事人,不僅要做知識上的新女性,也要在思想上做一個新女性,拒絕做新社會下的舊頌蓮。
(作者單位:湖北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