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沛
摘要:我國有關于“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宣傳和報道不斷增多,也逐漸加深了人們對其的保護意識和向往之情。在高校教學中引入“非物質文化遺產”,就是對其開展保護和傳承工作的方式之一。這種保護方式不僅可以達到有效的效果,還會發揮重要的教學價值。本文主要探討高校教學在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中的作用,以及通過高校教學完成“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非物質文化遺產;民族民間舞蹈;教育;途徑
高等院校是傳承學術、培養人才的重要基地,在整個教育體系中都始終保持最重要、最權威的地位。在高校中開展民族民間舞蹈教育教學工作,不僅僅是為非物質文化遺產提供一個教育教學的機會,同樣是為了通過高校教育提升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視程度,為其保護、傳承和發揚創造機會和空間。我國是一個藝術資源非常豐富的國家,舞蹈藝術的繁榮也象征著國家的昌盛。通過高校教育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提供良好的環境,有利于更加科學的保護體系的建立。
一、民族民間舞蹈的教學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作用
非物質文化遺產絕大多數是繁榮與民間的,內容上豐富多彩,形式上千差萬別,且都是對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揚。高等院校是創造知識、傳承學術、培養人才的重要基地。將非物質文化遺產納入到高校教育教學中,不僅僅是為其提供了一個良好的保護環境,更是有機會對其開展研究工作,并將其傳授給具有敏銳的藝術感受力的專業舞蹈人才手中。專業舞蹈人才因為對藝術有敏銳的感受力,可以從創新的角度重新詮釋民族民間舞蹈的內涵與藝術力,推動對傳統舞蹈的理論研究工作。
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在高校舞蹈教學中的困境
在高等院校中,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和發揚并沒有真正取得實質性的進展。在當前的社會背景下,在高校中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教育傳承是最好的解決途徑。但是,由于對這項工作的管理還不規范,導致其長期處于探索階段。首先,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教學工作并沒有納入到高校教育的正規體系中,其教學活動的開展主要是通過教學人員的自由組織,有很強的隨意性;其次,由于非物質文化遺產富集的地區大多是在偏遠農村,整體教育水平比較低,缺乏專業的教師團隊;再次,沒有穩定的教育經費來源,教學活動的開展是需要教育經費做支撐的,不論是高校教師開展教學工作,還是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開展技藝傳承都需要必要的教育經費。
三、“非物質文化遺產”與民族民間舞蹈教學的有機結合
(一)舞蹈教學與理論知識的結合
高校舞蹈教學工作一直是以傳授專業性舞蹈為教學內容,如芭蕾舞、民族舞和古典舞。這些舞蹈經過長期的傳承和發展,已經具備完整的理論知識體系和舞蹈教學方法。但是,非物質文化遺產中的民間舞蹈,長期以來都是以口傳身授的方式開展教學,并沒有經歷過在理論知識領域的發展,因此并不具有完整性。這使得在高校教學中,對民間舞蹈的傳承,也是在只重視舞蹈教學,不重視內涵素養的提升的環境中。因此,高校舞蹈教學一定要開展對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的民間舞蹈的理論知識研究,將舞蹈教學與理論知識結合起來,提升學生的內涵素養,提升學生對舞蹈深層次文化內涵的理解。
(二)多涉及實踐性課堂教學內容
理論來自于實踐,能力體現于實踐,對舞蹈教學成果的展示,最終還是要通過對舞蹈技能的展示來實現。因此,舞蹈教學的實踐能力是尤其重要的。為了加強對高校學生的實踐性教學,教師就要帶來學生們走出教師,走進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發源地,將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與保護滲透與舞蹈教學中,彌補在課堂教學中的不足。
例如:藝術領域有一種說法叫“采風”,就是通過藝術工作者深入民間探訪民情,激發自己的創作靈感。在民間舞蹈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到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發源地——民族聚居區,開展實地采風教學。學生通過直管地觀察民間舞蹈的服飾、隊形、形體,并展開與民間舞蹈相關的文化信息的搜集和記錄。通過這種形式的教學,促進學生對民間舞蹈的感受和理解,拓展學生藝術視野,提升學生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意識。
(三)構建文化傳承人與高校之間的合作
在對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和發展中,并不能單純依靠高校的力量,而是要順應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的特殊性,通過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與高校教學之間的合作,構建有效的傳承和保護模式,實現雙管齊下、雙頭并舉。在合作模式中,傳承人承擔傳承任務,高校承擔教學工作,在一定程度上互通有無,共同承擔保護重任。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不同時代,不同族群的精神意識結晶,是人類藝術和智慧的瑰寶。因此,其傳承和發展一定要結合多方面的力量。可以鼓勵社會人心人士參與到傳承與保護工作中,高校也可以開展一些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益課程,并邀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義務授課,為社會公眾提供接近藝術、接近民間舞蹈的機會,推動保護工作的開展。
四、結論
自古以來,舞蹈就一直伴隨著人類發展的歷程,從最初的祭祀活動,到現如今的專業藝術形式,一直作為獨特的藝術載體傳承著人類的智慧結晶。近年來,隨著政府相關政策的相繼出臺,以及廣大藝術愛好者的積極響應,我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和傳承工作已經取得了初步的進展。我們要努力將高校民族民間舞蹈教育教學與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傳承結合起來,形成獨特的文化傳承形式和藝術教學體制。
參考文獻:
[1]劉蓓.高校舞蹈教學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環境下的分析[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中旬刊),2016(09):92-93.
[2]吳萍萍.高校民族民間舞蹈教育與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教育[J].文學教育(下),2016(10):135.
[3]朱靜靜.探究非物質文化遺產視域下民間舞蹈的文化傳承[J].知音勵志,2016(13):188-189.
[4]李嵐.非物質文化遺產和民族民間舞蹈教學[J].大連教育學院學報,2009,25(04):56-57.
(作者單位:沈陽師范大學戲劇藝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