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玚
摘 要:文章通過對整合教學法相關概念進行界定,分析了整合教學法對學校教育的意義,以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三單元《大規模的海水運動》一課為例,基于整合教學的視角從教學目標、教學方法、教學內容設計三個方面,提出了幾點教學設計方面的建議。
關鍵詞:整合教學法;整合情境;地理教學設計
中圖分類號:G633.55文獻標識碼:A收稿日期:2018-01-12
在當前教學體制下,當學生面對具體情境時,其學業獲得與他們應當掌握的知識技能之間往往存在極大的差距。整合教學法認為,學校教育的最終目標就是發展學生的能力,提出應該讓學生能夠作為公民自主、積極地在社會中生活,并強調通過整合情境來發展學生的能力。整合教學法這一目標與我國當前課程改革大背景下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這一觀點不謀而合。
一、整合教學法
1.整合
在整合教學法中“整合”就是學生在一個典型情境中調動不同的、相關的學業獲得的過程。學業獲得即一些具體的知識、概念、技能、規則、步驟做法等。在一個整合活動中,不同的學業獲得能夠相互依存,并且為了解決不同的問題情境可以積極地調動這些學業獲得。學業整合是基于已經通過學習獲得的知識和資源,它是對這些已有學習的豐富。
2.整合情境
整合情境主要是在學習結束或一組學習結束時運用這類情境,使學生學習如何對一組學業獲得進行整合,并對自己獲得的技能進行總結。因此整合情境并不是一些小練習的并行羅列,而是一個復雜情境,學生在其中被要求對已學習過的若干知識和知做技能進行聯結和合并。它是基于問題的情境,但它與教學論的問題情境的區別就在于它擁有方向明確的支持工具,但這與支持工具本身沒有關系,主要區別是教師選擇如何利用支持工具。
二、整合教學法對學校教育的意義
1.促進學校教育的合理化
整合教學法改革的最終目標就是發展學生的能力,使其更適應社會的需求。隨著未來社會的日益復雜化,要求人們能夠具備更高的素能來處理復雜的情境。在整合教學法指導下所傳授的知識不僅僅是知識和技能,而且是要求學生在不同的情境下,靈活調動并運用這些知識和技能。對學生而言,這些知識和技能不是停留在理論層面上,而是可以在學校環境和家庭環境中或者以后其成人生活、工作中都能夠為他服務的。
2.促進學校教育的有效化
整合教學法注重每個學生的發展,讓每個學生都能充分調動已有的知識和技能來應對復雜情境。整合活動是個體活動,但也不排除某些集體性的、合作性的學習形式。對于某些學生來說,可能在這種形式下能夠更好地進行學業獲得整合。為了使學生的整合獲得更大的成功,整合教學法并不排斥其他教學方法,在設計學習組織時,安排了局部學習時間和整合時期,局部學習即事先獲得整合活動中所需資源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可以按照其認為最好的教學方法為學生提供他們應當獲取的資源。但在局部學習之后,必須進行整合學習,通過教師設計和組織的整合情境,來調動和整合學業獲得,建構自己的知識框架。
3.促進學校教育的公正化
整合教學法通過縮小優生與后進生之間的差距來促進學校教育的公正化。學生是整合活動的行動者,在整合教學法下后進生可以有機會獲得進步。一般來說,優秀的學生可以自發地進行整合,因為他們可能不需要具體的學習來重新調動自己已有的學業獲得。在傳統教學中教師往往會選擇簡化后進生的學習活動來降低其學習難度。但在整合情境中,后進生實現了一種真正的學習,使他們在復雜的情境中,能夠真正調用自己已有的學業獲得,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進行查漏補缺,使自己的能力在情境中得到進一步鍛煉和發展,從而縮小與其他學生的差距,得到更好的進步。
三、基于整合教學法的中學地理教學設計
1.整合教學視角下的地理教學目標設計
整合教學法引導學習者在有意義的情境中調動已經學習到的零散知識,逐步建構起自己的知識脈絡。因此教師要能夠投入更多的精力在課程設計和教學組織中,從而設計出聚焦在某一項能力上的整合情境。
在整合教學法中能力=(能力×內容)×情境,而這里的“能力×內容”指的就是具體的教學目標。以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三單元第二節《大規模的海水運動》為例,對“洋流”這一概念的掌握,我們可以把其教學目標闡述為:運用(能力)地圖(內容)歸納(能力)世界洋流的分布規律(內容)。
2.整合教學視角下的地理教學方法設計
在整合教學法中,利用被建構出來的整合情境來吸引學習者的興趣,不僅能夠真實地反映學習問題,而且能夠使問題的結果更具現實意義。德·克特勒認為整合情境是一個包含主要信息和干擾信息并能夠運用先前學習的知識的復雜情境,這一情境能引導學生對知識和技能進行整合,而不是將情境加以分解。學生是行動者,因此情境的設計要能夠吸引學生的興趣,容易被學生理解,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
以《大規模的海水運動》一課為例,我們可以運用學生熟悉的電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創造一個整合情境,將少年派的漂流路線、投擲求救瓶、途中經歷等作為線索,貫穿課堂始終,小組分工合作,結合世界地圖,通過讀圖繪圖,在培養學生地理思維能力和使用地圖的能力的同時,調動之前所學的洋流的知識,在整合本節課的內容知識框架過程中,歸納出世界洋流的分布規律。
3.整合教學視角下的地理教學內容設計
整合教學法認為,科學知識不應該局限于固定學科的框架中。地理學是一門綜合性極強的學科,它與許多學科關系密切。在高中地理教學中,許多地理現象和地理問題都需要借助物理、數學等理科知識來解釋。因此地理學習可以整合與其他學科有互補關系的內容來進行組織教學,這樣可以避免由于學科之間的封閉而產生的問題,在幫助學生理解地理現象和地理問題的同時,建立起學科之間的聯系。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以自然地理知識為主,很多地理問題和現象都需要借助物理知識才能解決。在“大規模的海水運動”一課中洋流在前進方向中受地轉偏向力的影響以及密度流的問題,都與物理知識有關。這里以“密度流”為例,為了幫助學生更好理解,可以采用物理實驗的方法。即用兩只透明的玻璃杯,一杯是用紅墨水標記的鹽水,一杯是透明的自來水,將紅墨水倒入盛有透明自來水的杯子中,學生們可以觀察到紅墨水沉入杯底的現象,以此可以對密度流的流動方式加以說明。
地理教育是一門綜合的科學教育,融合了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多種知識。在整合教學法中還有許多對于地理教學設計有指導意義的觀點,要將這些觀點有效地結合到地理教學設計中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并且從目前文獻看來,將整合教學法與地理教學設計結合的有關研究少之又少。因此在日后需要對整合教學法進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從而更好地將其運用于地理教學當中,使學生對地理知識有更深入系統的了解,提高學生跨學科的綜合能力,從而提高其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汪 凌.整合教學法:為了學生素質的發展——比利時X.羅日葉教授訪談[J].全球教育展望,2007,36(10):3-7.
[2]黃 璐.整合情境:整合教學法改革的核心[J].浙江外國語學院學報, 2012(2):98-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