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妮娜
摘 要:課前檢測是在上課之前對學生進行的一種測試,也可稱為課前摸底測試,是以了解班級學生學情為目的進行的一種專門的測試。老師通過對部分學生進行預習的檢測,就能夠充分了解學情,做到心中有數,為調整課堂教學目標提供可靠依據。
關鍵詞:中學;歷史;環保;教育
中圖分類號:G633.3文獻標識碼:A收稿日期:2018-01-04
一、課前檢測的目的和意義
課前檢測,是在上課之前對學生進行的一種測試,也可稱為課前摸底測試,是以了解班級學生學情為目的而進行的一種專門的測試。教師通過對部分學生進行預習的檢測,就能夠充分了解學情,做到心中有數,為調整課堂教學目標提供可靠依據。
二、課前檢測的嘗試與實施
課前檢測是在學生提前一天自主預習、第二天老師上新課之前進行的,以《好事情》一課為例,我談談自己是如何思考、嘗試與落實的。本課課前檢測以試卷的形式進行,結合本節課的主要教學目標設計習題,檢測后統計數據,并分析研究哪些知識點學生已經通過預習掌握,哪些知識點需要重點講解,從而有針對性地調整教學目標。
《好事情》第一課時預設的教學目標有兩個,一是認識本課的14個生字,寫會“事、情、氣、于”4個生字;二是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根據這兩個目標,我第一次設計的課前檢測試卷如下。
《好事情》課前檢測卷
班級: 姓名:
一、詞語我會認了
尤拉 狼 夾著 斷腿 抬起
( )( )( )( )( )
刷碗 醫院 廚房 開槍 腦袋
( )( )( )( )( )
二、生字我會寫了
shì qing bié yú
( ) ( )人 ( )是
三、課文我會讀了
(1)能正確、通順地朗讀課文,無出錯。( )
(2)出錯在3個以下(包括不認識字,字音讀錯,加字或減字)。( )
(3)出錯在3個以上,5個以下。( )
(4)出錯在5個以上。( )
第一題主要檢測學生對要求會認的14個生字分別掌握得怎么樣;第二題是看拼音寫生字,檢測學生對要求會寫的4個生字掌握到了什么程度,存在哪些問題;第三題是檢測學生讀課文的情況,達到什么層次。在上課之前對20個學生進行檢測,根據這一檢測分析學生對詞語的掌握情況,對教學目標進行微調,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
做了課前檢測后,在實際操作中我還發現了一個問題,就是要求會認的字都是以詞語的形式呈現的,學生掌握得很好,可是對單獨的字,學生不一定能讀正確。于是我又對課前檢測卷做了改進,將部分詞語還原為生字的形式,避免字離開語言環境,識字卻有困難的現象。
通過對本課課前檢測習題的設計與使用,我覺得課前檢測內容的確定一定要有明確的目的性,不能為練而練,不能讓檢測流于形式。習題的設計要少而精,必須緊扣本課的知識點。避免出現練得熱鬧但實際效果卻不理想的情況。
三、對課前檢測的一些思考
課前檢測除了對知識進行前測外,還應對“能力、心態”進行前測。知識的測評是最基本的,而能力和心態是能否將這些知識很好地傳授給學生的影響因素,同樣的知識,對能力和心態不同的人所定目標就不同,應該根據學生的能力和心態再去適當調整目標,只有這樣才能把知識教透、教活,也就完整地完成了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目標任務。學科不同,能力和心態的前測設置也不同,如語文,就可設置一些有關說讀寫方面的能力測試。心態前測可設置一些學生生活的期望和熱愛方面的測試。這個根據課文的內容而定,小到對同桌的建議,大到對自己人生的期望,都可看作是對學生心態的前測。在課前檢測中如何落實“能力和心態前測”是我以后應該重點努力和研究的方向。
不斷思考、不斷實踐、不斷完善,才能不斷進步。今后我將在課前檢測部分繼續探索,尋找切實有效的檢測方式,服務教學,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使教學效果最優化。
參考文獻:
[1]魯調絨.合理設計 把握整體 加強檢測——提高小學語文預習作業有效性的思考與實踐[J].遼寧教育,2013(9).
[2]陳海燕.讓有效的預習作業成為語文高效課堂的助推劑[J].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