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芳芳
摘 要:節奏是音樂的脈搏,是音樂生命力的源泉。針對教學中出現的“機械、溜冰式”教學,文章作者遵循奧爾夫教育理念,引導低段學生在簡單的聲勢教學法下感知節奏的魅力,具體通過創編簡單的聲勢律動、節奏模仿、游戲互動等方式來進行節奏課堂教學,以期使音樂課堂變得生動、富有魅力。
關鍵詞:聲勢教學;節奏教學;有效運用
中圖分類號:G623.71文獻標識碼:A收稿日期:2018-01-07
1.運用聲勢,提高學生對節奏的感知力
使一堂課開始就有趣、有吸引力,這是抓住孩子們心的關鍵。為此,我為學生設計了一套結合問好與發聲的開課律動,用些簡單的“節奏基石”進行律動,提高學生對節奏的感知力。
【案例一】:
3 1 2 5 | 1 2 3 |
一 二 三 四 拍 一 拍, (拍手 XX X)
4 2 3 6 | 7 1 2 |
一 二 三 四 拍 一 拍, (拍腿 XX X)
3 4 5 | 4 3 2 |
左 拍 拍 (左拍 X ) 右 拍 拍, (右拍 X )
3 1 6 2 | 1 7 1 ||
拍 來 拍 去 說 he-llo!(加捻指動作 X )
通過簡單的聲勢節奏方式,一下子拉近與孩子們之間的距離,也讓孩子們在“無意識”的情況下學習節奏,整堂課也變得其樂融融。
2.模仿節奏,提高學生對節奏的聽辨能力
節奏模仿即不看譜,通過動作和聲響的模仿進行節奏訓練。低段孩子還沒有識譜能力,這時教師直接教識譜方式是不明智的,通過模仿練習,孩子們最易把握節奏的感覺和訓練聽覺的聽辨與記憶能力。
【案例二】:每一種動的方式都要遵循從易到難、從簡到繁的原則,聲勢混合了拍手、拍腿、跺腳、拍胸等方式,低段學生要都模仿的話,會很困難,也很凌亂,故此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依次呈現、梯式學習,才會取得相應的效果。
比如歌曲《母雞母雞叫咯咯》的學習中,我先設計了一條聲勢節奏:
X X X X | X X X | X X X | X X X ||
手 手 手 手 腿 腿 腿 腿 腿 腿 腳 腳 腳
教師演示一遍——學生模仿——出示節奏——慢念節奏——再模仿練習——熟練后再進行創編,通過拍手、拍胸、拍腿、跺腳等多種方式進行節奏的學習。
3.游戲互動,提高學生對節奏的恒穩能力
低段學生的專注時間較短,教師需要通過多種方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而在節奏教學中穿插游戲教學,符合學生特性,能有效地帶動學生的興趣,并提高學生對節奏的穩定能力。
【案例三】:在為《大鹿》一課設計教案時,我特意用“XX XX | XX X ”,這首歌曲的基本節奏類型設計了一個環節。在這個環節中,孩子圍成一個圈,盤腿而坐,左手放左膝上,在音樂聲中,第一強拍敲擊自己左手手心,弱拍拍地,第二小節強拍自己左手手心,弱拍拍鄰座小朋友的左手手心。在這樣的游戲中,學生“玩”得不亦樂乎。在處理“XX XX | XX XXX |XX XX |X - ||”的后十六節奏,采用了模仿接龍的說詞游戲,讓孩子們多次并逐個體會后十六節奏的時值。在游戲中,課堂氛圍變得輕松風趣,學生的學習效率也提高了許多。
4.模擬場景,提高學生對節奏的創造力
用聲勢教學模擬生活場景,通過情境、節奏創編來表現,提高學生對節奏的創造力。
【案例四】:雙休日,閑來無事,突然看到自家窗戶不太潔凈,“太臟了,來,讓我來擦一下。”拿來抹布,我(X - X -| X - X -,邊說邊做擦拭動作,擦 — 擦— | 擦 — 擦—),“左擦擦,右擦擦”(用拍手X X X表現,右擦擦X X X表現),“這個地方怎么擦不干凈呢?”,“有了!”(用捻指 X表現想到辦法的高興),“吼吼”(用X - X -| X - X -拍腿加自己語言表現),“終于擦干凈了!”(用 X X X X X X X X X - 依次用跺腳及捻指表現喜見勞動成果后的快感)
總之,培養低段學生對音樂的興趣, 是作為一個音樂教師的使命。作為小學音樂教師,在日后的教學實際中,我們應對聲勢教學有更深入的研究,讓學生真正體驗到音樂節奏的魔力,在音樂的世界里自由自在地翱翔。
參考文獻:
[1]李妲娜,修海林,尹愛青.奧爾夫音樂教育思想與實踐[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
[2]楊 麗.淺析小學音樂教學中節奏感的培養[J].考試周刊,201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