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利利
摘 要:法學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學科,法學專業的目的是培養實踐性較強的應用型人才。隨著時代和法治事業的不斷發展,社會對法學人才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社會需要的是質量較高具有較強法學實踐能力的人。但是,現有的法學教育存在諸多弊端,許多法學專業的學生在畢業初期無法滿足社會的需求。針對這種現狀,就需要對現有法學教學方法進行研究,提高法學教育的質量。
關鍵詞:法學;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G642文獻標識碼:A收稿日期:2017-12-24
一、法學教育存在的問題
1.教學方法單一
現在許多學校的法學專業教師以傳統課堂講授法為主,很多課堂還是以“填鴨式”地講解書上的知識點為主,學生只是在被動地接收教師灌輸的內容。有時候講解書上的知識點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教師只是枯燥地講授知識點,容易削弱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如果不采用靈活的教學方法,會導致法學教學進入一個怪圈,教師在很努力地講授知識,但是,學生并不喜歡課堂內容,同時教學效果也不理想。
2.教學設計不合理
從教學的課程設計上來看,目前多數教師側重于理論性知識的羅列,教學內容大多著重于對概念、原則、法條基本內容的灌輸,而沒有對現有的實際問題結合具體法條或者司法解釋進行分析。對于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這種教學方法顯然沒有實質性的作用,容易使學生感覺已經把書上的知識掌握清楚了,但是在遇到實際案件時,大腦出現空白狀態,完全“蒙圈”,不知該如何用正確的法條來處理案件。
3.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較差
在法學教育中不僅僅是教師的教授存在問題,學生的“學”也存在問題。現在的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太依賴教師。在遇到問題后,沒有主動查找資料,只依賴教師來講解。學生在課前很少預習課堂內容,課后很少復習重難點。這也導致課程進度比較慢,在有限的時間里學生學到的東西比較少。在教學時學生不主動記教師講解的知識點。在講解完知識點后,有的學生懶得記筆記,有的學生拿出手機拍照來記錄重難點,在課后也沒有整理筆記,在高校中這是一個普遍現象。這會導致學生在學習某個學科后,一學期下來整本書幾乎是新的,書上沒有做顯著的標記,也沒有做筆記,處理具體案件時會憑直覺。有時教師在課后讓學生查找課程相關法條以及司法解釋進行記憶,很少有學生完成。
4.法學學生考核存在問題
由于法學教育主要依賴教科書,以理論教學為基礎,課堂大部分考題也是側重于理論知識的記憶,學校很少以實踐性的方式考核學生。法學專業的學生期末考試也是側重于基本概念和書本機械的考核。以單項選擇題、多項選擇題、名詞解釋、簡答、論述這樣的題型出現,甚至會出現判斷題這樣的送分題,即使考核案例分析也是案情非常簡單的情形。很多學生在考試前“突擊”一到兩周就能取得不錯的成績。這樣學生也就缺乏實踐的動力,在畢業時,成績很好,但是欠缺處理案件的實踐能力。
二、開展多元化教學方法
為了使得法學教學內容生動有趣,又能增強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教師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1.案例教學法
案例教學最大的優點是與實際生活緊密相連,最能提升學生綜合法律素養。案例的內容豐富多彩,情節曲折,可以靈活多變,隨時轉換知識點,能調動學生主動思考和學習的興趣。
教師在選擇案例時要依據本課程的教學大綱或者教學重難點,做到案例選取難易適當。多選取一些具有代表性又新穎的案例,在教學中要隨時更新案例。選取案例時最好要涉及多個知識點,或者選取相類似案例進行對比講解,讓學生區分掌握不同法律法規之間的聯系與區別。
2.討論法
討論法是在教師的組織下,學生以集體討論或者小組討論的方式,圍繞一個中心問題進行研究的課程教學。其優越性在于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又能復習課程重難點。其缺點在于,由于課堂時間有限,同一個問題不可能讓每一個學生都發表意見。其他原因是有的學生對討論的問題沒有興趣,或因羞澀、膽怯而不發表意見。教師在采用討論法時,首先要注意控制時間,其次要注意選題的吸引力,最后是挑選不太活躍的學生進行回答。教師應盡量給學生營造輕松、自由的課堂氣氛,合理引導學生發表意見,并且讓他們樂意學習,才能達到教學效果。討論結束時,教師進行總結發言,分析討論時遺漏的知識點,讓學生系統掌握知識。
3.自主學習法
為了解決學生被動學習的問題,教師可以在教學時讓學生自己準備問題并且查找問題答案,只要是和本課程相關的問題都行。可以采用提交作業、小論文的形式。另外考慮到現有考核方式的情況,在期末考核時可以讓平時的自主學習在最后考核時占有一定比例,既能豐富考核方式,又能促進學生學習;或者在每節課留幾分鐘讓學生講解一個問題,或者在課間休息時,讓學生講解,互相學習。這樣既不浪費教學時間,又能增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這種方法能夠培養學生在學習時主動思考、主動解決問題的能力。
4.練習法
練習法可以采用傳統的在課后布置作業的形式,也可以在課堂上讓學生回答問題。其實還有其他方式也可以采用。像現在在高校開設的法律文書課程,可以讓學生結合案件實際書寫具體的法律文書。還有證據法課程,讓學生羅列案件的具體證據。還有開展模擬法庭教學,讓學生模擬相應的角色,并且準備案件材料。在現在的教學中,有的高校在采用模擬法庭方式,但不是專門的教學方法,大都是在開設民事訴訟法或者刑事訴訟法的過程中,一學期只組織一次模擬法庭,學生練習的機會太少。可以在一個班中分組進行模擬法庭。各組之間進行競賽,調動學生積極實踐的興趣。
三、改善法學教學方法的意義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可以看出,為了解決實際存在的問題,最直接有效的方式是改變現有的教學方法,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改善教學方法能夠促進學生和教師之間的交流,也讓整個課堂教學氣氛變得活躍,加深學生對知識的認識,掌握重難點,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也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于學生積極融入學習中,滿懷熱情地學習,推動教學活動的順利進行。
改善法學教學手法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法律素養。大學法學教育中,通過改變教學方法,讓學生將理論和實際結合起來,有利于學生加深對理論知識的印象。同時還可以利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案例。這對提高學生法律素養、促進課堂教學效果提升也具有積極作用。
四、結語
在大學法學教學中,有很多種方法,本文是從最實際有效的方法出發進行闡述。是以推動課堂教學順利進行、活躍課堂氣氛、調動學生的主動性、提升教學效果、激發學生的興趣為目的。并注重課堂互動和討論,讓學生利用所學法律知識認真分析實際問題,進而把握要點,掌握綜合分析案件的能力,從而提高教學效果和培養學生的法律素養。
參考文獻:
[1]朱立恒.中國法學教育改革的基本思路[J].法學雜志,2008(1).
[2]譚正航.推進地方高校法學專業實踐教學變革的探索與實踐[J].繼續教育研究,2014(10).
[3]李 靖,田金花,戴國勇.法學專業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J].佳木斯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