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凱麗 張玲 郭亞光

摘 要:網絡語言是信息時代的一種新興語言,受網絡交際的虛擬性、使用者身份的不確定性等因素的影響,大學生在網絡中使用語言文字時存在一些隨意現象。文章通過對六所高校貼吧學生近半年發布的語言文字進行分析,指出大學生網絡語言字詞使用失范的問題,以規范大學生網絡語言文字的使用,促進大學生文字使用規范意識的建立。
關鍵詞:大學生;網絡語言;使用失范;文化;標準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8)12-0021-02
隨著互聯網的出現,網絡語言成為了中國互聯網絡語言交際的主要工具。本文將北京大學、南京大學、武漢大學、華東師范大學、南通大學、四川大學等6所高校貼吧近半年中大學生發布的12余萬字的語言文字與現代通行的標準漢字進行比對后發現,大學生在貼吧中漢字使用失范現象明顯。
1. 繁體字的使用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的規定,繁體字不能作為交際用字流通在大眾傳媒中,只能出現在特定的場合,如書法作品、文物古跡等。但在六所高校貼吧的語言文字中仍然存在一些繁體現象。
(1)通大學子,可以教。教什麼?(南通大學貼吧,2017-6-30)
(2)這裡是湖南的啊,比一本少9分,有機會上通大的英語系不?聽說通大今年的英語升一本了,我一個二本感到很痛苦。(南通大學貼吧,2017-6-25)
2. 錯別字
錯別字包括錯字和別字,但大學生網絡語言中的別字現象表現明顯,占所有漢字失范總數的22.81%。
一是語音錯誤導致的別字。
(1)現在南門可以做616嗎?(南通大學吧,2017-6-27)
(2)忘幫忙聯系各位大神支持。(南通大學吧,2017-6-26)
大學生網絡語言由于字音錯誤導致的錯誤,大多數是由于輸入法默認功能導致打成別字時他們將錯就錯,不積極改正所致。
二是詞匯理解錯誤導致的錯字。
(1)在官網上查不到相關的在四川的二本招生計劃,我想直接打到招生辦去……能告訴電話么……(南通大學吧,2017-6-25)
(2)找了一天的資料,費勁功夫在stack overflow找到與我一樣問題的人。(2017-6-7華東師范大學吧)
(3)在我身邊發生這樣的事情,我覺得很不恥。(廈門大學吧,2017-2-22)
例(1)中,“有關”錯用為“相關”,“有關”說明的是事物涉及的多個方面,“相關”指的是某事物跟一個或另一方面事物相互關涉。此處為不理解兩者之間的區別導致。例(2)中,“費勁”指耗費精力的意思,而例句中作者要表達的是用盡精力的意思,所以應該為“費盡”。例(3)中,“不恥”應該為“不齒”。
三是語法錯誤導致的別字。
(1)招生簡章上寫的還不夠清楚?(北京大學吧,2017-4-22)2)不過這也令有些不純潔得孩子浮想聯翩了。(廈門大學吧,2017-1-26)
例(1)中,“寫的還不夠清楚”,“不夠清楚”是“寫”的補語,應該用中補標記“得”,即“寫得還不夠清楚”。例(2)中“不純潔得孩子”,“不純潔”做定語修飾“孩子”,應該用定中標志詞“的”,即為“不純潔的孩子”。在大學生網絡語言文字中,由于語法錯誤導致的別字主要表現為結構助詞“的、得、地”的混用,占所有失范漢字的8.33%,其中最為普遍的現象就是將定中標記“的”用為狀中和中補標記。
3. 方言詞濫用
方言詞一方面指的是流行語各個方言地區的沒有在普通話中通行的詞,另一方面是已經被吸收進普通話而帶有方言色彩的詞。這里所提到的方言詞的濫用,是指沒有被普通話吸收的方言詞在普通話使用過程中出現的現象。
(1)有報南通大學的四川哥老官沒有?爆一下分數!(南通大學吧,2017-6-29)
(2)哪嘎達的?(華東師范大學吧,2017-6-3)
4. 諧音現象導致的失范
網絡諧音詞主要是利用同音和近音條件賦予原詞以網絡新義。部分網絡諧音詞雖然給網絡語言表達帶上了一定的詼諧、幽默和新異之感,但從語言規范的角度來看,其形成了語言的一些別字現象。
一是漢字諧音,包括同音諧音別字和近音諧音別字。
諧音別字:
(1)被麻麻嫌棄丑是什么鬼?(南通大學吧,2017-6-23)
(2)好,蟹蟹!(華東師范大學貼吧,2017-6-3)
例(1)中,“麻麻”應該為“媽媽”;例(2)中,“蟹蟹”應該為“謝謝”。
近音諧音別字:
(1)乖巧,資不資道?(南通大學吧,2017-6-29)2)有沒有化學工程研究生的前輩,粗來交流一下唄?(南京大學吧,2017-3-18)
例(1)中,“資不資道”應該為“知不知道”,“粗來”應該為“出來”。
二是數字諧音。
(1)4242(四川大學吧,2017-4-3)
(2)484撒(南通大學貼吧,2017-6-24)
例(1)中,“4242”是“是啊是啊”的諧音;例(2)中,“484”是“是不是”的諧音。需要特別強調的是,大學生網絡語言中還存在著類似“23333”等例用數字的形狀表示情感的語言符號,因為其沒有具體實在的語音和語義,更類似于標點符號的用法,本文不將其列為漢字失范類型進行討論。在諧音失范類型中,還存在著一些混合諧音的現象,如“thank you”使用數字加字母諧音的方式,被諧音表達成“3Q”。
5. 漢字、漢語拼音字母、符號混用導致的失范
(1)有dalao了解麻煩解答一下啦!(華東師范大學吧,2017-6-6)
(2)我們應該對ta進行再教育。(南通大學吧,2017-6-16)
(3) A:還有十幾二十天就畢業了,黃昏戀可能嗎?(南通大學吧,2017-6-5)B:tan90°(南通大學吧,2017-6-5)
(4)老Fe又出來坑騙萌Zn了。(廈門大學吧,2017-1-29)
例(1)中,“dalao”是網絡新詞“大佬”的漢語拼音,指在某個方面有話語權的人。例(2)中,“ta”為第三人稱代詞“他”或“她”的拼音。例(3)中,利用數學公式tan90°表示不存在的意思。例(4)“老Fe”中,“Fe”為鐵的化學元素符號,借此表示方言詞“老鐵”,為“哥兒們”的意思。“萌Zn”中,“Zn”為化學元素鋅的符號,為“萌新”,指即將步入大學校園的新生。
6. 縮略現象導致的失范
語言縮略包括語音縮略導致的合音現象和短語縮略形成的縮略語。合音是兩個音節融合為一個音節的音變現象。縮略語是從相對穩固了的較復雜的詞或短語中,直接或間接地抽取其主要成分形成的簡短的縮略詞語,表示與原復雜詞語相同的意義。網絡語言中存在著一些不合理的縮略現象,其中包括語音縮略導致的不合理的合音現象和短語縮略導致短語通用性降低的現象。
(1)我手機里滿滿全是吃的東西的照片,表打我。(廈門大學吧,2017-1-11)
(2)學習得靠自己,就醬。(南通大學貼吧,2017-6-26)
例(1)中,“表”實際為“不要”的合音;例(2)中,“醬”實際為“這樣”的合音。
7. 網絡詈詞
由于網絡的虛擬性,學生在網絡語言的使用過程中也存在著一些詈罵現象,占所有字詞使用失范現象的7.68%。網絡詈詞多來源于現實的漢語,在使用的過程中,被賦予了多種表現形式,如數字、拼音、省略等。
上文所列的漢字的失范類型是大學生在網絡語言使用過程中最常見的失范類型,在高校貼吧中還存在著古字復活,如“囧”;生造字,如“嫑”等現象,因為其出現次數較少,本文不專門分類進行討論。
本文共瀏覽北京大學、南京大學、南通大學等6所高校語料,累計12余萬字,其中失范字數為2432個,大學生網絡語言文字使用失范率高達2.03%,由此可以得知,大學生在網絡語言文字使用過程中失范現象較為明顯。各失范類型所占的比重如圖1所示。
由圖1可知,大學生網絡語言漢字的使用過程中,網絡諧音詞導致的字詞失范現象最多,占所有網絡字詞失范的45.49%;別字失范次之。兩者均與漢語拼音輸入法的文字輸入方式有關。別字更是由于漢字輸入法的默認功能直接導致。而網絡諧音詞,漢字、字母、符號混用,不合理的縮略,漢字及其部件的濫用等均是由于大學生片面追求個性化的表達、忽視規范漢字的使用而導致的。而網絡詈詞的存在則是個別大學生自身思想道德素質欠缺所致。
調查還發現,即使是表達同一個意思,也往往存在著多種形式。以“謝謝”為例,所有語料中共計有47處表達感謝的含義,其中“謝謝”出現17處,“蟹蟹”出現19處,還出現了“三克油”“靴靴”“3Q”“Thank U”等多種形式。
為了使網絡語言反映語言生活現實,同時促進大學生語言生活向前發展,進一步規范大學生網絡語言文字的使用,本文提出如下對策:一是大學生作為最具活力的社會群體,應當自覺地使用規范的漢字,承擔起網絡語言規范使用的使命。二是學校應該加強語文教學,無論是中文專業還是非中文專業都應該開設大學語文課程,同時改變側重文學教學而忽視語言學教學的現象。三是媒體應該積極開展關于網絡語言文字規范使用的宣傳和教育,營造使用規范語言文字的文化氛圍,促進大學生文字使用規范意識的建立。
參考文獻:
[1]張斌.新編現代漢語[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16.
[2]張穎煒.網絡語言研究[M].廣州:暨南大學出版社,2015.
[3]孫紅舉.論漢語合音現象研究[J].西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01).
[4]蔡健.網絡縮略語探析[J].南昌高專學報,2009(06).
[5]李宇明.語言規范試說[J].當代修辭學,201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