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利明
[摘要]翻譯教學是大學英語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實際教學中一直未給予足夠重視,本文以大學英語翻譯j學的必要性為切入點,分析了大學英語翻譯教學的問題,并提出了相應的對策。
[關鍵詞]大學英語翻譯教學;問題;對策
[中圖分類號]C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 5918( 2018) 04 - 0157- 02
翻譯能力是語言綜合運用能力的體現。然而,長期起來,翻譯教學在大學英語教學中一直處于邊緣化狀態,缺乏合適的翻譯教材,教師不重視,學生不練習,阻礙了學生翻譯能力的提升。
一、大學英語翻譯教學的必要性
根據中國譯協統計,2015年我國翻譯人才總需求超過100萬,而專業人員僅10萬余人,崗位缺口達90%。翻譯人才的短缺問題,不是一般意義的短缺,是極度短缺。英語專業培養的翻譯人才已不能滿足社會需求,社會急需大量能從事專業翻譯任務的非英語專業學生,大學英語翻譯教學的重要性日益突出。
(一)最新版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
最新版《要求》對學生翻譯能力的基礎目標要求是“能借助詞典對題材熟悉、結構清晰、語言難度較低的文章進行英漢互譯,譯文基本準確,無重大的理解和語言表達錯誤。能有限地運用翻譯技巧。”其中,能借助詞典,大大弱化了學生詞匯量的積累,強調了對學生雙語轉化能力應用能力的考察,同時,要求學生在翻譯中會有限使用基本的翻譯技巧如增譯、減譯、音譯等,雖然對翻譯技巧要求不高,但是如果沒有課堂上教師系統地理論引導和學生課下批量的實踐練習,翻譯能力的提高鮮有成效。
(二)四六級改革的驅動
2013年12月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翻譯題型進行改革,把句子翻譯改為段落翻譯,分值也從原來的5%提升到15%。改革前翻譯部分測試的是句子、短語或常用表達層次上的中譯英能力。改革后的翻譯內容涉及中國的歷史、文化、經濟、社會發展等。翻譯的目的是測試學生把漢語所承載的語言文化信息用英語表達出來的能力,更加側重考查學生的翻譯應用能力。在四六級考試指揮棒的驅動下,單靠教師課堂詞匯講解已不能滿足學生對翻譯練習的需求,開設大學英語翻譯課勢在必行。
(三)學生群體的要求
非英語專業的本科生,過四六級、考研要考漢譯英或英譯漢,畢業論文摘要需翻譯成英文,畢業面試有英文自我介紹,就業后在很多公司會遇到中英文材料要翻譯,在信息化、全球化的今天,英語翻譯能力已成為新時代必備工具之一。筆者根據對學生的調查問卷,絕大部分學生迫切希望能提高自己的翻譯能力,但想到英語詞匯量難記、閱讀讀不懂,找不到合適的方法便望而卻步。
二、大學英語翻譯教學問題
要全面提升非英語專業學生的翻譯應用能力,必須對大學英語翻譯教學引起重視,目前,大學英語翻譯教學存在以下問題:
(一)課程設置上,翻譯教學融入大學英語課程中
據筆者調查,目前全國多所高校未開設大學英語翻譯課,絕大部分高校將翻譯教學納入大學英語讀寫課教學中,將翻譯作為理解和鞏固語言知識的手段,將翻譯課上成另一種形式的語法、詞匯課。教師教授翻譯的時間很短,通常在讀寫課長難句講解后引導學生如何進行英漢翻譯,或是詞匯講解時要求學生進行漢英翻譯舉例,學生課下做的翻譯練習更少。部分高校在大三開設了大學英語翻譯選修課,但是由于教學模式傳統、教學方法單一、教學目標與實際應用脫節,教學效果不明顯。
(二)教師對翻譯教學認識欠缺
在對部分大學英語教師的調查中發現,他們認為翻譯理論知識是英語專業才開設的課程,大學英語課堂沒必要講,對于非英語專業的學生來說,擁有足夠的詞匯量,學好語法,就能譯出正確的英語句子,四六級考試就能拿高分,學翻譯理論沒用,他們肯定翻譯技巧的重要性,但認為翻譯技巧可以在讀寫課文中講解。他們忽視了翻譯是兩種語言文化之間的轉換,是用另一種語言‘準確再現源語的語言文化信息。不懂兩種語言文化之間的差異,譯出來的句子只能是詞匯的堆砌。教師自身對翻譯的認識偏差直接影響到學生的翻譯觀。
(三)學生對翻譯認識存在誤區
在教師的引導下,以及市面上、圖書館鋪天蓋地的四六級詞匯手冊的影響下,多數學生認為,大學英語學習就是記單詞,記不住單詞,懂再多的翻譯理論和技巧也寫不出來,說不出來,怎么記住單詞才是王道。在對部分校內學生的調查中,他們認為做英譯漢相對簡單,英語單詞意思可以在語境中猜測,漢譯英要困難,看著漢語想不起來英語單詞,一部分學生認為翻譯技巧重要,但在翻譯實踐中不知道如何用。因此,學生們一邊嘲笑眾所周知的“good good study,day day up”這樣的譯文,一邊寫出“We two who and who(咱兩誰跟誰)”這樣的譯文,讓人貽笑大方。
三、大學英語翻譯教學對策
根據目前大學英語翻譯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教學改革勢在必行。筆者提出以下大學英語翻譯教學對策。
(一)改革大學英語課程設置,創新大學英語翻譯教學模式
增加大學英語翻譯課,納入學院大學英語課程教學大綱中,推行“3 +1”的大學英語課程教學模式,即開設3個學期的大學英語基礎課程和1個學期的大學英語翻譯課程,更新大學英語翻譯教學模式,新的大學英語翻譯教學模式應以學生為中心,注重學生參與,學生之間通過合作、探究解決翻譯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注重學生的基礎翻譯能力和與專業對接的專業翻譯能力的提高。打造“課前自主學習+課中互動討論+課后實踐練習”的三位一體的教學新模式,課前,公外部全體教師集體研討,選定大學英語翻譯教材,或者結合學生實際情況,參考多本翻譯教材編寫適合公外學生的大學英語翻譯教材,設計符合非英語專業本科生實際需求的教學進度、教案、講稿,制作教學微課,在課前一周發給學生,并布置相應的翻譯任務;課堂上,前半個小時教師概述微課內容,進一步強調教學重難點,然后學生分組討論前期完成翻譯任務,分析所采用翻譯方法,之后每組選出一名代表發言,總結本組觀點及翻譯過程中遇到困難,最后教師呈現參考譯文,并將參考譯文和學生譯文對照,分析譯文優劣;課后,組內學生根據課堂討論內容練習一段相似題材的文本翻譯。學生期末試卷由大學英語教研室教師教研會討論后統一命題。期末評估采用形成性評估和終結性評估相結合的方法,即期末成績=50%平時成績+50%期末成績。
(二)加強公共外語教研室教師業務素質
英語教師的業務素質對學生翻譯能力的提高有直接的影響。公外教師絕大多數研究方向為文學和語言學,翻譯方向教師相對較少,所以要保證大學英語翻譯課教學質量,必須整體提升公外教師翻譯方面的業務素質。教師首先自身應加強對翻譯理論和翻譯技巧的學習,研讀大學英語翻譯理論與技巧相關書籍,到英語專業翻譯課堂聽課,或是通過網上課堂提升翻譯類相關知識,也可與市內翻譯公司合作,通過翻譯實踐提高自身翻譯能力,同時應緊跟時代步伐,加強現代信息技術的學習,如微課制作、網絡師生互動平臺、機器翻譯、數據庫使用等,依托信息技術輔助大學英語翻譯教學;其次,學院可選派部分教師參加短期英語翻譯研修班,大學英語翻譯研討會、課件制作培訓班等;也可聘請有專業翻譯經驗的人員做兼職教師;加強院校間大學英語教師之間的交流和溝通;教研室教師之間應由翻譯方向老教師牽頭,組織形式多樣的教學研討會,通過討論相互學習,取長補短。
(三)加大英漢對比知識講解,扭轉學生的錯誤翻譯觀
英漢兩種語言屬于不同的語言體系,在思維方式、宗教信仰、生存環境、習俗等方面存在很大差異。思維是翻譯活動的基礎。西方人的思維習慣是從小到大,從未知到已知,突出主觀作用,在話語中多用非人稱主語和被動句,很少省略主語;中方偏重形象思維,傾向于整體思維,從大到小,從已知到未知,在話語中多使用無主句,主動語態,連詞使用較少,講究對稱和和諧。學生只有了解兩種語言之間的差異,在翻譯實踐中,“他們才會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自覺地培養譯語意識、遵循譯語表達習慣、排除原語干擾,選用譯語中最優化的表現方式,傳遞原語信文,提高譯文質量”。通過講解,轉變學生對翻譯的錯誤認識,即翻譯就是記單詞。要使學生知曉,翻譯是理解之后的語言轉換,沒有理解就沒有翻譯,轉化過程需要翻譯技巧,只有靈活運用翻譯技巧,譯出來的句子才會不拘泥于原文,符合英語句式表達,譯文要通順流暢,符合譯人語讀者的閱讀習慣。整個翻譯過程中,培養一個好的翻譯思路很重要,即拿到翻譯材料后,如何分析,遇到翻譯困難如何解決,怎樣使譯文表達更忠實原文,同時更符合譯語的表達習慣,正確認識翻譯是做好翻譯的第一步。
(四)增強學生課外翻譯實踐活動
翻譯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要切實提高學生的翻譯能力,課外翻譯實踐必不可少。學生可在教師的指導下,開設形式多樣的翻譯實踐活動。通過開展散文翻譯比賽、英漢互譯比賽、翻譯知識競賽等活動,提升學生的翻譯興趣;選取不同文體的實用類翻譯材料如旅游文本、摘要、說明書等的翻譯讓學生分組練習,培養學生的實用文體翻譯能力;依托互聯網,搭建翻譯網絡互動平臺,對學生進行翻譯軟件、數據庫知識、翻譯工具等的培訓,充分利用網絡資源提高翻譯效率和質量;組建翻譯工作坊,前期學生可在教師引導下從指定任務開始練習,下達翻譯任務,組內分工、合作,完成翻譯任務,一校,二校,教師給學生強調校對的重要性,然后是排版、交稿,最后教師指出學生在實踐中出現的問題,經過三輪練習之后,學院或教師可牽頭將企業或翻譯公司與學生合作,教師充當指導者,使學生在真實的翻譯環境中承擔翻譯任務,提高翻譯能力。
四、結論
21世紀社會需要大量能從事各個領域進行翻譯的人才,單靠英語專業培養的翻譯人才遠遠不能滿足需求,專業化翻譯人才的培養大學英語翻譯教學任重道遠。因此,各大高校應重視大學英語翻譯教學,通過改革課程設置,強化師資隊伍,加強學生翻譯實踐,提高非英語專業學生的實際翻譯能力,為社會培養更多的具備扎實專業知識的翻譯類人才。
參考文獻:
[1]王宗華,程少武.理T科高校大學英語翻譯教學問題與對策研究[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2017(4):153.
[2]齊戈.英語教學法改革和實踐探究[M].北京:中國書籍出社,2014:72.
[3]馮慶華.漢英翻譯基礎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186.
[4]魏令查.翻譯理論與翻譯教學[J].外語教學,2001(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