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是語文教學的目的所在,會寫,把心里所思所想通過筆尖,流暢清晰、有感情地表達出來,這非常重要。但是, 一直以來,寫作是讓學生頭痛的事,而批閱作文,更是教師頭痛的事。如何批閱作文?閱讀最新課標,回憶從教20多年的經驗,在此淺談個人的微末看法。
關鍵詞:取材;互批;自批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收稿日期:2017-10-09
作者簡介:吳晟萍(1974—),女,福建省仙游縣實驗小學教師,高級教師,研究方向:小學語文教學。
作文的批閱很讓人頭痛,一篇作文的批閱需要四五分鐘的時間,一個班級的作文的批閱需要耗去很長的時間,而教師辛苦批閱出來的成品,很多學生不會去看。有些批閱只是走走過場,當作任務,簡單寫幾個字,完成就行,忽略了批閱習作的有效性。有些批閱過于認真,以成人的思路去批閱作文,做了過多的修改,使作文充滿成熟的氣息,失了孩子的童真,失了原味。
課標要求,第三學段的習作 “要通過多種評價,促進學生具體明確、文從字順地表達自己的見聞、體驗和想法。”“要引導學生通過自改和互改,取長補短,促進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寫作水平。”可見,作文的批閱方式可以是多樣的。教師應鼓勵學生互批、自改,生生之間互相交流作文,去蕪存菁;鼓勵學生推敲詞句,讓詞句能更準確地表達自己的想法,甚至稍微夸張地表現自己的喜怒哀樂與情感。作品來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從生活中取材,在過濾后夸張地在寫作中表現出來,就是自己獨有的東西了。我覺得,作文的批閱可以從這幾個方面入手:
一、從取材入手
批閱作文,先從取材入手。葉圣陶先生說:“所謂好文章,也不過是材料選得精當一點兒,話說得確切一點兒、周密一點兒罷了。”可見,取材是習作很重要的一個眼。教師應根據習作要求判斷取材是否得當。比如,人教版六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的習作:“把自己想象成自然界的一員,寫它們的世界,并融入自己的感受。”對于“要求寫它們的世界”這一貼近生活的習作題材,學生感到興致盎然,紛紛寫出了自己獨特的想法。如有位學生把自己想象成螞蟻,寫自己在螞蟻世界里的經歷,把自己作為主角來寫,與蟻兵爭奪玩具挖土機。從該生的字里行間,我感受到了他的奇思妙想和可貴的童真。我對此做了這樣的批語:“蟻兵爭奪玩具挖土機真是一個有趣的題材,你的想象力可真豐富,老師要向你學習!”學生看到這樣的批語,在以后的習作中就會繼續發揮自己的想象力,結合生活素材,寫出自己的個性化習作。
二、從互批入手
學生互批有好處:一是喜好與觀念同齡。同樣的年齡,喜好的東西相似,即便不同,也能理解。學生的觀念有時因為代溝,大人無法理解,但同齡人批閱作文,就能真正站在兒童的角度客觀評價,句子修改能做到不失童真。二是互相學習,互相促進。每個人都有值得學習的優點,取其精華,棄其糟粕,厚積薄發,慢慢應用到自己的習作上。教師應指導學生,遇到好詞好句如何標識,遇到不通順的句子、錯別字、錯誤標點如何修改,判斷文章選材是否恰當,中心是否突出,如何做好眉批、總批,如何在批語中多褒少貶,然后讓學生互批,批完可互相交流,互相促進。比如,有學生寫:“一只母雞帶著幾只嘰嘰喳喳的小雞,路過我家院子,大概看見我家院子里有米,便冒冒失失地闖進來。”另一名學生這樣評價:“雞愛吃米,看見米就不管那么多了。”這評語多有意思,多有創意,理解得好,所以評價得好。可見,學生是有能力互批的,教師應該適當指導,敢于放手。
三、從自改入手
葉圣陶說:“改的優先權應屬于作者本人,所以教學要著重培養學生的自改能力。”俗話說:“文章不厭百回改,佳作常從改中來。”教師可先指導學生改自己的作文。以范文為例,判斷開頭與結尾是否緊扣中心,文中的事例選取是否緊扣中心。然后細細揣摩每一詞每一句,精雕細琢,讓詞語更好地為中心服務,讓句子更準確地表達自己的想法,略微夸張地抒發自己的情感。例如,原句為“當然我也非常調皮,因此幫了很多人的倒忙,傷害了人類。”改后為“我很調皮,是一個典型的熊孩子,因此喜歡搗亂。”這樣一改,就由原來的純貶義變成了明貶實褒,使句子變得有趣;原句為“羊終歸跑不過豹子,被咬死了。”改后為“羊的速度終歸比不過豹子,雪豹輕松追上了羊,它撲到羊身上,一口咬斷羊的喉嚨,頓時鮮血淋淋一片。”原本描寫平淡,改后連續動詞的使用、ABB式疊詞的使用,使整個過程精彩多了。由此可見,學生完全有能力自己修改作文,而且自改帶來的效果,比教師勞心勞力的批閱還要顯著。當然,除了這些,教師還要注意語句的通順、用詞的恰當、修辭手法的使用,中心是否緊扣,等等。
小學作文的批閱是一門大學問,教師需要在日積月累的批閱與指導中積累經驗,不斷更新知識,更好地為提高學生寫作能力服務。
參考文獻:
[1]葉圣陶.文章例話:葉圣陶的二十七堂作文課[M].沈陽:遼寧教育出版社,2005.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