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改造一所薄弱學校的進程中,校長應扮演好八個重要角色:學校教育哲學的提煉者、學校發展愿景的設計者、學校課程建設的規劃者、學校辦學資源的開發者、教師專業發展的促進者、課堂教學改革的探索者、學校文化的積淀者和學校辦學特色的創建者。
關鍵詞:薄弱學校;學校改造;角色認知
中圖分類號:G451.6 文獻標識碼:A 收稿日期:2017-12-27
作者簡介:朱國河(1968-),男,廣東省連南瑤族自治縣民族高級中學校長,正高級教師,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數學學習論、中小學教師專業發展和學校文化建設。
校長在改造薄弱學校進程中扮演什么樣的角色?這是在薄弱學校工作的每一位校長必須回答的問題。從我治校五年的經驗來看,我認為校長應扮演好以下八個角色。
一、校長是學校教育哲學的提煉者
每一所學校都應有自己的教育哲學思想,并在這種思想理念的指導下,逐步辦出學校的特色和品牌。
我1990年大學畢業后,一直在少數民族學校工作。每當我面對樸實無華的少數民族學生時,我就產生了這樣的教育信念:教育就像開墾一片菜地,允許白菜地里長蘿卜,允許高粱地里種玉米。教育者的任務就是為這片菜地提供充足的陽光、雨露和肥料,確保白菜與蘿卜、高粱與玉米各得其所、共生共長。
基于這樣的樸素想法,我決定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和合文化,用“和合共生、個性發展”的理念來引領學校的改革與發展。五年來,在這種理念指導下,我校開展了禮儀教育、感恩教育、勵志教育、社會責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國際理解教育等系列主題教育,探索形成了“基于分層教學的‘自主建構、合作探究的課堂教學模式”,推行了音體美學科分項目上課等課程改革,學校逐步成為了一所富有特色的民族高中。
二、校長是學校發展愿景的設計者
每一所學校都應立足學校發展的歷史和現狀,結合教育的發展形勢和教育環境,明確學校面臨的任務和機遇挑戰,確定學校的發展目標和發展策略。
我在《廣東省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的指導下,在總結分析學校辦學歷史的基礎上,編制了學校五年(2013—2017年)發展規劃,提出了三步走策略:第一步,質量發展時期。用2~3年時間,埋頭抓教育服務的質量,做到讓學生滿意、家長滿意、社會滿意,并達到清遠市中等以上水平。第二步,效能發展時期。用2~3年的時間,提高學校管理和教育的品質,提高學校的辦學品位,提高學校的競爭力,成為全市特色鮮明的學校。第三步,人本發展時期。致力于師生自由的、自治的、獨立的、更好的發展,確保師生的生活更加愉快、更加美好、更加充實。
三、校長是學校課程建設的規劃者
每一所學校都應有自己的課程方案,開設有大量滿足學生個性發展需要的校本課程。五年來,我努力建構了以下三大類課程。
(1)基礎類課程。①基礎素養類課程:語言文字課程群、數學與科技課程群、人文與社會課程群、體藝與健康課程群;②專題素養類課程:安全與法制類課程群、勵志感恩教育課程群、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群、民族團結教育課程群。
(2)拓展類課程。①專業技能類課程:生活技能課程群、專業技能課程群;②興趣課程類課程:藝術特長課程群、體育特長課程群、瑤族傳統藝術課程群;③社會實踐類課程:社團活動課程群、社會體驗課程群;④知識拓展課程:學科拓展類課程群、學能提升課程群。
(3)探究型課程。①科學探究課程群;②廣東省連南瑤族自治縣自然文化研究課程群。
四、校長是學校辦學資源的開發者
校長不僅是學校的管理者,更是學校辦學的經營者,要善于調動社會的一切資源,努力實現學校資產不斷增值,努力提高學校的辦學效益。
(1)想方設法完善辦學條件,努力實現教育現代化。五年來,我們通過各種途徑,共籌集資金2151.96萬元用于改善辦學條件,為學校實現教育現代化奠定了良好的物質基礎。
(2)想方設法保持適度的辦學規模,實現學校的規模效益。五年來,我們每年確保了48個班2500名學生的辦學規模。
(3)加強國際理解教育,努力開拓師生的全球視野。我們除了與中國內地一些學校建立友好往來關系,還與澳大利亞衛斯理學校、中國香港李寶椿國際書院、中國香港保良局蔡繼友學校、中國香港保良局顏寶玲書院等學校締結姐妹學校,定期開展文化、教育交流和教師培訓活動。
五、校長是教師專業發展的促進者
教師是學校辦學的主體,教師的信念、愛心、專業素質、奉獻精神、凝聚力量是辦好學校的關鍵。
(1)樹立堅定的教育信念,倡導無私奉獻精神。通過開展教育反思隨筆寫作、教師師德師風演講、師德標兵評比等活動,把“相信每一位學生都能學好”“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學生是太陽,學校的一切工作圍繞太陽轉動”“辦老百姓家門口最好的學?!钡润w現“以生為本”的教育信念牢固地烙印在教師們的腦海里、行動中。
(2)建立繼續學習制度,鼓勵教師成名成“家”。出臺獎勵政策,鼓勵教師攻讀教育碩士學位;全面實施“名師工程”“骨干工程”“青藍工程”,形成名師云集、人才備出的大好形勢。
(3)建立合理流動機制,優化教師隊伍結構。青年教師要通過職業道德考評關、教學基本功考評關、課堂教學考評關、專業知識考評關“四關”,才能被評為合格教師。每年選任各年級科任教師時,我們采取教師自愿報名、學生與家長參與測評、學校學術委員會綜合評定的程序,真正做到了讓專者上、讓愿者上、讓能者上的良好局面。
(4)建立激勵機制,調動教師的積極性。學校完善制定了《教職工績效考核方案》《各層次教師專業梯次發展與履職考核標準》《教職工評優評先考核方案》等制度,從物質到精神給教師以動力和壓力,充分調動教師教學教研的積極性。
六、校長是課堂教學改革的探索者
每一所學校應有自己獨特的課堂教學模式。我在建構主義理論和美國著名學習專家愛德加·戴爾的“學習金字塔”理論啟發下,構建了“基于分層教學的體現‘自主建構、合作探究的課堂教學模式”,并申報立項為廣東省重點課題,研究成果獲得廣東省二等獎。
課堂教學模式設計了三種課型:新授課、復習課、試卷講評課。每種課型設計了五個環節。新授課的五環節是:“問題導學、自主預習—小組討論、合作探究—展示交流、精講提升—過關檢測、當堂鞏固—歸納小結,預習新知”。復習課的五環節是“概括導入、確認目標—梳理知識、落實雙基—典題引導、點撥深化—達標練習、提升能力—反思總結,布置作業”。講評課的五環節是“成績概述、錯題統計—自主糾正、反思內化—展示思路、暴露問題—重點點撥、方法指導—變式訓練,二次達標”。
七、校長是學校文化的積淀者
學校文化的長久積淀就會演變成為師生的良好習慣。五年來,我努力把學校辦成師生的精神家園、文化公園和幸福樂園。
(1)注重以自己的一身正氣、一身儒雅之氣,營造一種濃烈純正的校風、教風、學風,并讓它彌漫到整個校園。
(2)善于把辦學理念轉化為師生認同的共同文化觀念、價值觀念、生活觀念、行為方式,并體現在校風、教風、學風、班風和學校人際關系上。
(3)建設一個四季繁花似錦、文化氛圍濃郁的校園環境。校園里的每一棟建筑、每一周任務、每一堵墻壁、每一塊板報、每一處綠化都做到了立意深遠、精雕細刻,品位極高,以此來熏陶、感染、引領師生,起到“潤物細無聲”的功效。
(4)把建設書香型的校園作為自己的辦學目標。教育師生不僅要把讀書當作生存和發展的需要,還要把讀書當作生活的需要。
(5)關心教師的身心健康,積極倡導“每天運動一小時,健康生活一輩子”。每位教職工生日,學校都送去祝賀蛋糕;學校每年組織教職工健康體檢;學校組織開展運動俱樂部、節假日游學等活動,讓教師覺得校園生活不再是封閉、單調、乏味的“教書匠”生活,而是幸福生活的樂園。
八、校長是學校辦學特色的創建者
創建學校辦學特色是校長的不懈追求,也是校長走向校長職業成熟的主要標志。學校辦學特色主要表現為:①辦學的獨特性,即“人無我有,人有我優”。②辦學的成功性,不僅成功地確立了辦學價值觀,而且成功地確立了一種優化的辦學模式。③辦學的穩定性,辦學有特色的學校是成熟的學校,它有穩定的辦學思想和辦學目標,有穩定的辦學機制和辦學模式,有一套相對穩定的組織機構、規章制度和領導班子。
參考文獻:
[1](美)James M.Kouzes,Barry Z.Posner.領導力:如何在組織中成就卓越[M].徐 中,周 政,王俊杰,譯.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13.
[2](美)Peter D.Rucker.卓有成效的管理者[M].許是詳,譯.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10.
[3](美)Sylvia M.roberts,Eunice Z.Pruitt.學習型學校的專業發展——合作活動和策略[M].趙 麗,劉冷馨,朱曉文,譯.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4.
[4](日)佐藤學. 靜悄悄的革命——創造活動、合作、反思的綜合學習課程[M].李季湄,譯.長春:長春出版社,2003.
[5]鄭 杰.沒有辦不好的學?!嵔芙逃v演錄[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