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質量和特色是學校發展的根基,改革和創新是學校發展的動力。一所新辦的普通高級中學如何又好又快地發展?作者從精神感召、機制創設、巧借外力方面闡述了自己的辦學體會。
關鍵詞:質量和特色;改革和創新;寄宿制;導師制
中圖分類號:G471 文獻標識碼:A 收稿日期:2017-12-25
作者簡介:王長斌(1969—),男,湖南省懷化市湖天中學校長,懷化市政協委員,懷化市政協文教衛體委副主任(兼),湖南省教育督導評估專家,本科。
湖南省懷化市湖天中學(以下簡稱“我校”)是懷化市教育局直屬的公辦普通高級中學,是懷化市委、市政府為推進教育強市戰略,實施城區教育發展第一個五年行動計劃,由懷化市人民政府投資三億余元,按照省級示范性普通高級中學的標準精心規劃、建設、管理和使用的一所高起點、高標準、高質量、高品位的現代化學校。學校占地10萬平方米,設計規模為60個教學班,可容納3000學生,現已開設57個教學班,在校學生2700人,在職教職工220人。自2012年9月開校以來,在懷化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下,在上級教育行政部門的正確領導下,我們牢記使命,奮發圖強,艱苦創業,秉持“以人為本,卓越發展”的辦學理念,堅持“質量立校、科研興校、特色強校、開放辦校、民主治校”的辦學思路,采用“小班制、導師制、學分制、寄宿制”的辦學模式。學校各項工作又好又快發展,教育教學質量穩步提升,學校先后獲得“懷化市直屬學校目標管理優秀單位”“懷化市普通高中教育教學質量優秀學校”“湖南省安全文明校園”“湖南省食品安全示范學校”“湖南省教學質量顯著優秀學校”“湖南省中小學教師培訓基地學校”“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特色學校”“全國國防教育特色學校”“全國陽光排舞進校園示范學校”等榮譽稱號。
一、以創業的精神感召人
通過五年的建設和發展,我校已是一所初具規模的現代化學校。回想五年前,學校僅有一棟教學樓建成使用,其他建筑都還在施工甚至設計之中,就在這種情況下,我們開始招收第一批學生。一路走來,創業的艱辛至今記憶猶新,一是招生困難,第一年我們計劃招600人,使盡了渾身解數,最后勉強招了300人,生源質量就更不用說了;二是教師招聘難,市外的優秀教師不愿意來,市內教師招聘也受到了一些限制;三是辦學環境差,校內是工地,校外是渣土場,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停水、停電、斷網是家常便飯,學校配套生活、教學設施極不完善。面對重重困難,一方面,我們全體師生同甘共苦、砥礪前行,沒有食堂,我們吃盒飯;沒有宿舍,我們師生一起睡教室;沒有水,我們自己挑;沒有電,我們點蠟燭……另一方面,我們積極向相關部門匯報,力爭加快校園建設的步伐,直至2015年8月,我校最后一棟學生公寓才竣工交付使用。萬事開頭難,創業的歷程的確是艱辛的,但在這種同甘共苦中培養出來的“湖天情感”是溫暖而深厚的,在這種艱苦奮斗中鑄就的“湖天精神”是寶貴而有力的。因此,很多后來加盟“湖天大家庭”的同仁都深有感觸地說:“我校是一個催人奮進的地方,感覺四處都是正能量。”今后,我們將把這種來之不易的“湖天精神”繼續發揚光大。
二、用科學的機制培育人
1. 寄宿制初見成效
通過五年的實踐,我們深感這一辦學模式還是非常有效的,一是學生省時,節省了上下學路上來回奔波的時間,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學習;二是家長省心,學生長期生活在大集體中,減少了成長過程中的諸多煩惱;三是有利于學生良好習慣的養成。著名教育家葉圣陶說:“教育就是培養習慣。”高中階段是學生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蘇聯著名教育家馬卡連柯認為,集體是教育的基礎,也是教育的手段,更是教育的目的和對象,通過集體教育有利于影響個人,通過教育個人有利于形成集體。寄宿制學校,學生長期生活在集體之中,因此對良好習慣的養成顯然是有利的。
2. 導師制溫暖人心
導師制既是對寄宿制的補充,也是對課改背景下班級小組建設的助推。我校由班主任遴選科任教師擔任學習小組導師,要求導師對學生進行“思想上引導、學業上輔導、心理上疏導、生活上指導”。學校每月對導師工作進行一次考核,根據考核結果發放導師津貼,每學期評出一批優秀導師進行表彰獎勵,定期組織開展導師培訓和導師工作經驗交流會。現在,學校已基本形成了“教師人人做導師,學生個個受關愛”的良好氛圍,真正實現了全員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德育工作新局面。
3. “四大工程”促發展
一是“青藍工程”練內功。學校選拔教學經驗豐富的優秀教師和青年教師結成師徒關系,以老帶新,以新促老。每年組織青年教師開展“四個一”比賽(一手粉筆字、一堂業務考試、一次現場寫作、一場即興演講),借助每年一次的“教學質量展示月”活動,開展青藍工程說課比賽、骨干教師15分鐘片段教學比武等活動,促進教師專業成長。二是“德馨工程”鑄品行。學校對學生紀律、學習、三操、衛生、安全等常規,嚴格實行量化管理,由學校領導、學生處、班主任、導師、學生會、值周班級全程參與,實行一日一反饋,一周一小結,一月一考核,一期一總評,評價結果與學生每學期的評先、評優掛鉤,三年總評與高校招生推薦掛鉤。三是“明星工程”樹楷模。我校制定并實施了《“閃耀湖天”月度明星人物評選辦法》,每班每月評出一名學習明星、道德明星、進步明星、特長明星、閱讀明星,學校張榜進行表彰。四是“溫馨工程”添活力。我校積極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工會活動,每月都有大型主題活動,如元月有“春滿湖天”春節聯歡會,二月有“博雅湖天”書畫攝影比賽,三月有“快樂湖天”“三八”節活動,等等;每月組織開展一次“我愛我家”辦公室建設評比活動,舉辦一期“我愛我校”教育沙龍。我校積極組織建立教師聯盟,目前已組建了瑜伽聯盟、健身舞聯盟、籃球聯盟、羽毛球聯盟、戶外活動聯盟、茶藝聯盟等。這些活動的開展,有效地增強了教師隊伍的凝聚力,讓學校真正成為了“教工之家”,增強了教師的歸屬感、幸福感和責任感。
4. “和雅課程”育英才
我校堅持課程育人的辦學宗旨,將國家課程、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整合成基礎型課程、拓展型課程、探究型課程三大板塊,每一板塊又分成若干類別,如拓展型課程分為學科拓展類、主題教育類、社會實踐類,學科拓展類又分為必修課程和選修課程。目前,我校已開設校本選修課程40余門,心理健康、創新教育、游泳、烹飪等校本必修課程深受學生歡迎。學校開展了“知名專家進湖天”系列講座活動,每月邀請一位各領域的著名專家來校給學生講學。這些課程的實施,滿足了學生個性發展的需要,為學生終身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5. 狠抓“兩頭”提質量
質量是教育教學工作的生命,抓“兩頭”帶中間是我們慣常的做法。我們利用每天下午6:30—7:30的時間,對高一年級后100名的學生進行數學、物理、化學、英語四個學科的補習,對高一年級前100名的學生,每人報一至兩科進行培優;對高二年級文科前后30名,理科前后50名的學生照此進行輔導;對高三年級文科前20名,理科前40名的學生進行培優,每位管理干部聯系一個高三班級,每位校級領導從高三年級文理科前后10名的學生中,均聯系一名特優生和一名待優生進行成長指導,營造教學質量齊抓共管的濃厚氛圍。
6. 關注身心保健康
身心健康是學生成長和發展的基礎。我校除全面開展陽光體育運動外,特別呵護高三學生的身心健康,高三年級堅持開設心理健康課和音樂欣賞課,除校內心理老師精心對學生進行教學和輔導外,學校還定期邀請校外專家給高三學生和家長開展心理講座。高三第二學期在每周兩節體育課的基礎上,還增開一節趣味體育活動課。學校食堂開辟高三學生專用窗口,最后一個月,學校每天給高三學生贈送水果。在高考前十天,調整高三學生作息時間表,讓學生以良好的狀態投身高考。
三、借強勁的外力發展人
一是積極“引進來”,將校外先進的理念、成功的經驗、前沿的信息引進我校。我們經常邀請兄弟學校、科研院所、高等學校專家來學校傳經送寶。從本學期開始,我校以“高校專家進湖天”為平臺,與懷化學院開展深度合作,借力懷化學院優質教育教學資源,助推我校發展。二是主動“走出去”,經常派教師外出參加各種學習培訓,開闊眼界,更新理念,為學校的發展注入新的活力。我們先后與中央民族大學附屬中學、上海市建平中學、湖南省長沙市長郡中學、河北省衡水中學簽訂了聯誼辦學協議,定期邀請聯誼學校的領導和優秀教師來我校講學并指導教育教學工作,每年選派教師近200人次去聯誼學校跟班學習。三是堅持“開放辦學”,匯聚社會資源和力量,有效促進學生的成長和學校的發展。我們積極引進各方力量捐資助學,先后與共青團懷化市委員會、中國民主建國會懷化市委員會、懷化市僑商會、懷化市大漢置業有限公司、湖南歐亞汽車貿易有限公司、順風“蓮花”公益基金會等社會團體和企業簽訂了愛心助學協議,每年給學生發放各類助學金、獎學金近200萬元,激勵學生勤奮學習、努力成才、懂得感恩、回報社會。
作為一所新校,盡管我們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我們深感任重而道遠。在新的征程中,我們將堅持“以人為本、卓越發展”的辦學理念,恪守“格物致知、和而不同”的校訓,奮力前行,再創佳績,努力把我校建設成學生快樂、教師幸福、人民滿意的美好精神家園。
參考文獻:
[1]沈 偉.和優秀教師一起讀馬卡連柯[M].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11.
[2]邢至暉,韓立芬.特色課程8問[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