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衛星
[摘 要] 一所學校要贏得社會的信任,獲得家長的認可,就必須要有過硬的教學質量。只有加強教學過程管理,全面提高教學質量,學校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得以生存和發展,從而實現教育公平和教育均衡。因此,每一所學校都應把教學質量視為學校的“生命線”,視為學校安身立命的“根本”,視為生存和發展的“資本”。
[關鍵詞] 提升;教學質量;有效策略
一、讓教師樂教——提升質量的前提
樂教,即樂于教書,喜歡教書。如果一位教師喜歡教書,他就能用心做好本職工作,學校的教學質量也就上來了。如果一位教師沒有把心思放在教學上,那就什么稀奇古怪的事都可能會發生。因此,提高教學質量的前提就是搞好教師隊伍建設,即充分調動教師的教學積極性,把教師的心思都集中到課堂教學上來。
1.統一教師的思想
如果把教師的思想統一到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上來,那么所有教師就都會努力提升自己的課堂教學水平,從而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質量。但曾幾何時,一些教育行政領導和小學校長都認為小學教育的主要目標是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不應過多的關注教學質量。為此,一些學校安排了很多的學生活動。導致學生的“玩”心越來越重,“學”心卻越來越弱,學習成績更是一落千丈。筆者認為,這是對小學教育的誤解。理想的小學教育應該是在保證教學質量的基礎上,適度地開展一些學生活動,提升他們的綜合素養。為此,筆者上任后,認真聽取了廣大家長及退休教師的意見,明確提出近三年的辦學目標是提升學校的教學質量,重塑家長的信心,這個舉動也得到了全體教師及家長的支持。學校的辦學目標明確了,教師的思想和工作方向就統一了,大家就能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學校工作就能得到跨越式發展。一年后的學校教學質量統一評估表明,學校的教學質量得到了快速提升。
2.關注基礎的落實
這里所說的“基礎”就是教學的基礎工作,即平常所說的備課、改作業等工作。如果學校的基礎工作做扎實了,教學質量自然就會提高。為了做好這些基礎工作,我們學校組織了“悅教之星”評比活動。評比的方法是每月檢查,將四名基礎工作做得扎實的老師評為“悅教之星”;獎勵的方法是將“悅教之星”的形象照張貼在學校大門口的宣傳窗上。這一活動的開展,能讓家長感受到學校對教學工作的重視,從而不自覺地把自己孩子的教師同“悅教之星”進行比較,進而影響到全校教師的工作狀態。例如:我校的陳天喜老師一直覺得壓力很大,為了保證班級數學教學質量第一,他認真備課,認真改作業,利用課余時間為潛能生輔導,每個月都被評為“悅教之星”。可見,基礎工作做扎實了,教學質量也就有保證了。
3.重視專業的提升
要想提升教學質量,必須要先提升教師的專業技能。而專業技能的提升主要是通過日常的教研活動來推進。為充分提升日常教研活動的實效性,我們學校對教研活動進行了適當的改進,即適當減少教研活動的次數,適度延長教研活動的時間。本學期,我們就先后安排了九次鄉級教研活動,每次活動都按照“研讀教材→說課→模擬上課→試教→正式上課→課后反思”這一流程進行,以此來給每一位執教者增加壓力,促使他們深入研究教材與教法,切實提升他們的教學水平。同時,我們還對教研活動的方式與地點進行了一些調整,如本學期先后與城區的兩所名校聯合舉行了教研活動,先后兩次將教研活動的地點放在下屬完小。這些改變,既開闊了教師的視野,又增強了教研活動的實效性。為了促進教師教學技能的提升,本學期我們學校還先后組織了針對各個學科的大練課活動。我們要求每位參賽教師做好以下八個環節的工作,即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設想、教學設計、配套課件、試教、正式比賽、課后反思。通過這八個環節的錘煉,執教者的教學水平都得到較大幅度的提升,受到了教育局及學區領導的一致好評。
4.注重心態的打造
心態決定狀態,狀態決定成敗。要想提升學校的教學質量,就必須要重視教師的心態問題。如果教師的內心充滿了陽光,看到的學生也是陽光的,就不會吝嗇對學生的贊美,學生也就會變得越來越陽光,越來越有活力。如果教師的內心比較黑暗,看到的學生也是黑暗的,對學生就不會有好臉色,學生的成績也就會變得越來越差。可見,擁有陽光的心態是教師的必備條件。為此,我們學校開展了師生愛心結對活動,并且要求每個教師做到“四個一”:每周一談心,每月一家訪,每學期一匯報,每學年一過節。在這一活動中,弱勢的孩子得到了更多來自教師的關心。學生的心溫暖了,學習質量自然就提高了。例如:我們班的陳奕珂同學,由于父母過分溺愛,抗挫折能力較差,對學習始終沒有信心,成績也很差,多次和他的家長交流,還是沒有一點效果。為此,筆者抱定“拯救一個學生,勝造七級浮屠”這一佛家心態,常常為陳奕珂同學做義務輔導,用愛心去打動他。經過一年的努力,陳奕珂同學的學習積極性逐漸上升,期末考試時得了75分,其家長感動得熱淚盈眶。可見,心態好了,工作勁頭就大了,成績自然也就上來了。
5.珍視素養的積累
素養,即專業素養。教師職業的特殊性,決定了教師必須要有深厚的專業素養。那么,如何提升教師的專業素養呢?一是要向經典著作學習,例如:向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李鎮西的《愛心與教育》等著作學習。為此,我們學校每年都會為每一位教師購買一本經典教育著作,并經常組織讀書經驗交流會,以提升教師的閱讀質量。二是要養成及時反思的習慣。反思的本身就是梳理教學的本質和典型經驗,可以讓教學策略變得更簡潔、更有效。三是向有經驗的教師學習,因為經驗是可以傳遞的。四是向專家請教,專家可以讓我們的教學行為更理智,更科學,這也是我們定期邀請教育教學專家來我校聽課、指導的重要目的之一。五是開展教育大講堂活動。理念決定行動,教育理念越先進、越科學,教學行為就越能被學生所接受。為此,我們學校先后舉行了“什么是高效課堂”“為什么要打造高效課堂”“如何打造高效課堂”等專題講座,通過講座,更新教師的教學理念,從而促進教師教學行為的改進。可見,專業素養需要教師主動去積累。積累得越豐富,“輕負高效”的可能性就越大。
二、讓學生樂學——提升質量的關鍵
沒有學不好的學生,只有厭學的學生。如果一名學生能把學習當成是一件快樂的事情,那么他的成績就能快速提升。因此,學校必須想盡一切辦法,盡可能地解決學生不愿意學習的問題。學校的所有教育力量都應集中到激勵每個學生樂學的道路上來。
1.營造樂學的氛圍
現代學生的思想都很活躍,但就是不知道為什么要讀書,不知道在學校該追求什么。如果能設計出一個人人都想追求的學習目標,那么就能把學生的心思集中到學習上來。為此,我們學校著力推行“悅讀之星”評比活動。評比的方法是每月每班評選一名“悅讀之星”,獎勵的方法是將“悅讀之星”的形象照張貼在學校大門口的宣傳窗上。當家長看到自己的孩子當選了學校的“悅讀之星”,內心就會非常愉悅,就會鼓勵學生多讀書,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就會越來越高;當家長看到自己的孩子沒有評選上“悅讀之星”,就會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鼓勵他們爭做“悅讀之星”,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樣會被激發出來。當學生把“悅讀之星”當成是自己的奮斗目標的時候,學習的動力就有了,樂學的氛圍也就形成了。
2.用評價指標引導
評價是激勵的有效武器,更是學生的行動指南。上述的“悅讀之星”評選,其實也是一種評價,但其指標畢竟太少。為此,我們學校在開學初就把本學期每個班要評選的學生個人榮譽及指標告訴每一個學生,讓每個學生都有努力的方向。譬如,本學期學校每個班的評比榮譽及指標為:陽光少年1名;三好學生占全班人數的8%;“悅讀之星”5名;“進步之星”5名;優秀班干部2名;優秀少先隊員2名;優秀大隊干部2名。這樣,每個班學生的獲獎比例大概就在40%左右,并且評上的學生都有獎狀和獎品。如此一來,學生就都有了自己的學習目標,學習積極性也就更加高漲了。一年來,學校的學習風氣明顯好轉,由此表明,適當地增加評價指標,提前讓學生知道評價指標,是引導學生努力學習的一種有效策略。
3.讓家長參與管理
家長是學校教育教學活動最有力的支持者,無論家長的貧富、種族背景及受教育程度如何,只要他們愿意參與到孩子的學習管理中,孩子的學業成績就能提高。我們學校采取了三項措施來加強與家長之間的溝通。一是家長會。一次成功的家長會能夠有效地提升家長對家庭教育的重視程度,實現家校教育的同步化。因此,我們學校非常重視每學期一次的家長會,并把這項工作作為班主任的一門專業技能來考核,目的就是讓家長有機會了解自己孩子的發展情況,并有機會傾聽其他家長的教子經驗,提升自己的教育水平。二是家長開放周活動。現在的家長,當初也是學生,他們對課堂教學的印象可能還停留在當年那個狀態。為此,我們學校每學年都要組織一次為期一周的、對所有家長開放的教學展示活動。活動時,邀請家長走進校園,走進課堂,了解學校的管理與發展趨勢,了解當今課堂教學的改革動向,了解孩子在校的學習生活情況,聆聽孩子們的心聲,多角度地交流學習教育子女的經驗。三是家訪。家訪能讓教師、學生和家長打成一片,減少家庭和學校之間的誤會。為此,我們學校一直推行家訪記錄制度,要求每個班級的任課教師,在一學年內至少對所有的學生都進行一次家訪,并做好家訪記錄及影像資料保存。可見,想方設法地讓家長參與孩子的學習管理,迫在眉睫。
4.重視班風的引導
班風是班集體中大多數人的思想覺悟、道德品質和意志情感的共同表現。一個好的班級,必定有著良好的班風。為此,學校各班主任都“八仙過海,各顯神通”,他們以學校的“陽光總動員”活動為基礎,特別關注學生學習熱情的激發。好多班級都推行了學習卡制度,有些班級規定:每節課獎勵表現最優秀的同學一張“學習卡”;集齊三張學習卡,就可以得到一顆學習星并張貼在教室后面的“陽光總動員”板塊中;“陽光總動員”活動還規定,爭得星星最多的學生,可以被評為校“陽光少年”,并授予“五星級學生”稱號。除此之外,班主任還會根據學生星星數量的多少,評選出“四星級學生”“三星級學生”“二星級學生”和“一星級學生”。活動中,很多學生為了得到一張學習卡,都會很認真地聽講,從而使班級的班風和學風明顯改善,學生的學習質量也明顯提升。
5.看重教師的引導
每位教師都有自己的想法,為了提升學科教學質量,他們都會用自己的方式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因此,學校必須重視對一線教師的引導。一線教師更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他們的引導往往會比學校層面的引導更具針對性。例如:為了讓學生喜歡上數學課,筆者就在執教的班級中開展了“學習小明星”評選活動。具體做法是:每周評選四個“學習小明星”,其中四個大組每大組評選一個;評選的標準是上課認真聽講,發言積極,能及時完成作業;獎勵的措施是獲獎者可以得到一支漂亮的鉛筆(筆者用自己的工資買的)。榮譽和獎品都是學生的最愛,自從實施這一激勵措施之后,課堂教學面貌有了明顯的改善。為了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筆者還實行了考試加分策略。即每個單元的作業都能認真完成、及時訂正的同學,在單元測試時可以加3分;考試時認認真真,字跡清楚的同學,可以加2分。同時達到這兩項要求,可以加5分。為此,學生完成作業的積極性越來越高,考試時的字跡也越來越清楚。加分,使一些經常考試不及格的學生有了奮斗的目標,班級學習數學的氛圍也就越來越濃,教學質量也是越來越好。
總之,提升學校的教學質量是一項系統工程。校長一定要靜下心來,充分展示自己的教育智慧,想方設法地調動一切教育資源,讓教育的均衡與和諧發展成為現實。
(作者單位:浙江仙居縣白塔鎮第二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