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東生
[摘 要] 教師是培養學生的人,沒有高素質的教師,難以培養大批高素質的學生。當我們關注如何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時候,不能忽略教師的核心素養,可以說教師的核心素養直接決定著學生的核心素養。
[關鍵詞] 師德素養;專業素養;學習素養;創新素養
第一是師德素養。教師的師德素養是教師素養的核心和靈魂。教師職業關系到千家萬戶,關系到學生的健康成長,關系到祖國的未來和民族的希望。因此教師作為育人的主體,要具有完善的人格,樹立偉大而高尚的理想,在思想境界、道德情操上堪為師表,以人格影響人格,以素養造就素養。具體的表現就是要有大愛的情懷。一是愛從事的事業。只有熱愛教育事業,才有獻身教育事業的決心,才有干好教育事業的信心,才會對教育事業充滿激情。我們可以想象一個對自己所從事的職業不充滿熱愛的人,要想干好工作是很難的。二是愛自己的學校。把學校當成自己的家,設身處地為學校著想,積極為學校的發展獻計獻策,始終不渝地以學校為驕傲,努力把學校辦好,這樣才能引導學生積極向上,奮發圖強。三是愛所有的學生。愛是聯系師生的紐帶,是教育學生的良方。這種愛應建立在尊重學生個性的理性之愛、科學之愛的基礎上;建立在讀懂學生內心世界的智慧之愛、和善之愛的基礎上;建立在一種平等、和諧、安全、愉悅的師生關系基礎上。
第二是專業素養。專業素養是教師的看家本領,主要包括專業知識、專業技能和專業情感。專業知識要求教師必須準確掌握本學科的教學內容,能自主建構本學科教學的知識體系、能力體系,能清晰把握教材的重難點,根據課程標準準確定位教學目標和學生的學習目標。專業技能要求教師有良好的教育教學能力,能創建有活力課堂的教學氛圍。從課前的準備到課堂的實施,到課堂的總結與反思,到課后的拓展與延伸等。一方面,教師要遵循教育教學規律、學生身心發展規律、人才培養規律,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必須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把課堂還給學生,走近孩子的心靈,傾聽他們的心聲,多與他們進行交流、溝通,造就一個融洽、和諧的課堂。另一方面,教師要在自己的教育教學實際中發現問題,并且將問題轉換成研究課題,通過課題實踐來分析問題、研究問題和解決問題,最終以適當的方式將自己的研究成果呈現出來,形成自己的教育教學風格、教育教學思想。專業情感就是要對自己所教的學科懷有深深的愛戀之心,不僅是自己學科的實踐者,而且還是學生的教育者,生活的指導者,道德的引路人。
第三是學習素養。學習是教師發展進步的第一要務。學習是發展之本、進步之源。
當今世界,科學技術突飛猛進、信息與日俱增,社會各個領域的科學知識不斷由單一走向多元,不斷向更深更廣的層面發展。優秀教師于漪說過,“要教得好首先是自己學得好,為此我千方百計擠時間讀書,用雙倍的努力彌補。”于漪老師用自己的從教生涯詮釋了什么叫“終生學習”。“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因此教師應該具有以書為友的生活習慣。在博覽群書中思考、積累、豐富自己的知識和思想,拓展文化的視野,提高思想的高度,增強思維的深度和廣度,練就自己的業務,豐富自己的人生。陶行知先生說得好:“要想學生學得好,必須先生好學。只有學而不厭的先生,才能教出學而不厭的學生?!?/p>
第四是創新素養。當今社會發展日新月異,現代社會,學生的思維方式、學習方式與生活方式今非昔比。而且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師要引導學生學會學習、學會生活、學會合作、學會做人。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就是要緊跟時代的步伐,在恪守教育教學基本規律的同時追趕教育教學的潮流,用自己先進的理念、淵博的專業知識、積極的人生態度成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激勵者和合作者。如今課堂教學改革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微課、慕課、翻轉課堂與智慧課堂等是網絡時代出現的新的學習方式,教師不能固守一本書、一支筆、一張嘴、一塊黑板的傳統教學方式,不能陷入“老辦法不管用,硬辦法不敢用,軟辦法不頂用,新辦法不會用”的尷尬局面,而應積極適應教育教學形式的變化,面對新形勢、新課改、新學生,不斷汲取新知識,掌握新技術,積極探索“互聯網+”背景下的課堂教學。
總之,教師只有具備師德素養、專業素養、學習素養、創新素養這四大核心素養,才能更好地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生根落地,才能成為新時代教書育人的優秀者。
(作者單位:福建龍巖市新羅區教師進修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