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曉紅
【摘要】游戲活動永遠是孩子的最愛,是適合幼兒特點的一種獨特的活動形式,那孩子究竟在玩什么?怎樣玩的?玩得快樂嗎?教師該怎樣處理自己的教育地位呢?就讓我們一起到游戲中,去觀察、去感受幾組游戲片段,在思考與實踐中,引領幼兒展示自己的舞臺吧。
【關鍵詞】游戲活動;活動形式;教育地位
《綱要》中指出:幼兒園應為幼兒提供健康、豐富的生活和活動環境,滿足他們多方面的需要,使他們在快樂的童年生活中獲得有益于身心發展的經驗。而游戲活動永遠是孩子的最愛,是適合幼兒特點的一種獨特的活動形式,讓幼兒在游戲活動中體驗快樂、制造快樂、生產快樂,在快樂中學習,在快樂中探索,在快樂中體驗。在這片游戲天地里,教師與幼兒、家長一起收集的材料,經過擺放營造出“家”“飯店”“超市”“理發店”等氛圍的游戲區,吸引了幼兒在這里玩著不同的“角色”。那孩子究竟在玩什么?怎樣玩的?玩得快樂嗎?教師該怎樣處理自己的教育地位呢?就讓我們一起到游戲中,去觀察去感受幾組游戲片段,在思考與實踐中,引領幼兒展示自己的舞臺吧。
一、讓幼兒在角色游戲中主動發展,大膽創新
幼兒在游戲前就已有“我想玩什么”的初步設想 ,教師在游戲前應運用談話的方式幫助他們定下主題,然后根據他們的意愿擴展主題。如“娃娃家”里,有小巧精致的餐具、家具、電器模型,有造型逼真的蔬果,有各式點心……教師為幼兒設置了一個足以保證“爸爸”“媽媽”隨心所欲地選擇材料,進行“炒菜”“做飯”“帶娃娃”的環境。你看,扎著兩只小辮的宏宏細心地把彩紙剪成一絲一絲的細條,放在“鍋”里翻炒了幾下,端到桌上邊招呼大家,邊自我夸耀:“快來嘗嘗我做的菜,這黃的是筍絲,紅的是肉絲,白的是香干絲,色香味齊全!”大家高興地坐下來品嘗,忽然“爸爸”覺察出這些菜絲是他剛才從“照相館”帶回的“照片”剪成的,就大聲嚷嚷道:“你剪壞了照片,賠給我?!鼻绱?、凡凡幾個見狀,也說要告訴老師,宏宏見勢嚇得哇哇大哭,原本開開心心的歡樂氣氛一下全攪了。游戲就此終止,我邊安慰宏宏,邊與圍過來的幼兒討論:“彩紙有什么用處?”“什么游戲也需要彩紙?”“像這樣的彩紙還有其他東西,老師沒有擺在你活動的區域,可是你做游戲時又需要它們,到哪兒去取呢?”經過討論,幼兒理解了宏宏的行為出于游戲需要,可以諒解,由此也推出了“百寶箱”的設置,解決再次出現的材料問題。
二、讓幼兒在角色游戲中共同游戲,共同發展
“小醫生”在用“聽診器”給幾個幼兒“看病”,接下來輪到“護士”給他們“打針”了,佳遠非常羨慕正在游戲的幼兒,而“醫生”智琬以人太多為由,拒絕佳遠加入到游戲行列,佳遠無奈又到別的游戲區轉了一圈,又來到“小醫院”里。這次智琬動員“護士”一起阻攔佳遠,不讓他坐下來“看病”,這下佳遠生氣了,一把搶過“聽診器”,拉扯中聽診器斷線了,智琬大聲說:“老師,我們在好好地游戲,佳遠搗亂把聽診器弄壞了。”而佳遠嘟嘟囔囔重復著:“我也要玩,我也要玩。”智琬對他吼道:“你什么都不會,你只會拆壞玩具的,不要你玩。”我自然明白智琬和佳遠兩人各自的心里想法,一邊與他們修復“聽診器”,一邊與他們交流,“佳遠不懂怎樣使用聽診器,我們這么多做游戲的小朋友,誰能教會他呢?”“如果是你,大家都不讓你游戲,你的心情又會怎樣呢?”后來,智琬和其他幼兒接受了我的建議,讓佳遠扮演“病人”,在看病中學習怎樣使用“聽診器”。
我們平息了這例源于幼兒能力之間差異懸殊引發的矛盾沖突以后,不禁對我們的角色游戲環境與組織方式產生了思考。因為隨著幼兒從小班升入中、大班,角色游戲也要從平行游戲向聯合游戲、合作游戲過渡發展,期間能力強的幼兒會在游戲中顯出自己的優勢,不管是輪換角色還是輪換區域,他們都能處于主角地位,有些幼兒還喜歡支配別人配合他們的游戲,如果習慣于這種局面而不加以改變,一些幼兒就會產生“嬌氣”與“霸道”,另一些幼兒也會失去主見聽從于別人的支使,少數幼兒還會失去游戲的機會。喜歡游戲是每一個幼兒的天性,對幼兒來說你越是不讓他接觸的東西他們越是渴望得到它,如果多次不能參加自己喜歡的游戲,一類幼兒會主動退卻,失去進取心與積極性,另一類則會產生攻擊性行為,帶給他們的不僅是心理受挫,更是失去了成長過程中特殊的學習途徑。
因此,游戲的過程不是放任自流的過程,也不是坐等幼兒自我發展的過程,教師應隨幼兒游戲中不同的進展情況,成為他們的“玩伴”,“支持者”“引導者”等等,并適合于當時情景中的不同角色。所以遇到上述事例,教師首先應該干預幼兒的游戲,給能力弱的幼兒提供援助,既可以是物質上的支持,讓水平相差不多的幼兒重組游戲玩伴,也可以參與到游戲中去,擔任游戲中的“配角”,用語言等形式協調、平衡幼兒之間的差異,鼓勵能力強的幼兒帶動能力弱的幼兒進行游戲??傊處熂纫^察幼兒的游戲情況,也要觀察幼兒之間的差異,特別要關注弱勢幼兒,讓他們也能享受游戲帶來的歡樂,在游戲中成長起來。
三、讓幼兒在角色游戲中展現個性,發展能力
科學區里睿睿把“釣魚”游戲里的磁性“小魚”擱在桌上,用小棒蘸著氣味瓶里的糖醋、醬油加工“糖醋小魚”;美工區里瑩瑩和同伴用橡皮泥和其他輔助材料制成“蛋糕”以后,玩起了“過生日”游戲;“娃娃家”里的小豪、佳燕抱著娃娃躲進了午睡室,在里面輕輕地唱起了《搖籃曲》……
上述事例中幼兒從“蛋糕”聯想到“過生日”,從“睡覺”需要安靜聯想到帶娃娃離開熱鬧的區域到午睡室活動,這都表明了幼兒的想象上了新臺階。事實上幼兒游離其他區域的活動目標,也是生活經驗的反映,幼兒對物品的象征性想象水平是在他們已有的生活經驗上建立起來的。幼兒能夠自覺地以物代物,展開聯想角色游戲的情節便會有所發展,這樣就使幼兒的心理始終處于積極主動的狀態,思維活動變得頻繁,就能促進幼兒創造性思維的發展。因此,教師要走進幼兒的世界,了解幼兒,仔細傾聽他們的心聲,觀察幼兒的言行,呵護幼兒探求事物的興趣,讓幼兒用自己創造的替代物進行角色游戲,保證幼兒在寬松開放的活動氛圍里,自由地展現自己的個性和學習方式,以此促進幼兒思維能力等方面的發展。
總之,教師應站在幼兒的視角,深入幼兒的游戲之中,了解幼兒的需要,協調幼兒之間的矛盾,發揮幼兒在游戲中的主動性與創造性,促進幼兒個性與能力的發展,讓幼兒在角色游戲中快樂發展,讓游戲成為孩子們更好的舞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