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格
一、實施美術新課程標準的必要性
1.新課程標準的科學內涵
課程標準的結構可分為總綱和分科課程標準兩個部分。總綱規定了學校教育的總目標、分科的設置、各年級各學科的教學時數和教學通則等。分科課程標準規定各科教學目標、教學綱要、教學要點、教學時間、教學設備、教學方法和其他注意事項。為迎接新世紀的挑戰,我國實施了科教興國的戰略決策,教育改革成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新課程標準應運而生。
2.美術欣賞課的重要作用
美術欣賞是運用感知、經驗對美術作品進行感受、體驗、聯想、分析和判斷以獲得審美享受,理解美術作品與美術現象的活動。美術欣賞課在美術教學甚至在人類社會發展中都起著重要的作用。在課堂教學中找出培養學生學習美術興趣的有效途徑,對其進行合理引導,激發出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這樣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審美修養,陶冶學生的情操,促進學生德智體美的全面發展,為社會培養一批具有健康人格的新型人才。
二、美術欣賞課要多管齊下,善于借鑒、敢于創新
1.針對性提高學生在不同求知階段的審美能力
個人認為新課程標準對各個年齡階段的目標應該有不同的合理劃分。
(1)幼兒園教育要依據幼兒身心發展的特點和常規邏輯規律。
(2)義務教育階段美術欣賞課程應適應普及義務教育的要求。
(3)普通高中美術欣賞課程標準應以學生普遍達到基本要求為前提。
2.勇于借鑒、大膽創新、提高審美素質
根據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精心創設讓學生探究的情境,激發學生求知欲望,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圍繞感興趣的主體探究,使他們通過自省的感知體驗、查找資料、搜集信息、交流討論、提煉整合、實踐運用等系列活動開闊視野,獲得對作品的理解,學會借鑒方法,培養審美感情,發展想象力和創造力。
首先,要創設意境,引導學生用心去感受體驗。其次,帶動課堂上的交流溝通,師生、生生積極互動。再次,培養學生查閱資料、搜集信息的能力,最大限度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最后,指導學生進行科學實踐,學會運用所學理論。
三、如何帶動美育的發展及素質教育的全面提高
1.以學生為主,變被動傳授為主動求知
包括美術欣賞課在內的所有課堂教學,教師和學生都要從過去“教材控制人”的枷鎖中掙脫出來,堅持“以人為本”。作為一名教師,必須以科學的教學理論為指導,徹底地研究教材,把握任務、目標、重點、難點,了解當下學生的知識狀況和心理特征,必須特別重視理論和實踐、進程和步驟、出發點與價值觀三個方面的合理糅合。
2.怎樣帶動審美教育及素質教育的全面提高
美術欣賞課對陶冶學生的情操具有重要作用。高尚的情操是每個學生應有的風貌。所謂素質教育是面向全體學生,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以提高學生素質為宗旨,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培養“四有”新人和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教育。
素質教育,并不是簡單地設立幾個琴棋書畫培訓班,不是單純地去鄉村體驗體驗生活,更不是機械理解下的不考試、不留作業。其真正的內涵是培養孩子健全的人格,促進人全面發展。美術欣賞課對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可以提高學生的素質,在新課程標準下素質教育中占有核心地位。
教師應加強自身的美學修養,重視對學生審美情操的培養,精心準備教案,通過有聲、有色的環境氛圍,學生在濃厚的興趣和強烈的求知欲中潛移默化地受到美的熏陶,從而提高審美能力。
參考文獻:
[1]周德昌.簡明教育辭典[M].廣州: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114-115.
[2]尹少淳.美術及其教育[M].長沙:湖南美術出版社,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