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彥華
一、藍墨云班課及其教學模式構建的理論基礎
1.藍墨云班課APP應用于教學的特點
“藍墨云班課”是一款基于云服務的移動教學助手,廣泛應用于各類職業院校中。該平臺以教師在云端創建的班群和班課空間為基礎,提供基于移動設備上的考勤、課程訂閱、消息推送、作業、課件、視頻和資料服務,具有較好的移動交互式教學特點。
2.“三維課堂”教學模式構建的理論基礎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以學習者為中心,強調情境、協作、會話、意義建構,提倡學習者是知識的主動建構者,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是幫助者和促進者的角色。該理論提出了自主學習策略和協作學習策略,將學習任務情境化,為移動數字化教學奠定了理論基礎。藍墨云班課在教學中的應用推動了以學生為主體的師生互動、線上線下和課內課外的教學模式構建,延伸了課堂教學的維度,將傳統的“一維”課中教學模式延伸為課前、課中、課后的“三維課堂”教學模式。
二、基于云班課的高職“三維課堂”教學模式
1.課前推送教學資源,了解學情
課前階段,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及專業背景,教師將精心設計好的各類教學資源如案例、素材、參考文獻等導入云班課,并通知學生課前預習,使學生對所學知識有初步認知,并安排課前學習內容小測試,以了解學生對新知識的接受程度。
2.課中深入互動交流,知識內化
授課伊始,教師可以利用“手勢簽到”等方式快捷檢查學生的出勤情況。在講授時,利用“頭腦風暴”導入問題,組織學生在線討論。在授課中遇到需要學生發言時,教師可以運用“課堂表現”進行隨機選人或設置搶答,增強課堂氛圍。課堂小結時,教師引導學生在“答疑討論”中提出自己不懂的問題,在“作業任務”中給學生單獨或分組布置課后作業。通過云班課,教師與學生可以在課堂上進行深入互動交流,極大地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實現學生知識內化。
3.課后鞏固拓寬知識,學習提升
課后階段,教師可以通過“答疑討論”或“測試活動”,將課堂學習延伸到課堂教學之外。根據學生的不同學習需求,教師可以在云班課平臺上發布針對學習提升的練習或深度討論,方便學生對課上不理解的知識點隨時發問,以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
三、云班課“三維課堂”教學模式的評價方法
與傳統課堂的評價手段不同,基于藍墨云班課的課堂教學評價通過在線評價、實時評價、全程評價、自動化評價的多元化評價手段,可以實現教師評價、學生自評、小組互評等多主體評價,實現課前、課中、課后的“三維課堂”教學評價體系,以達到教學評價的精準化。“三維課堂”教學模式可以形成學生學習的行為軌跡,對學生查看課前資源、參與討論答疑、參與課堂答題、參加測試、完成小組任務等學習行為都給予了全方位的記錄。這些學習行為的評價主要是通過“經驗值”來實現,“經驗值”是學生學習成績的直接體現,學生也能夠隨時看到自己的學習成果,了解自己在整個班級中的學習排名情況。
經過兩個學期的教學實踐,基于藍墨云班課構建的“三維課堂”互動教學模式得到學生的高度認可,也使課堂教學的落腳點從關注教師是否講到了知識點轉移到關注學生是否掌握了知識點。在基于云班課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難免會遇到一些實際問題,需要教師加強對現代信息技術前沿問題的研究,開發與整合數字資源,使云班課教學與傳統教學有機融合,從而實現有效課堂教學,優化學生學習效果。
參考文獻:
[1]殷紅梅,俞國紅.基于移動交互式數字教材的藍墨云班課教學模式研究[J].電子商務,2016(12):85.
[2]袁 力.基于云班課的高職院校高等數學教學模式探究[J].蕪湖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