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明飛 卞紀蘭 吳曉華 林紅 王巍
一、合作共贏視角下校企協同育人的方式
在校企合作的過程中,目前參與的企業不是很多,校企合作是一個新型的行業合作類型,主要是企業為學校提供相關的資源,學校在育人的同時也是在為企業的未來人才資源打好基礎。校企合作主張的就是合作共贏。企業通過對學校的投資,為未來培養知識豐富、能力出眾、素質極高的人才。學校也會根據企業的用人需求,全方位地培養學生,利用充足的資源最大限度地去培養用人單位所需要的人才,緊緊地跟隨資源共享的腳步,把合作培養人才的機制應用到合適的模式當中,推動人才從學校走向企業。
二、合作共贏視角下校企協同育人模式下探究
1.需求導向性的校企協同育人教育理念
近年來,校企協同育人達到合作共贏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也開辟了培養人才的新途徑。任何企業要想做大做強,離不開人才的支持,這也要求支撐企業的人才理念和企業自身的理念要相同。從與學校進行合作共同培養人才不難看出,學校也會將企業的理念通過課本知識輸入學生的腦中,這就相當于企業經營理念走進了學校的儲備人才中。同時學校也和外界的企業合作,為學生將來參與創業打下了基礎。在不為畢業大學生分配工作的年代,還有很多人需要自主創業,這就使得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還能感受到創業的好處和氛圍,為未來的發展帶來不一樣的啟發。
2.重新面向企業調整教學體系
要將企業文化和教育結合,這樣會更加方便企業管理和運行,企業的文化將會傳播到大學的校園中,因為校企合作對學生開闊視野和增長知識大有益處,在合作的過程中學校要經過很多程序才可以面向學生展開探索和分析研究,但是學校還是要面向企業調整和教學體系的調整來進行合作同步。一方面學生在企業中的實習很重要,對學生將來的發展很有必要;另一方面,校企因學生的參與而進行相應的調整,這樣才不會影響參加實習的學生的學習。
三、增強校企協同育人合作需求動力意識
在校企協同育人的過程中,為避免合作中遇到過多的風險,對合作企業的篩選必須嚴格。同時,還可以在合作的過程中尋求更有效率的方法,如尋找國家和社會集體的幫助。在利用社會資源的同時,培養與社會接軌的人才。在合作中設定短期目標和終極目標,并不斷為達成目標而努力。學校和企業為了共贏的利益要不斷對合作的方式體制加以改進完善,鞏固相關的理論知識。沒有理論知識的應用,任何的實際操作環節都是沒法運行的,這就是實際操作和實踐結合的作用,地方高等院校要根據實際形成的動態的多層次教育模式將教育的方式變得更加與眾不同。因為校企合作的內容在學校里擴散的影響,很多學生對創業變得積極起來,通過系統性的學習和企業負責人的合作以及引導,增強校企協同育人合作需要動力意識,動力意識就是對商業的興趣和客觀的認知。
本文遵循校企協同育人的相關理念,對企業和學校的共贏合作提出了有效的建議并加強了合作。從教育體制改革方面考慮了學校和企業合作的過程,并制定了相關規定,探索了有助于合作共贏的教學模式。現階段通過對校企合作的重視讓企業理念提前走進校園,使人才能夠對未來有一個科學的規劃,也為企業的人才儲備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對企業的未來發展和學校學生的成長都是極為有利的。
參考文獻:
[1]丁玉珍,寧鵬飛,黃志峰,等.協同育人平臺在經濟管理類專業實施策略研究[J].現代商貿工業,2018(1):177-178.
[2]潘晶瑩,楊思俊.校企協同“雙主體”,創新人才培養機制,促建共贏——引企入校協同育人、促進創新創業教育[J].經濟研究導刊,2017(36):135-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