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光慧
【摘 要】目的:研究探討術前護理干預對腹腔鏡下子宮切除患者焦慮的影響。方法:選取2017年1月-2017年6月間在我院婦科行腹腔鏡下子宮切除治療的100例患者,隨機平均分成觀察組與對照組,對對照組患者實施常規護理,對觀察組患者實施術前護理干預,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AS)對兩組患者分別進行評分并對比。結果:入院時兩組患者SAS評分無明顯差別,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觀察組患者SAS評分明顯降低且明顯低于對照組患者,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腹腔鏡下子宮切除患者采取針對性的術前護理干預,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焦慮情況,令其能更好的接受手術治療,值得在臨床中推廣應用。
【關鍵詞】術前護理干預;腹腔鏡下子宮切除;焦慮;影響
【中圖分類號】R473.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83(2018)02-03-0-01
眾所周知,子宮肌瘤是婦科臨床中十分常見的一種疾病,雖然其屬于良性腫瘤,但也會有諸如子宮出血、疼痛、腹部包塊、貧血等癥狀,甚至會有惡性病變的可能,嚴重影響著女性的生殖健康[1]。通常情況下,對于癥狀較嚴重、瘤體較大、藥物及其他方法治療效果不佳的子宮肌瘤患者,往往會采取腹腔鏡下子宮切除進行治療。但是由于子宮對女性的重要性、子宮切除手術創傷大、女性心理素質弱等因素的影響,患者在進行手術前往往會有焦慮、擔憂、緊張等不良心理情緒,進而會影響手術的選擇、手術后的康復。因此,對行腹腔鏡下子宮切除術患者術前采取針對性的護理措施具有重要的意義。本次為研究探討術前護理干預對腹腔鏡下子宮切除患者焦慮的影響,特對我院收治的100例患者采取分組對比護理。現將具體情況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1月-2017年6月間在我院婦科行腹腔鏡下子宮切除治療的98例患者,并隨機平均分成觀察組與對照組。觀察組50例患者中,年齡從31-55歲不等,平均年齡為(42.6±4.8)歲,瘤體大小從4.2-7.3厘米不等,平均大小為(5.4±0.8);對照組50例患者中,年齡從30-55歲不等,平均年齡為(42.3±4.9)歲,瘤體大小從4.2-7.5厘米不等,平均大小為(5.5±0.8)。所有患者均經B超等詳細檢查確診,符合子宮肌瘤相關診斷標準且符合子宮切除手術指征,均對此次研究知悉。排除有子宮惡性病變、精神疾患等疾病的患者。將兩組患者的年齡、病情等一般資料列入對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對比價值。
1.2 護理方法 對對照組患者實施術前常規護理;對觀察組患者實施術前護理干預,具體護理方法如下:(1)建立信任關系及評估心理狀態:護理人員應親切熱情的與患者進行交流溝通,全面了解患者的基本情況,在溝通過程中對患者保持充分的尊重與同情,主動為患者詳細介紹其住院相關責任人以及病區環境,以加強患者的安全感及信任度。當建立起良好的護患關系后,及時對患者的心理狀況進行評估,并分析其產生焦慮的原因,以便進行針對性的護理。(2)健康宣教:由于子宮切除手術的特殊性以及腹腔鏡手術的復雜性,患者往往會缺乏正確認知,因此,護理人員應向患者詳細講解生理系統相關的知識以及進行手術的必要性與良好結果,同時向患者具體介紹腹腔鏡手術,令其了解腹腔鏡手術具有先進、安全、創傷小、恢復快等優點,以緩解患者的焦慮與恐懼。(3)針對性的心理護理:通過前期對患者心理狀況評估的結果,運用心理學相關臨床技能對導致其心理焦慮的因素進行針對性的護理,通過開導與鼓勵的方法使患者建立信心,積極配合治療。耐心傾聽患者的傾訴,并對其提出的疑問耐心解答,盡可能消除患者心中的顧慮。(4)積極動員家屬:子宮對于女性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患者對于其子宮切除的態度直接影響到以后的生活質量。而患者家屬尤其是其丈夫的支持與理解能夠給予患者最好的寬慰,對緩解其心理壓力、正視手術、積極接受治療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護理人員應積極動員患者家屬,指導家屬給予患者足夠的關愛,在治療過程中,盡量陪伴在其左右并對其進行鼓勵,令患者能感受到家人的支持,擺正自己對于子宮切除的態度。(5)行為護理:護理人員應指導患者進行自我減壓,鼓勵其能夠及時宣泄情緒,對于睡眠不良的患者,為其營造一個舒適的睡眠環境,并可使用聽輕音樂、溫水泡腳等方法進行輔助睡眠,另外做好患者個人隱私保護,營造出良好的治療氛圍。
1.3 觀察指標 應用焦慮自評量表(SAS)對兩組患者護理前護理后的焦慮狀況分別進行評分對比。
1.4 評價標準 焦慮自評量表(SAS)為百分制,患者的評分越低,表示其焦慮狀況越好,護理效果越佳。
1.5 統計學方法 本次研究中數據均采用SPSS 17.0統計學軟件進行處理,其中,計量資料使用()表示,并采用t進行檢驗;計數資料使用n表示,并對其中的百分比(%)采用進行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觀察組患者與對照組患者護理前SAS評分分別為(61.36±6.91)分、(61.21±6.94)分,組間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護理后SAS評分為(40.87±5.65)分,對照組患者護理后SAS評分為(58.46±6.62)分,護理后觀察組患者SAS評分明顯降低,且明顯低于對照組患者,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細數據見表1。
3 討論
子宮是女性身體特征中的一個重要器官,也常常被當做女性身份的一個重要標志,因此,其重要性也不言而喻[2]。而當女性子宮罹患疾病需行手術進行切除時,會對女性造成巨大的打擊,進而導致女性患者產生焦慮等不良情緒,嚴重影響到其治療及康復效果[3]。據臨床分析,患者產生焦慮的主要原因有:①切除子宮后會遭到別人歧視;②切除子宮后得不到家人的理解而對家庭和諧造成影響③對自身疾病及手術認知不足而認為病情嚴重及擔心術后身體健康狀況;④切除子宮后會影響性生活;⑤手術創口疼痛等。而術前護理干預可針對上述問題從各個方面對患者進行針對性護理,及時對患者所產生的焦慮心理進行積極的引導,使其能夠得到充分的安撫、鼓勵、支持,并且可以加強其對疾病與手術的認知度,扭轉自己錯誤的觀點,達到穩定自身情緒、擺正治療態度的目的,進而可以消除焦慮情緒的影響,積極參與并配合手術治療與護理,令患者的治療及康復均能達到滿意的效果。
從本次對比研究結果可以看出,應用術前護理干預的觀察組患者在護理后的焦慮評分上要明顯優于護理前與對照組患者,表明術前護理干預對于腹腔鏡下子宮切除患者的焦慮情緒有著積極的影響作用。
綜上所述,對腹腔鏡下子宮切除患者采取針對性的術前護理干預,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焦慮情況,令其能更好的接受手術治療,值得在臨床中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匡蓮花.術前護理干預對腹腔鏡下子宮切除患者焦慮的影響[J].中國當代醫藥.2013, 20(32): 132-133, 135.
劉增瓊,湯雪英,陳岳霞.術前護理干預對腹腔鏡下子宮切除患者焦慮情緒的影響分析[J].內蒙古中醫藥.2016, 35(7): 166.
王紅菊,李玉東.術前護理干預對腹腔鏡下子宮切除患者情緒的影響[J].現代醫藥衛生.2015(10): 1565-1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