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丹
摘要:通過幼兒數學學習活動,有助于幼兒獲取數學知識,逐步掌握數學技能,提高數學能力,使幼兒形成良好的數學心理品質。開展數學操作活動有助于增強幼兒的操作技能,初步理解數學知識。通過數學活動操作材料的有效投放,幫助幼兒在腦海中構建初步數學概念,也是幼兒獲取抽象數學概念的重要基礎。數學教育中教師十分重視操作,但是材料投放過程中仍然存在著部分問題,所以筆者在此背景下,分析探索幼兒數學活動中操作性學習材料的投放策略,旨在進一步促進幼兒數學學習活動的有效參與。
關鍵詞:幼兒;數學活動;操作性;學習材料;投放策略
引言
幼兒階段具有較強的好奇心與探索欲望,通過操作活動有助于增強幼兒的數學知識認知能力,使幼兒在腦海中構建數學知識框架,所以教師應當充分重視幼兒數學活動的有效開展。當前大部分教師能夠有效操作,但是在材料投放過程中仍然存在部分問題,所以必須要科學合理的分析材料投放,才能夠有效提高數學活動質量。
一、投放動態性材料
由于幼兒的年齡不同,發展水平也有所差距,相同年齡階段的發展水平也并不是完全相同的,教師應以游戲為主要活動,根據幼兒的多元發展水平提供科學合理的材料,滿足每位幼兒的發展需求,根據幼兒的發展情況逐步調整投放材料的投放時間與目標。可以隨著數學學習活動的逐步深入由淺入深的投放,培養幼兒多緯度思維能力的材料,使幼兒能夠循序漸進的獲得數學技能。同時提倡讓幼兒應用廢舊材料或者是進行材料更新,根據自身需求在自然環境中尋找適合本階段學習的各類材料,鼓勵幼兒積極的投放材料,既能夠幫助幼兒鞏固所學知識,也能夠發揮幼兒的學習主觀能動性,進一步增強創造能力,
二、投放具有美感的材料
提供具有美感的材料,能夠將枯燥抽象的數學活動變得趣味形象使幼兒能夠喜歡學數學,在數學情境中流連忘返。可以選取自然材料,例如:沙子和石頭、樹葉與豆子等各項題材,在擺弄材料過程中,幼兒能夠獲取豐富的數學經驗。教師可以提供大小與形狀、顏色不相同的石子,鼓勵幼兒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選擇多元形式予以分類,過程中將主動權交還給幼兒,鼓勵幼兒,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進行自主選擇,使幼兒能夠逐步感受到各類材料的原始美。同時應當重視材料的簡樸美,材料并不一定是精致奢華的,應用簡樸的材料,幼兒能夠更加放心大膽的玩,不會有更多的顧慮,才能夠進行積極探索和交流。在材料投放過程中應當發揮幼兒的想象力,比如教師可以提供“三個橢圓套在一起的圖形”,引導幼兒大膽想象,將內切圓想象為肥皂泡或者是氣球、貝殼與面包等等。鼓勵幼兒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將這一圖形進行增添,有的幼兒會在圓圈上增添兩個小圈,想象成毛毛蟲或者是隧道開出來的車或者是小豬等等。通過簡單的數學圖形有助于培養幼兒的想象力,使數學活動變得更加豐富多元,幼兒會更加積極踴躍的參與其中。
三、投放多元化材料
為了貫徹落實素質教育目標,投放材料應當選擇多元且多角度,能夠滿足幼兒的反復操作需求,根據數學活動內容投放多元化材料。選擇科學合理的材料必須要符合相關衛生標準要求,應當便于消毒清洗,健康環保,且方便幼兒操作。開展數學操作活動,能夠幫助幼兒由淺入深地獲取相關知識,進一步發展幼兒的思維。如:教師可以投放紅黃藍三色圖片,引導幼兒進行分類排序,通過配對、比較、拼擺,鼓勵幼兒應用語言進行描述,并且交流分享探索的過程和結果,有助于促進幼兒思維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全方位發展。
數學是抽象性與邏輯性的活動,數學知識認知極為復雜,幼兒的認知規律是由具體到抽象,所以在數學活動中教師應當開展豐富多元的表象活動,能夠使幼兒加強數學思想的內化與建構。通過操作練習使幼兒能夠了解數學知識的學習基礎,在實踐操作過程中,教師應當重視到操作材料投放的目標性與趣味性。能夠根據幼兒近階段的學習情況,分析應當投放哪些材料?才能夠使幼兒獲取哪些經驗?同時要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有效的進行設計制作,使操作材料具有趣味性,才能夠使幼兒積極踴躍的進行數學活動。
結束語
綜上所述,數學屬于基礎性學科,對幼兒的啟蒙教育,重在激發幼兒對數學的認知興趣和探究欲望,在幼兒階段開展豐富多元的數學活動,能夠使幼兒養成良好的學習興趣,也為日后的數學學習打下夯實的基礎。通過數學學習活動,幼兒能夠掌握數學基礎知識,養成良好的數學思維品質,在幼兒階段進行數學啟蒙教育,教師必須要正確認識到幼兒的思維認知情況,可以有簡單的外部形式活動,例如:從某一物體的相關操作入手,使幼兒在操作與探索中逐步促進思維發展。同時幫助幼兒由直接感知轉為表象記憶,能夠構建出完善的數學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