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 駿
(1.南寧學院,南寧 530200;2.廣西質量技術工程學校,南寧 530200)
第六產業是以農業為基礎,通過促進一二三產業一體化發展來提高農業經濟效益的一種綜合性發展策略和模式。因為1+2+3=6且1×2×3=6,因此這種新型的綜合產業被命名為“第六產業”。第六產業概念由日本東京大學名譽教授金村奈良臣在20世紀90年代提出,針對的是日本農業在工業化背景下的發展問題。
位于南寧市郊的邕寧區原為邕寧縣,是個傳統的農業縣。撤縣建區后,工業有了一定的發展,但集中在中心城區周邊,偏遠鄉鎮的經濟仍然以農業為主,較為落后,存在著一定數量的貧困人口。邕寧區欲發展第六產業,引導當地居民圍繞第六產業創業,幫助村民實現真正的脫貧致富。為了驗證該決策的可行性,故展開調研。
一個可以長久發展,能夠自成長的產業在選擇時應該考慮三個維度:想做的、可做的、能做的。想做的是指群眾主觀意愿想做的;可做的是指宏觀條件許可的;能做的是指具備相應的能力,能夠做到的。
本研究的選擇模型從想做(Want)、可做(Allow)、能做(Can)這三個維度進行構建,三個維度的交集就是最適合發展的產業,也是具備可行性的。這個模型可以命名為WAC選擇模型。
使用WAC選擇模型首先調查轄區內居民的創業想法,獲得i條想做維度的指標(記做Wi),調查每條Wi的想做程度,作為Wi的分值;第二步,對宏觀政策導向進行分析,總結出j條關鍵宏觀政策指標(Aj),并賦以權重(AWj),對每條Wi與Aj的匹配程度進行評分,根據權重系數計算加權分,計算每條W指標的想做可做匹配加總分作為“想做可做匹配指數”;第三步,圍繞第六產業對轄區內的地理區位優勢、歷史人文優勢、資源優勢進行調查,與對標縣區進行對比,獲得k條相對比較優勢指標(Ck),按照其優勢的程度進行賦權(CWk),對每條Wi與Ck的匹配程度進行評分,根據權重系數計算加權分,計算每條W指標的想做能做匹配加總分作為“想做能做匹配指數”;第四步,將每條Wi的“想做可做匹配指數”與“想做能做匹配指數”相加,獲得每條Wi的適合程度指數(Suitable Index)分。將每條Wi的適合程度指數SIi排序,即選擇出最適合的產業。

圖1 WAC選擇模型示意圖
適合程度指數SIi的計算公式為:

想做的由群眾決定。通過訪談法獲得群眾圍繞第六產業開展創業活動的意向及欲從事的創業項目。邕寧區共有5個鄉鎮,9個社區、65個行政村、402個自然村(截至2016年12月),進行分層隨機抽樣調查,在每個鄉鎮隨機選擇1個村進行調查,加上9個社區,共在14個發放點發放問卷。聯系村(居)委會,由其聯系轄區內欲創業的居民進行填寫。
設計問卷包含兩部分,一是調查居民的創業行業類別,設置3個選項:“第六產業類創業”“與農業無關的生產類創業”“與農業無關的服務類創業”,由被試者進行單項選擇。第二部分調查具體的創業類別,由選擇“第六產業類創業”的居民填寫欲從事的創業項目名稱,可以多填。
共獲得有效問卷236份,問卷統計結果顯示:“第六產業類創業”占比72%,“與農業無關的生產類創業”占比11%,“與農業無關的服務類創業”占比17%。將百分比分值乘以100,作為想做維度的分值。整理歸類填寫的第六產業創業項目,并統計選擇的頻率,超過5%的7個第六產業創業類別如下:特色餐飲26.1%、農副產品銷售21.3%、農家樂17.2%、鄉村民宿12.3%、鄉村文創產品11.5%、農副產品生產6.5%、農業觀光5.1%。這7個類別用作匹配度評估時的參考。

表1 用于WAC選擇模型的邕寧區數據匯總表
可做的主要從政府的宏觀政策導向層面來評估。創業項目要想獲得快速發展,需要符合政府的宏觀政策導向。從宏觀層面來看,習近平總書記對廣西賦予三大定位,即構建面向東盟的國際大通道,打造西南、中南地區開放發展新的戰略支點,形成“一帶一路”有機銜接的重要門戶。深入實施創新驅動、開放帶動、雙核驅動、綠色發展四大戰略,全面推進基礎設施建設、產業轉型升級、脫貧三大攻堅戰。按照自治區黨委書記彭清華在南寧調研時的重要講話精神以及王小東書記在市委常委擴大會上講話精神,邕寧區要打造成為宜居、宜業、宜游新邕寧。對政府政策進行梳理,并結合領導訪談,整理歸納出5個關鍵的宏觀政策指標。召集5位專家對其重要程度進行打分,采用李克特5分制,根據眾數(若無眾數,用均值代替)計算出各項指標的權重。結果為:適宜居住(0.17)、適合旅游(0.18)、產業轉型升級(0.2)、可持續發展(0.22)、脫貧成效(0.23)。
計算“想做可做匹配分”。選定5位專家進行評分,由專家判斷“第六產業類創業”“與農業無關的生產類創業”“與農業無關的服務類創業”分別與“適合居住”“適合旅游”“產業轉型升級”“可持續發展”“脫貧成效”的匹配程度。評分采用李克特5分制,分別為非常匹配、匹配、難以判斷、不匹配與極不匹配。統計評分表,選擇眾數(若無眾數,用均值代替)作為匹配分。具體結果見表1,例如:“第六產業類創業”與“適宜居住”的匹配度得分為3分。
能做維度的類別指標有三個,分別是“地理區位”“歷史人文”“產業資源”。從這三個類別對邕寧區展開調查,并與對標縣區比較,得到地理區位的優勢:近五象新區、八尺江和邕江的景觀岸線、園博園。歷史人文優勢:八音文化、頂螄山貝丘遺址、五圣宮、雷婆嶺摩崖石刻、那蓮古戲臺、北觥清代古民居與寧團陽坡碉樓。產業資源優勢:圍繞甘蔗生產的古法制糖、圍繞桑蠶生產的絲綢、圍繞淮山的淮山酒和淮山宴、生榨粉及芝麻鴨。經過專家評議,按照其優勢程度得出各類別的權重:地理區位(0.38)、歷史人文(0.33)、產業資源(0.29)。
計算“想做能做匹配分”。選定5位專家進行評分,由專家判斷想做維度的三個類別分別與“地理區位”“歷史人文”“產業資源”的匹配程度。評分采用李克特5分制,分別為非常匹配、匹配、難以判斷、不匹配、極不匹配。統計評分表,選擇眾數(若無眾數,用均值代替)作為匹配分。具體結果見表1,例如:“第六產業類創業”與“地理區位”的匹配度得分為4分。
根據以上數據計算適合程度指數SIi,結果見表1。
從表1中的數據可以看出,第六產業類創業項目的適合程度指數分最高,得分為609分,其次是與農業無關的服務類創業項目124分,最后是與農業無關的生產類創業項目64分。
WAC模型量化分析的結果表明,邕寧區居民對圍繞第六產業創業的方向高度認可,第六產業創業與宏觀政策導向相匹配,與邕寧區所擁有的資源優勢相匹配,圍繞第六產業創業是最適合的創業方向,也最具備可行性,邕寧區政府可以重點引導和發展。
主要參考文獻
[1]路征.第六產業:日本實踐及其借鑒意義[J].現代日本經濟,2016(4).
[2]今村奈良臣.農業の6次産業化の理論と実踐[J].Ardec World Agriculture Now,2012(2).
[3]彭清華.在2015中國500強企業高峰論壇上的致辭[N].廣西日報,2015-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