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立俊 劉紅露 趙菲菲 張慧峰 李春寒
摘要:BIM技術已在建筑領域掀起了大變革,而我們的教學卻沒有充分利用BIM技術優勢。本文主要探討BIM技術在建筑設備基礎知識模塊、識圖模塊和施工模塊教學中的應用。實踐證明BIM 技術為建筑設備教學提供豐富教學資源和教學手段。
關鍵詞:BIM技術;建筑設備;教學改革
建筑設備課程是我校建筑工程技術、工程造價和工程監理等專業必修課程。課程包含內容主要是建筑給排水、電氣和暖通三部分內容。其具體任務一是熟悉給常用的設備;二是熟練識讀設備施工圖;三是熟悉設備安裝流程與技術及規范要求;四是能夠簡單修改給施工圖;五是能夠編寫施工方案。學習任務重,難度大。因此應改革教學理念,強化應用能力培養,以工程應用為導向,加強實踐教學。[1]
BIM可譯為建筑信息模型用數字模型對項目進行設計、施工和運營的過程。建筑設備課程可利用BIM的建模功能提升設備認知能力,識圖能力以及管線布置要求;通過BIM管線綜合技術提高專業協調能力,和全專業識圖能力;通過BIM可視化功能提升建筑整體認知能力,構建工程思維。
1.基于BIM技術的基礎知識模塊教學研究
基礎知識模塊主要講解給排水采暖工程、消防工程、通風空調工程、和電氣工程的組成分類以及管線布置要求。目前教學主要是通過簡單圖片輔助教學,整體認知較差,邏輯性較差,學習效果差。利用BIM教學,首先教師建立“樣板文件”和整體模型作為教學資源;其次是在課堂上對Revit 軟件的基礎操作進行講解,教學生如何去查看設備參數、三維視圖以及如何查看三維模型;然后老師利用平臺發布認識設備和查看系統任務,要求學生在課外利用Revit完成設備布置任務,并完成系統整體認識的報告;最后,老師建立“藍墨云班課”平臺,要求學生將完成的設備布置模型和整體認識報告傳到平臺上,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學生也可在平臺上對任務進行討論和交流,提交完成后由老師和同學來評閱打分,并對發現的問題及經驗進行交流和分享。評分直接記入平時成績的考核,學生可查看每次的分數。
在基礎知識塊應用BIM技術可增加學生動手的機會,激發學習興趣。基于BIM技術“理實一體”教學方法,有助于學生快速掌握理論知識,并拓展后續知識,為后續知識的學習提供預習的條件。基于BIM技術“可視化”教學,有利于學生建立學習場景,能夠將知識快速的映射到大腦中,快速進入學習狀態,簡化了學習步驟,學習效率提高,同時BIM“可視化”教學能夠顯示建筑整體,有助于架構建筑整體思維,提升綜合能力。基于BIM技術“平臺”教學,簡化了教師與學生溝通的路徑,更夠高效的建立聯系,且溝通的途徑更加和諧、公平、公開,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師生感情;同時基于BIM技術“平臺”教學有利于教學任務的推動,并能監測、動態觀察任務的進展,以及進行必要的反饋、溝通和討論。[2]因此,在基礎知識模塊教學中應該增加BIM相關知識,并采用任務模塊教學,安排學生在BIM中查詢設備信息、熟悉三維模型的實踐課時。
2.基于BIM技術的識圖知識模塊教學研究
在識圖模塊中主要講解給排水工程、消防工程、采暖工程、通風工程、空調工程和電氣工程的施工圖,安裝施工圖主要包括平面圖、系統圖和詳圖,管線復雜,需要大量的對照圖紙識圖,是學習的最大難點,傳統的教學很難解決。利用BIM技術教學,首先教師根據講課的圖紙建立相應的Revit整體模型作為教學資源;其次是講課時利用Revit 軟件作為教學工具,在重難點講解時一是利用Revit多窗口功能,在平面圖上繪制管道,而三維圖(西南軸側方向)上聯動顯示,通過這種方式來對照平面圖和系統圖的位置對應關系;二是教師利用建立好的三維模型(西南軸側方西)來繪制相應的平面圖,通過這種方式來對照系統圖和平面圖。三是教師利用建立好的剖面三維模型來繪制剖面圖,通過這種方式來識圖剖面圖,明確剖面圖的位置;再次,在課堂上講解模型繪制的基礎操作后,要求學生在課外完成部分施工圖的模型繪制工作。并將模型傳到“平臺”上,進行討論、交流和評分。同時教師在平臺上發布標準模型,供同學們對比自己的模型,進行修改和完善,發現解決自己的不足之處。最后,在課外要求同學們將模型與其他專業的模型在navisworks中進行合并,并進行“碰撞檢測”和“管線優化”,拓展安裝專業的綜合能力。[3]
識圖環節的難點主要是在于抽象,需要學生有良好的抽象思維,而我們學校近一半的同學為文科生,因此BIM技術增加了動手機會,降低了對學生抽象思維的要求,并通過實踐培養了抽象思維。Revit 軟件為平面圖、系統圖和詳圖的相互對應提供了平臺,能夠在同一界面顯示三種圖,并能實現聯動,直觀反應了三種圖之間的關系,大幅降低了識圖的難度。Revit 建模明確了識圖的任務,學生知道在圖紙中應查詢、提取哪些信息,構建了識圖的思路;同時Revit 建模實現了二維圖紙到三維實體的轉換,培養了學生的抽象思維、整體思維,從而也降低了識圖的難度。Navisworks“碰撞檢測” 和 “管線優化”任務是安裝各專業有機聯合在一起,明確了各專業之間的協調關系,培養了學生解決過程中解決專業沖突的能力。因此,在識圖模塊教學中應該增加BIM建模基礎知識講解,增加BIM建模訓練時間。
3.基于BIM技術的施工知識模塊教學研究
施工知識模塊主要講解管線布置要求、設備安裝高度、施工流程、施工工藝驗收規范和材料知識等內容。施工知識文字內容較多,不直觀,學生學習興趣不高。利用BIM技術教學,首先學生通過建模管道連接,管道與設備連接。掌握管道布置間距、坡度、設備安裝高度和管線、設備材料知識。其次將安裝模型和土建模型合并,利用Revit“孔洞預留”功能在土建樓板上開孔預留,從而掌握安裝和土建的配合關系。再次,利用Navisworks做施工進度模擬,通過觀看進度模擬視頻,掌握安裝工程的安裝流程,同時還可制作管道、設備安裝工藝流程,掌握其施工工藝流程。
4.總結
BIM技術推動了建筑領域的變革,也對高校培養專業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BIM 技術為建筑設備的教學提供了豐富的教學資源和教學手段,利用BIM技術改革建筑設備課程體系,既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興趣,增強實踐,實現理實一體教學,降低學習難度,也拓展了建筑設備的應用前景,為學生以后在BIM方向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在教學過程將課程與BIM 工作過程相結合,將有效培養出既具有專業素質又具有 BIM 應用基礎能力的人才。
參考文獻:
[1]王峰,基于BIM技術的建筑設備工程技術專業課程改革探討;教育現代化,2017,21:45-46.
[2]陳先國,基于BIM的建筑設備可視化管理分析;工程管理,2017,10:116.
[3]丁力,BIM技術在建筑設備教學中的應用;創新與發展,2017,1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