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更性
摘要:近年來我國居民的生活水平顯著提高,基層民眾的文化水平也在潛移默化的強化,群眾的文化建設契合基層民眾的精神需要,尤其在我國這樣的人口密集環境下,更應聽取群眾的聲音,整合民眾的意愿,強化基層文化的模式構建,相關人員應深入民眾中間,在不斷的探究實踐中總結經驗,為維護社會的和諧發展獻計獻策。本文依從我國基層群眾文化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出發,簡要概述加強基層群眾文化建設的策略,望為相關人員提供借鑒。
關鍵詞:加強;基層群眾;文化建設
引言:文化建設隨著經濟水平的提高,在逐漸優化的環境中,獲得了文化層次的升華,但基層的空間相對較為封閉,文化建設方面的經濟投入力度小,基層民眾對于文化建設的認識較為淺薄,展開文化建設的積極性相對不高,一些文化建設的理念較為滯后,仍舊需要通過有關部門的支持,擴展文化構建的場地,以寬闊的載體區域,提高文化建設的有效性。
一、我國基層群眾文化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一)基礎設施不夠完善
基層整體上的公共活動場地中,設施設備都較為簡陋,一些設施早已年久失修,無法為文化活動的開展提供載體,城市化的發展步伐加快,在公共設施與文化建設的需要素材上得到了有利的推陳出新,然而基層的設施仍舊缺乏資金的支持改良,相關人員也沒有這方面的意識,一些公共的文化場地中,多靠人力來建設發展,相對的物力聊勝于無,有關部門對于文化建設不夠重視,在一定的設施上缺乏后續的跟進維護,基層民眾多集中于一塊區域活動,場地較為狹隘,難以多元化的展開文化構建。
(二)基層文化工作者專業能力不足
基層負責文化構建的工作人員自身的素質較差,憑借主觀臆測展開文化活動,難以契合基層部分興趣民眾的需要,大多關注廣場舞這樣民間較為普及的項目,而一些象棋等益智活動難有時間發揮優勢,基層管理者的組織能力較差,群眾的參與程度不高,專業素質偏低、組織策劃積極性不高、服務態度差等問題普遍存在,不僅沒有起到應有的促進作用,反而受到基層群眾的投訴和不滿。
二、加強基層文化建設的研究探索
(一)完善基層文化設施
要想搞好群眾文化建設,基礎的文化設施必不可少。因為基層文化設施是人民群眾享受文化生活、進行文化活動的必要場所,是基層群眾文化工作得以順利開展的中堅力量。與此同時,在經濟迅猛發展的今天,人們對精神文化生活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導致基層文化設施存在的問題越來越突出。因此,我們必須加大對基層文化設施的建設力度,搞好俱樂部、圖書室、文體活動室等文化設施的建設。同時,各地還應采取政府、企業投資、社企共建、民辦以及租賃等多種方式籌措相關文化設施建設的專項資金,推動群眾文化建設的進一步完善。
(二)深化文化體制改革
實施“政團合一”改革,提升現有文化服務人員的綜合素質。在實際的文化建設中,各地主管部門與藝術團體應加強合作,形成合力,不斷提升文化服務人員的綜合素質,推動群眾文化建設的開展與實施。具體而言,各地主管部門與藝術團體應采取聯合辦學、定向委培等方式,有計劃地將一批現有演職人員送至專門的藝術職業學院進行系統培訓,形成長效機制,不斷提高文化服務人員的綜合素質。
加強內部管理,完善專業文化隊伍建設。各地主管部門應深入研究與制定文化單位從業人員的資格條件,嚴把人員入口關,配齊、配足相關的工作人員。同時,各部門還應進一步規范和完善崗位責任制,對相關的從業人員進行嚴格考核,進一步完善文化隊伍建設,提高相關人員的業務素質。3.建立激勵機制,壯大民間文化活動團隊。在群眾文化建設過程中,各地應充分發揮老年體協和專業文藝團體退休人員、民間藝人的龍頭作用,鼓勵他們建立更多的業余文化團隊。同時,各地還應在一定程度上,對業績突出的民間文藝團隊及個人給予一定的補貼和獎勵,不斷激發他們參與文化建設的積極性。此外,對于那些在各類活動中表現突出的優秀人才,各地主管部門還應采取多種方式,組織專業人員對他們進行輔導培訓,進而不斷壯大民間文化活動團隊。
(三)充分利用多種空間
要想更好地進行群眾文化建設,我們就必須充分利用多種空間,拓展群眾文化的主陣地。比如,校園文化、廣場文化、企業文化、街頭文化等,這些都可以成為新時期群眾文化建設的活動空間與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有效載體。如校園文化,它是為了滿足學生的精神生活而開展的一種校園藝術活動,其主要內容是一種社會性文化,以校園為陣地,可以有效地促進社會文化的良性循環;廣場文化,它是人民群眾的主要精神活動場所,充分利用廣場開展文化活動,可以減輕人們因日常勞作而產生的疲勞和壓力,使人民群眾獲得精神上的享受和愉悅。從這兩方面可以看出,在當前的文化建設中,我們不能僅局限于某一種文化空間,而應充分利用各種可以利用的有效空間,加大對群眾文化的建設投入力度,使其成為弘揚時代旋律,加強精神文明建設的主陣地。
(四)充分發揮街道基層文化館的職能
文化館可以向人民群眾宣傳黨和政府的基本路線、方針、政策,還可以充分運用自身的文化藝術手段,進一步組織和開展群眾文化活動。因此,各地區的文化館應充分發揮自身的工作職能,進一步豐富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推動群眾文化建設的深入開展。具體而言,文化館可以組織開展一些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群眾文化形式,如音樂、舞蹈、小品、攝影、曲藝等方面,激發人民群眾的參與熱情。同時,文化館還可以利用自身的文化職能,搜集、整理一些民族民間文化藝術遺產,建立、健全群眾文化藝術檔案,或者管理、聯絡一些當地的文化團體,共同組織和開展形式多樣的群眾文化活動等,這些都可以很好地推動群眾文化建設的順利開展,真正發揮其在文化建設中的指導作用。
三、結束語
總而言之,加強街道基層文化建設,豐富基層群眾的精神生活,既滿足基層群眾的需求,又能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添磚加瓦。各級政府及主管部門應加大對群眾文化建設的投入力度,以達到豐富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的目的。
參考文獻:
[1]趙晉康.加強基層企業群眾文化建設的有效途徑[J].機械管理開發,2005(2):98-99.
[2]李大志.關于加強基層群眾文化建設的實踐探索[J].青年時代,2016(22).
[3]張紅云.探討如何加強基層群眾文化建設[J].鴨綠江月刊,2016(7).
[4]黃前進.淺談如何加強基層群眾文化建設[J]. 大眾文藝,2013(11):1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