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勇 王堅 曾肖芃 杜健
要以集聚海外創新創業資源為宗旨,以引進海外高科技項目和高端人才、打造國際科技創新服務平臺為目標,以合理布局和建設海外創新孵化中心為手段,實現從海外團隊當地孵化到創新企業引進孵化、再到新興產業落地孵化的全鏈條服務

圖1 浙江省主要海外創新孵化中心的布局
當今世界處于高度開放狀態,新思想、新模式、新創業、新產業等資源加速向創新活力強的區域集聚。全球產業價值鏈的發展變化進入高速活躍階段,區域發展面臨著新一輪產業重構的機遇,加速建設浙江省海外創新孵化中心意義重大。
孵化器國際化經歷了3個階段:第一階段是上世紀90年代留學人員創業園的建立,創造了局部良好的創新創業環境,這是孵化器探索國際化的一個雛形;第二階段是在本世紀初,以國企為主導的國內孵化器和國外一些先進孵化器的合作,這是孵化器國際化的“引進來”階段;第三階段是近年來以“離岸孵化、跨境加速”為特征,進行創新創業要素跨國、跨行業共享與整合的海外創新孵化中心的興起,預示著孵化器國際化進入了“走出去”階段。
在這一過程中,浙江涌現了杭高投美國硅谷雷德伍德海外創新孵化中心、浙江美國波士頓海納孵化器、賽伯樂洛杉磯離岸人才科技孵化器、中以銀創孵化中心等一批優秀代表。它們通過積極探索與實踐,正在鋪開一張浙江跨境孵化網絡(見圖1),形成了五大顯著特點:主體多元化、運營本地化、空間集聚化、服務集成化、績效務實化。相較于北京中關村、深圳等地的海外創新中心,浙江海外創新孵化中心更強調“輕空間、重服務”;借助強大的全球浙商網絡,在全球范圍內的戰略布局更加廣泛;更強調深入當地不僅限于服務華裔,與當地主流創業團隊、本土圈子的融合,且取得了比較顯著的人才與項目引進落地成果。
從孵化功能來看,目前浙江海外創新孵化中心集聚了金融投資、空間孵化、生態平臺、活動組織和加速落地等主要功能(見圖2),根據不同的功能組合和盈利模式,比較典型的運營模式有三類,即投資孵化模式、生態平臺模式與聯合空間模式。

圖2 海外創新孵化中心功能
政府引導作用發揮不夠。海外創新孵化中心運營中人才、土地、資金、外匯等諸方面的問題,涉及到多個政府相關部門的審批與管理,目前還缺乏系統性頂層制度設計,難以形成部門合力;由于缺乏政府統籌和協調,一些熱門區域孵化器存在交叉重復布局和資源競爭;孵化器天然的風險性,加之海外運作的外來者劣勢和高風險讓許多社會資本望而卻步,面對市場缺位,政府需先行一步,從宏觀政策層面加大引導力度、分擔風險,提供適當的扶持政策。
運營機制有待進一步完善。尚未形成穩定的項目來源,造成了海外創新孵化中心項目來源有限且性價比不高,缺乏相對可靠的獲取海外優質項目和技術資訊的途徑;國際影響力不足,缺乏對優質項目的吸引力,目前主要吸引有意向在中國市場運營的企業,而不是憑借海外創新孵化中心本身的優勢;缺乏清晰的服務盈利模式,大多數孵化中心尚未形成穩定的盈利,不利于可持續發展。
示范和平臺作用發揮不足。現有浙江海外創新孵化中心尚未形成能夠有效聯結海外優質創新資源供給與浙江產業發展需求的成熟機制,省內對接渠道有限,面向全省輻射作用不明顯;與浙江新興產業發展和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結合不夠密切,還未能在功能定位、產業配置上形成協同效應,在帶動浙江創新創業方面有待進一步加強。
深入落實浙江省委、省政府建成“‘互聯網+’世界科技創新高地,率先建成創新型省份”的總體戰略,以集聚海外創新創業資源為宗旨,以引進海外高科技項目和高端人才、打造國際科技創新服務平臺為目標,以合理布局和建設海外創新孵化中心為手段,實現從海外團隊當地孵化到創新企業引進孵化、再到新興產業落地孵化的全鏈條服務,堅持“市場主導,政府引導;跟蹤前沿,精準孵化;內外聯動,資源共享;多元共存,協同發展”,為浙江產業結構升級和國際技術競爭力提升提供強勁原動力。
海外創新孵化中心建設是撬動浙江創新驅動發展的重要支點,是助推浙江“雙創”持續深化的有效途徑,也是順應孵化器產業全球化趨勢的必由之路。因此,浙江海外創新孵化中心要建設成為:
高端創新創業資源的集聚地。通過深耕海外科技創新高地,成為當地新興技術、創業經驗、風險資本、商業信息等高端要素的鏈接點,有效集聚和整合全球創新創業資源。這意味著未來參與全球競爭,浙江將從參與成熟技術轉移轉向投資新興技術培育,牢牢掌握住全球創新鏈的控制權。
招才引智工作的橋頭堡。致力于打造全球高科技領軍人才智庫;通過“帶土移植”方式,確保引進的海外高層次人才充分發揮其豐富知識、經驗與人脈;帶動一批國內人才成長,充分發揮輻射效應。
國際科技創新合作的長效平臺。以“小空間、大平臺”的理念推動海外創新孵化中心平臺化發展,更好地把全球專業化的機構引到浙江,讓創業者、投資者、第三方服務機構充分互動,實現平臺專業服務能力最大化,對國內孵化行業的提升與發展起到示范作用。
產業創新生態系統的協同利器。成為全球創新生態鏈中的關鍵樞紐,有效解決跨區域、跨產業孵化的整合痛點,促成一流的創新、創業、創投、創客“四創聯動”全球生態圈,引領產業的協同創新,并為浙江創新驅動發展注入新動能。
浙江對外交流往來的品牌窗口。建成浙江在全球各地對外的窗口“名片”,不僅讓海外創業者、海外留學人員基于此鏈接到浙江的創業土壤,還能提升浙江的海外影響力,讓更多的浙江企業以此為窗口,了解海外,走向國際,成為聯系海內外各界人士的“連心橋”。
促進開放協同,加速生態發展。積極推進海外創新孵化中心與浙江科技大市場、園區(開發區)、國際科技合作基地、孵化器、創投機構和企業等緊密合作,實現政府“搭臺”、園區“鋪路”、企業“唱戲”的生態建設模式。加強區域內和跨區域孵化器的交流合作,強化中心城市和高新區對周邊縣市區的輻射帶動作用,推動形成區域內部協同、跨區域協調、海內外對接的聯動發展格局,使得海內外創新創業協同發展,精準孵化持續落地。
擴大資金投入,創新資助方式。一是加大財政資金投入力度,加強對海外創新孵化中心的宏觀引導和公共服務產品供給。二是創新財政支持方式,豐富和綜合運用多種手段,采用先創建授牌、再績效考評的方式,根據海外創新孵化中心上年度經費支出分等級予以運營補貼獎勵。三是綜合利用各級財政專項資金、小微企業創業創新基地城市示范資金、“雙創”示范基地資金等,發揮財政資金母基金杠桿作用,引導社會資金與民間資金參與海外創新孵化中心建設。
加強組織領導,實現協調發展。充分發揮浙江省支持海外創新孵化中心建設工作聯席會議制度作用,統籌推進組織實施工作。各成員單位要密切配合、相互支持、形成合力,認真落實聯席會議議定事項,協調解決重點難點問題,形成高效運行的長效工作機制。盡快制定出臺《浙江省海外創新孵化中心管理辦法》《浙江省海外創新孵化中心績效評價辦法》,規范認定和管理流程,明確績效評價標準,加強制度保障。
健全管理機制,提高服務效能。一是建立高層次、常態化的專家咨詢機制,負責對海外創新孵化中心目標定位、建設模式、選址布局、產業領域等方面進行專業指導,對項目運作、承擔單位孵化能力、運營團隊等情況提出評定意見。二是用互聯網思維和信息技術手段健全對海外創新孵化中心發展情況的監測、統計和評價分析機制,持續開展年度審核和動態管理,強化對支持建設和培育單位的公示、淘汰機制,根據績效評價結果對項目予以連續支持或取消資格。三是鼓勵各地、各類主體積極探索支持海外創新孵化中心發展的政策模式,及時總結和交流海外創新孵化中心建設的好經驗、好做法,對模式新穎、績效突出的案例進行宣傳推廣,樹立品牌擴大影響。
完善政策保障,形成組合支持。一是為海外創新孵化中心推薦的優秀人才和項目建立評審綠色通道,把海外創新孵化中心納入浙江與相關國家政府間科技合作框架,優先推薦和傾斜支持申報國家及省級各類科技合作和人才計劃項目、國家/國際科技合作基地等國家級平臺。二是積極落實符合條件的人才在出入境便利、落戶、住房、子女就學、配偶就業、醫療、保險等方面的優惠政策,提高人才配套服務水平。三是對海外創新孵化中心引進的符合條件的高科技項目和在浙配套的姊妹孵化器等要予以優先支持,并積極提供工商注冊、產業對接、科技中介和金融支持等配套服務,確保項目順利落地浙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