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生物有機肥對春小麥生理特性及土壤養分和微生物的影響

2018-05-30 05:00:26張彭良王丹丹
江蘇農業科學 2018年9期
關鍵詞:生物

張彭良, 李 靜, 王丹丹

(成都農業科技職業學院,四川成都 611130)

春小麥(spring wheat)作為三大谷物之一,在全國范圍內已得到廣泛的種植和引種。具有產量高、品質好、營養豐富、生態適應性廣等優良特點。春小麥的這些特性和廣泛的種植對于調節氣候和改善農業生產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1-2]。我國的小麥種植面積約為3×107hm2,總產量約占世界糧食作物總產量的25%以上[3]。進入21世紀,農產品生產的安全性、可持續性成為農業現代化生產的基本要求,綠色和有機農產品生產成為潮流[4-6]。在化肥革命到來之前,我國農民施肥主要靠傳統糞肥,如豬圈糞、人糞尿等。隨著農業現代化,農民種地更多的依賴良種和化肥,有機肥的使用越來越邊緣化,一方面是農家糞肥沒有了直接來源,大多數農家不再零星養豬,而且縣域大規模種植單一經濟作物如果樹、蔬菜等,使農作物秸稈資源局部短缺,牲畜養殖受限,農民需要購買有機肥,生產開支增加;另一方面傳統糞肥作用效果慢,短期不顯著也是限制因素。然而隨著化肥、農藥及塑料薄膜等對土壤、生態和產品質量帶來的負面影響越來越大,有機肥又開始受到關注[7-9]。

1 材料與方法

1.1 材料與試驗田概況

試驗于2014—2016年8月進行。試驗地位于四川農業大學小麥試驗基地,試驗區面積約為1 hm2。該地區屬于北亞熱帶季風氣候,海拔679 m,年平均溫度15.6 ℃,年降水量1 120.5 mm,≥10 ℃的有效積溫4 780 ℃,年日照時數 1 156.9 h,無霜期284 d。試驗田平坦向陽,排灌方便,肥力均勻,供試土壤質地為壤質黏土。供試春小麥品種為“揚麥12號”,千粒質量為40 g左右,種子純度97%以上,發芽率90%以上,待小麥種子安全貯存半年度過休眠期,挑選籽粒飽滿、無病蟲害、大小均勻、色澤一致的種子,用80%乙醇消毒30 min,蒸餾水反復沖洗,4 ℃保存備用。分別于2014—2016年在春小麥的整個生長季進行生物有機肥處理。供試土壤質地為壤質黏土,耕層土壤黏粒含量為28.9%,土壤pH值6.2,有機碳含量為26.53 g/kg,全氮含量為1.82 g/kg。

1.2 試驗設計與實施

采用完全隨機設計,共設5個處理,分別為:(1)有機肥沼肥(BM);(2)常規化肥(CF);(3)羊糞(SM);(4)大豆餅肥(SC);(5)不施肥對照(CK)。每處理3次重復,共計15個小區,每個小區面積為25 m2。為消除小區間水肥相互影響,不同小區間用厚塑料布埋入1 m深土層,進行隔離處理。試驗期間采取同樣的管理措施,分別在播種后、開花期和灌漿期灌水3次,保證灌水量相等,自然條件生長,試驗期間不追肥,定期除草,最大程度上保證其長勢一致。不同處理施肥量為:不施肥(CK);常規化肥(CF),施尿素(含N 46%)0.42 kg/m2、過磷酸鈣(含P2O512%)1.31 kg/m2、硫酸鉀(含K2O 50%)0.9 kg/m2;發酵腐熟的大豆餅肥(SC),施5.2 kg/m2;腐熟羊糞(SM),15.4 kg/m2;沼肥(BM),施10 kg/m2。施用量根據不同有機肥中各養分的含量并以施入的氮、磷、鉀量一致為依據計算得出。試驗用大豆餅肥是榨油之后的油渣,在相對濕度達到70%的條件下密封發酵40 d,作為腐熟的大豆餅肥;沼肥是經過沼氣發酵的沼液與沼渣的混合物;腐熟羊糞是將粉碎的秸稈和羊糞埋于積水坑中,經過微生物厭氧發酵的混合物。不同有機肥料養分含量見表1。

表1 不同有機肥養分含量

1.3 植株樣品采集與測定

2014—2016年8月中旬,按照0.5 m×0.5 m收割地上生物量,并采集足夠多的成熟葉片帶回實驗室,65 ℃烘干至恒質量(精確到0.01 g)。

成熟期每個小區選取5~10株長勢一致的春小麥,測量株高、莖粗,掃面儀測定植株葉面積指數,成熟期收割曬干后稱干質量。

春小麥葉片生理特性測定:采集成熟期春小麥成熟葉片,洗凈烘干,粉碎后過0.5 mm篩,混合液浸提法測定葉綠素含量(CCM-200葉綠素儀);碳水化合物含量采用蒽酮法測定;蛋白質含量采用考馬斯亮蘭法測定;以牛血清白蛋白作標準,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質含量以占春小麥干質量的百分含量表示,葉綠素a、葉綠素b含量以占春小麥濕質量的百分含量表示,測定樣品春小麥測定水分含量在82%~86%。以上各指標均取3份平行樣品測量[20]。

1.4 土壤樣品采集與分析

采集小麥根區土壤,重復3次,四分法取0~20 cm土壤混合樣品,自然風干(20 d),去除有機碎片后研磨過0.5 mm篩用于土壤養分測定;pH值采用電極電位法測定(1 ∶2.5土水比);土壤容重和孔隙度采用環刀法測定;土壤有機碳采用重鉻酸鉀氧化外加熱法測定;土壤全磷用NaOH熔融-鉬銻抗比色法測定;土壤全氮用全自動凱氏定氮法測定;有效磷采用NaHCO3浸提-鉬銻抗比色法測定;有效鉀和全鉀采用火焰分光光度法測定;4 ℃保存的新鮮土樣采用氯仿熏蒸-K2SO4浸提法測定土壤微生物量碳、氮[21]。

土壤蔗糖酶活性采用3,5-二硝基水楊酸比色法測定[mg/(g·d)];土壤脲酶活性采用苯酚鈉比色法測定[mg/(g·d)];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采用磷酸苯二鈉法測定[mg/(g·d)];土壤轉化酶活性采用分光光度法測定[mg/(g·d)][19]。

土壤微生物活度:改進的FDA法[20]測定。

從單因子污染指數法評價結果可以看出,28份荸薺土壤中鋅、銅和鉻的污染指數均小于1,表明研究區荸薺土壤目前未受到鋅、銅和鉻元素的污染。從潛在生態風險評價結果來看,鋅、銅和鉻3種重金屬均處于輕微的潛在生態風險水平,其潛在生態危害指數平均值分別為 1.11、2.25 和 0.28,潛在生態危害由強至弱為Cu>Zn>Cr。總體上看鋅、銅和鉻還處于一個較低含量水平,污染風險程度較低,基本符合荸薺安全種植的要求。

土壤微生物的周轉估算:

β=(∑A)/N。

式中:β為微生物量庫容值(mg/kg);∑A為微生物量總和(mg/kg);N為采樣次數。

rb=(∑B)/β。

式中:rb為微生物量周轉率(a);B為微生物量轉移量(mg/kg)。

T=1/rb。

式中:T為微生物量周轉周期(a)。

F=β×ρ×h/T。

式中:F為微生物量流通量[kg/(hm2·年)];ρ為采樣土壤密度(kg/m3);h為采樣深度(m)。

1.5 數據分析

試驗所測數據用Microsoft Excel 2010和SPSS 18.0進行顯著差異分析、方差分析相關性分析,平均數間的多重比較采用Duncan’s檢驗方法。

2 結果與分析

2.1 生物有機肥對成熟期春小麥葉片生化組成的影響

葉綠素含量影響光能的吸收和轉換,能反映葉片光合活性的強弱及植物對光能利用的多少。小麥在成熟期的光合性能直接影響種子所需營養的供給,對最終產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從圖1-A可以看出,不同有機肥對小麥成熟期葉綠素含量產生不同的影響,不同施肥處理小麥葉片葉綠素a含量均顯著高于CK,其中CF、SC、SM、BM處理較CK分別提高41.51%、79.25%、84.91%、118.87%,SC、SM處理間差異不顯著;不同有機肥處理葉綠素b含量變化趨勢,以BM對葉綠素b含量的影響效果最顯著,與CK相比,CF、SC、SM、BM處理較CK分別提高15.75%、8.22%、45.89%、50.00%,SM與BM處理間差異不顯著(圖1-B)。生物有機肥顯著影響了成熟期春小麥葉片生化組成,CF、SC、SM、BM處理較CK葉片碳水化合物分別提高71.43%、66.67%、104.76%、142.86%(圖1-C);與CK相比,蛋白質含量也有較為顯著的提高,CF、SC、SM、BM處理較CK分別提高19.23%、65.38%、50.00%、126.92%(圖1-D)。生物有機肥處理下小麥葉片葉綠素a、葉綠素b、碳水化合物、蛋白質含量均高于CK,表明施用不同有機肥可顯著提高春小麥植株葉綠素a、葉綠素b、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質含量。

2.2 生物有機肥對成熟期春小麥生長特性及穗部性狀的影響

生物有機肥明顯影響了成熟期春小麥的生長特性及穗部性狀。不同施肥處理小麥株高均顯著高于CK,CF、SC、SM、BM處理較CK分別提高17.02%、21.27%、26.71%、31.68%(圖2-A);不同施肥處理小麥莖粗呈不規則變化趨勢,除SC處理外,其他施肥處理下小麥莖粗均高于CK(圖2-B);不同施肥處理下小麥葉片比葉重均顯著高于CK,與CK相比,CF、SC、SM、BM處理分別較CK提高13.69%、25.29%、14.45%、32.70%(圖2-C);CF、SC、SM處理與CK葉面積指數差異不顯著,BM處理葉面積指數顯著高于CK(圖2-D);與CK相比,小麥千粒質量和穗粒數也有較為顯著的提高,CF、SC、SM、BM處理千粒質量分別提高 7.72%、21.25%、26.35%、29.09%(圖2-E);CF、SC、SM、BM處理穗粒數分別較CK提高12.50%、5.36%、28.57%、25.00%(圖2-F)。綜上可知,不同施肥處理下小麥株高、莖粗(除SC處理外)、比葉重、葉面積指數、千粒質量、穗粒數均表現為BM>SM>SC>CF>CK,表明施用不同有機肥可明顯促進小麥的生長及穗粒結構優化。

2.3 生物有機肥對小麥根區土壤養分的影響

生物有機肥對小麥根區土壤養分含量的影響較為顯著,具體表現為生物有機肥增加了小麥根區土壤養分,不同施肥處理下小麥根區土壤有機碳含量均顯著高于CK,CF、SC、SM、BM處理較CK分別提高31.47%、137.54%、160.11%、222.57%(圖3-A);不同施肥處理小麥根區土壤全氮含量均顯著高于CK,CF、SC、SM、BM處理較CK分別提高 41.67%、44.79%、71.88%、147.92%,CF、SC、SM處理間差異不顯著(圖3-B);不同施肥處理小麥根區土壤全磷含量均顯著高于CK,CF、SC、SM、BM處理較CK分別提高 8.42%、29.47%、22.11%、34.74%(圖3-C),CF、SC、SM處理間差異不顯著;不同施肥處理小麥根區土壤全鉀含量均顯著高于CK,CF、SC、SM、BM處理較CK分別提高21.43%、49.49%、46.43%、87.24%,CF、SC、SM處理間差異不顯著(圖3-D);不同施肥處理小麥根區土壤速效氮含量均顯著高于CK,CF、SC、SM、BM較CK速效氮含量分別提高 11.52%、30.06%、26.97%、39.89%(圖3-E);CF、SC、SM、BM處理較CK速效磷含量分別提高3.42%、35.36%、40.30%、64.26%,CF處理與CK差異不顯著(圖3-F)。生物有機肥處理下小麥根區土壤養分含量均高于CK,表明施用不同有機肥可明顯促進小麥根區土壤養分的提高。

2.4 生物有機肥對小麥根區土壤酶活性的影響

生物有機肥對小麥根區土壤酶活性有明顯的影響,生物有機肥增加了小麥根區土壤酶活性。與對照相比,CF、SC、SM、BM處理小麥根區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提高了19.22%、16.79%、41.04%、47.95%(圖4-A),土壤脲酶活性提高了28.26%、21.74%、36.96%、82.61%(圖4-B),土壤蔗糖酶活性提高了10.72%、13.17%、29.40%、36.75%(圖4-C),土壤過氧化氫酶活性提高了3.37%、38.20%、44.94%、75.28%(圖4-D)。其中,以土壤過氧化氫酶活性提高幅度最大。生物有機肥處理下小麥根區土壤酶活性均高于CK,表明施用不同有機肥可明顯促進小麥根區土壤酶活性的提高。

2.5 生物有機肥對小麥根區土壤微生物量的影響

土壤微生物量是土壤肥力的重要生物學指標,能反映土壤同化和礦化能力。生物有機肥對小麥根區土壤微生物量的影響較為顯著,土壤微生物量碳(MBC)、微生物量氮(MBN)含量趨勢一致,生物有機肥增加了小麥根區土壤微生物量,生物有機肥處理下小麥根區土壤微生物量碳、微生物量氮含量均顯著高于CK;與對照相比,CF、SC、SM、BM處理小麥根區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增加了17.35%、19.44%、37.88%、65.00%(圖5-A),土壤微生物量氮含量增加了46.99%、56.28%、101.09%、134.43%(圖5-B)。不同施肥處理下小麥根區土壤微生物量均表現為BM>SM>SC>CF>CK,表明施用不同有機肥可明顯促進小麥根區土壤微生物量的提高。

2.6 生物有機肥對小麥根區土壤微生物活度的影響

分析結果表明,生物有機肥對小麥根區土壤微生物活度的影響較為顯著,生物有機肥增加了小麥根區土壤微生物活度,生物有機肥處理下小麥根區土壤微生物活度顯著高于CK,與對照相比,CF、SC、SM、BM處理小麥根區土壤微生物活度提高了 22.86%、31.43%、48.57%、94.29%(圖6)。

2.7 生物有機肥對土壤微生物周轉的影響

2.7.1 土壤微生物量碳的周轉 土壤微生物周轉對土壤有機碳和養分循環起著決定作用,對了解土壤養分供應潛力和植物養分的有效性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對照土壤微生物周轉率較低,土壤微生物量碳周轉率為1.49年,周轉周期為1.78年,對照土壤微生物量碳在1.49年更新1次,而不同施肥處理下小麥根區土壤微生物量碳周轉周期分別為1.56、1.39、1.21、1.16年,說明CF、SC、SM、BM處理土壤微生物量碳分別在1.56、1.39、1.21、1.16年更新1次(圖7)。

2.7.2 土壤微生物量氮的周轉 對照土壤微生物量氮周轉率為1.23年,周轉周期為0.79年,對照土壤微生物量氮在0.79年更新1次,而不同施肥處理下小麥根區土壤微生物量氮周轉周期分別為0.82、0.78、0.83、0.84年,說明CF、SC、SM、BM處理土壤微生物量氮分別在0.82、0.78、0.83、0.84年更新1次(圖8)。

生物有機肥處理的土壤微生物量碳和氮周轉率比對照大,周轉期比對照短,且生物有機肥量越大,微生物周轉率越大,周轉期越短,主要是由于生物有機肥加快了土壤微生物生長代謝,有利于養分的礦化釋放,促進植物的生長。生物有機肥處理微生物量碳的流通量較大,而對照處理的流通量較小,表明生物有機肥處理后微生物生長和消亡量增加,土壤中微生物繁殖速度加快,微生物活性加強,加快了土壤中營養元素的循環,且生物有機肥用量越多效果也越明顯。同時,對照微生物量碳周轉期都要比微生物量氮短,說明微生物量碳更新比微生物量氮快,可能與生物有機肥含碳量高有關。

3 討論

生物有機肥處理下春小麥株高增長快,分蘗數多,葉面積大,葉面積指數、比葉重均高于CK,表明生物有機肥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春小麥的生長,而此過程中,生物有機肥也調控了土壤健康狀況(提高了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呼吸),從而為春小麥生長提供了更好的條件[17-19]。春小麥籽粒主要是由光合作用合成有機物質決定,葉面積指數高有利于捕獲更多的光能,生物有機肥處理下的春小麥對光照尤為敏感。發達根系是春小麥實現新陳代謝穩定增長的適應機制,本研究中生物有機肥能夠提高春小麥的光合作用和新陳代謝活動, 這可能是引起春小麥增產的主要原因[17-19]。生物有機肥主要通過影響春小麥葉綠素含量而間接影響植物的光合生產能力,從而促進了葉綠素的合成,因此,生物有機肥對春小麥葉片光合生理特性影響與葉綠素含量的變化保持一致。生物有機肥處理能夠增加春小麥葉綠素含量和碳水化合物、蛋白質含量,說明春小麥可能能適應更高的生物有機肥環境,同時也說明碳水化合物含量和蛋白質含量作為機體構建物質,參與營養期干物質的積累[7-9]。生物有機肥導致春小麥體內營養成分含量發生改變,對春小麥生長具有重要生態意義。

大量研究表明,生物有機肥可活化土壤養分,促進植物對養分的吸收,增加養分含量,提供干物質積累所需營養,促進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17,22-23]。土壤養分不僅能反映土壤營養庫中養分的貯量水平,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能影響有效養分的供應能力,對土壤有機碳的分解、腐殖質的形成、養分的轉化及循環等過程具有重要作用。土壤酶活性是土壤養分循環和土壤微生物代謝活性的重要指標,通過分泌酶的方式參與土壤生態系統營養循環等,能夠反映土壤養分累積、分解轉化規律和土壤中各種生化過程的強度及其方向[17,22-23]。生物有機肥在長期分解過程中提高了土壤養分,在相同生境條件下,生物有機肥對土壤養分表現為一定程度的增加效應,還能提高土壤中微生物量碳、氮含量,縮短微生物量周轉時間,加快微生物對營養元素的吸收與釋放,增加微生物流通量,增強微生物活性,本結論與前人研究結果[24-26]相一致,表明合理生物有機肥有利于植被-土壤系統營養物質的循環、腐殖質的形成和土壤養分的提高。本研究結果表明,生物有機肥均顯著提高了小麥根區土壤養分、酶活性和微生物量,其中以土壤微生物量的增加幅度較大,對生物有機肥體現出較大的敏感性,通過大幅度增加土壤微生物量增加其他土壤養分和酶活性,促進小麥根系對土壤養分的吸收和利用,提高有機物質積累和產量奠定了一定的基礎[20,26]。同時,生物有機肥效能持續緩慢地釋放有利于與作物生理需求達到同步,可有效促進作物營養代謝協調均衡,主要是由于較低的pH值增加了土壤養分的吸收和利用,在生長繁殖過程中促進土壤養分和微生物量的增加,能提高養分礦化速率和土壤養分的有效性,有利于微生物群落的生長和增殖,通過正反饋環調節而相互刺激,從而提高土壤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

生物有機肥對小麥根區土壤養分影響的過程較為復雜,受施肥量、施肥頻率、施肥方式、施肥時間、土壤特性以及環境因子等綜合影響。本研究區保證了相同的土壤基質和環境條件。研究結果表明,生物有機肥對小麥根區土壤養分各指標具有一定的增加效應,通過降低土壤pH值,促進了根區土壤養分的吸收和利用,生物有機肥處理下小麥根區在生長繁殖過程中,勢必會加大對土壤中有效養分的吸收利用,表明生物有機肥能促進小麥根區土壤養分的吸收和循環,有助于土壤酶活性的提高,改善了土壤微生物量和微生物活度,可為小麥科學施肥提供理論依據。長期施用有機肥及其綜合累積效應有待進一步研究。

[1]杜金哲,李文雄,胡尚連,等. 春小麥不同品質類型氮的吸收、轉化利用及與籽粒產量和蛋白質含量的關系[J]. 作物學報,2001,27(2):253-260.

[2]王 俊,李鳳民,宋秋華,等. 地膜覆蓋對土壤水溫和春小麥產量形成的影響[J]. 應用生態學報,2003,14(2):205-210.

[3]李 話,張大勇. 半干旱地區春小麥根系形態特征與生長冗余的初步研究[J]. 應用生態學報,1999,10(1):26-30.

[4]張慶江,張立言,畢桓武. 春小麥品種氮的吸收積累和轉運特征及與籽粒蛋白質的關系[J]. 作物學報,1997,23(6):712-717.

[5]雷水玲. 全球氣候變化對寧夏春小麥生長和產量的影響[J]. 中國農業氣象,2001,22(2):33-36,40.

[6]王立秋,靳占忠,曹敬山. 氮肥不同追肥比例和時期對春小麥籽粒產量和品質的影響[J]. 麥類作物學報,1996(6):45-47.

[7]Wu H S,Yang X N,Fan J Q,et al. Suppression ofFusariumwilt of watermelon by a bio-organic fertilizer containing combinations of antagonistic microorganisms[J]. Bio Control,2009,54(2):287-300.

[8]Zhao Q Y,Dong C X,Yang X M,et al. Biocontrol ofFusariumwilt disease forCucumismelomelon using bio-organic fertilizer[J]. Applied Soil Ecology,2011,47(1):67-75.

[9]Lang J J,Hu J,Ran W,et al. Control of cottonVerticilliumwilt and fungal diversity of rhizosphere soils by bio-organic fertilizer[J]. Biology and Fertility of Soils,2012,48(2):191-203.

[10]M?der P,Fliessbach A,Dubois D,et al. Soil fertility and biodiversity in organic farming[J]. Science,2002,296(5573):1694-1697.

[11]藺忠龍,浦 勇,郭怡卿,等. 生物有機肥對植煙土壤·烤煙生長及品質影響的研究進展[J]. 安徽農業科學,2010,38(13):6709-6711.

[12]Zhao S,Liu D Y,Ling N,et al. Bio-organic fertilizer application significantly reduces theFusariumoxysporumpopulation and alters the composition of fungi communities of watermelonFusariumwilt rhizosphere soil[J]. Biology and Fertility of Soils,2014,50(5):765-774.

[13]Naguib E M M,El-Baz F K,Salama Z A,et al. Enhancement of phenolics,flavonoids and glucosinolates of broccoli (Brassicaolaraceavar.italica) as antioxidants in response to organic and bio-organic fertilizers[J]. Journal of the Saudi Societ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2012,11(2):135-142.

[14]Ding C Y,Shen Q R,Zhang R F,et al. Evaluation of rhizosphere bacteria and derived bio-organic fertilizers as potential biocontrol agents against bacterial wilt (Ralstoniasolanacearum) of potato[J]. Plant and Soil,2013,366(1/2):453-466.

[15]Rathore A L,Chipde S J,Pal A R. Direct and residual effects of bio-organic and inorganic fertilizers in rice(Oryzasativa)-wheat(Triticumaestivum)cropping system[J]. Indian Journal of Agronomy,1995,40(1):14-19.

[16]Wu K,Yuan S F,Wang L L,et al. Effects of bio-organic fertilizer plus soil amendment on the control of tobacco bacterial wilt and composition of soil bacterial communities[J]. Biology and Fertility of Soils,2014,50(6):961-971.

[17]王立剛,李維炯,邱建軍,等. 生物有機肥對作物生長、土壤肥力及產量的效應研究[J]. 土壤肥料,2004(5):12-16.

[18]周莉華,李維炯,倪永珍. 長期施用EM生物有機肥對冬小麥生產的影響[J]. 農業工程學報,2005,21(增刊1):221-224.

[19]張 輝,李維炯,倪永珍. 生物有機無機復合肥對土壤微生物活性的影響[J]. 農村生態環境,2004,20(1):37-40.

[20]王學奎. 植物生理生化實驗原理和技術[M]. 2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1]宋秋華,李鳳民,王 俊,等. 覆膜對春小麥農田微生物數量和土壤養分的影響[J]. 生態學報,2002,22(12):2125-2132.

[22]張亞麗,張 娟,沈其榮,等. 秸稈生物有機肥的施用對土壤供氮能力的影響[J]. 應用生態學報,2002,13(12):1575-1578.

[23]張建國,聶俊華,杜振宇. 復合生物有機肥在烤煙生產中的應用研究[J]. 植物營養與肥料學報,2004,10(4):424-428.

[24]黃占斌,山 侖. 春小麥水分利用效率日變化及其生理生態基礎的研究[J]. 應用生態學報,1997,8(3):263-269.

[25]李 元,楊濟龍,王勛陵,等. 紫外輻射增加對春小麥根際土壤微生物種群數量的影響[J]. 中國環境科學,1999,19(2):157-160.

[26]李法云,宋 麗,官春云,等. 遼西半干旱區農田水肥耦合作用對春小麥產量的影響[J]. 應用生態學報,2000,11(4):535-539.

猜你喜歡
生物
生物多樣性
天天愛科學(2022年9期)2022-09-15 01:12:54
生物多樣性
天天愛科學(2022年4期)2022-05-23 12:41:48
上上生物
當代水產(2022年3期)2022-04-26 14:26:56
發現不明生物
科學大眾(2021年9期)2021-07-16 07:02:54
史上“最黑暗”的生物
軍事文摘(2020年20期)2020-11-28 11:42:50
第12話 完美生物
航空世界(2020年10期)2020-01-19 14:36:20
最初的生物
自然生物被直銷
清晨生物初歷直銷
生物的多樣性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大学生久久香蕉国产线观看| 色综合五月| 亚洲永久视频| 国产一区二区精品福利| 高潮毛片免费观看| 国产女人在线观看| 国产欧美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欧美国产高清va在线播放| 精品人妻一区无码视频| 国产无遮挡裸体免费视频| 99re热精品视频中文字幕不卡| 成人在线观看一区| AV在线天堂进入| 欧美一区二区自偷自拍视频| 麻豆精品在线视频| 亚洲成人免费看| 无码网站免费观看| 制服丝袜在线视频香蕉| 爽爽影院十八禁在线观看| 69国产精品视频免费| 亚洲成av人无码综合在线观看 | 1024你懂的国产精品| 中文字幕中文字字幕码一二区| 欧美亚洲网| 国产成+人+综合+亚洲欧美| 2020最新国产精品视频| 国产成人久视频免费| 一级做a爰片久久毛片毛片| 91人妻在线视频| 亚洲最大福利视频网| 波多野结衣二区| 在线国产91| 成人福利在线免费观看| 欧美午夜视频在线| 五月激情综合网| 国产微拍精品| 91欧美在线| 夜夜操天天摸| 91麻豆国产视频| 精品国产自在现线看久久| 国产色网站| 欧美亚洲激情| 国产尤物在线播放| 久久一日本道色综合久久| 玖玖精品在线| 毛片免费网址| 国产网站免费| 五月婷婷丁香综合| 亚洲精品视频网| 国产91蝌蚪窝| 久热这里只有精品6| 国产超碰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视频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 国产男人的天堂| 日韩精品欧美国产在线| 五月婷婷综合网| 国产美女无遮挡免费视频| 亚洲最大福利视频网| 一级毛片在线直接观看| 国产日韩久久久久无码精品 | 91成人试看福利体验区| 国产精品无码作爱| 国产精品无码在线看| 成人精品区| 精品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 亚洲首页国产精品丝袜| 超级碰免费视频91| 看国产一级毛片| 五月天香蕉视频国产亚| 高清无码不卡视频| 亚洲一区二区日韩欧美gif| 欧美中文一区| 伊人91视频| 美女啪啪无遮挡| 国产视频a| 91精品国产自产在线观看| 久久九九热视频| 一本视频精品中文字幕| 日韩 欧美 国产 精品 综合| 欧美国产日韩在线播放| 久热re国产手机在线观看| 久久久成年黄色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