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階段的社會發展迅速,在激烈的就業競爭及生活壓力背景下,當代青年大學生在人際關系處理及心理情緒調節等方面面臨著嚴峻的挑戰,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動具有重要的價值及意義。現階段的心理健康問題成了大學生成長發展中亟須面對的問題,因此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應重視學生心理素質的培養。
積極心理學在高校思政教育中應用的必要性
思想政治教育的需求
高等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包含眾多教育內容,能夠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及良好的品質,在面臨困難及挫折時能及時地調整自己的心理狀態。在教育現代化發展的背景下,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動不僅需要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及心理素質,與此同時,還需要幫助大學生緩解壓力及心理疾病,將積極心理學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活動中,能夠為思想政治教育活動提供全新的發展方向,對豐富大學生思想政治學習活動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
學生健康發展的需求
一個健康的大學生不僅需要具備良好的身體素質,思想意識及心理素質同樣重要,積極心理學倡導人們應以積極的心態來看待每一個人,并在交際的過程中善于發現他人積極的一面,這對于大學生積極心理的培養有著重要的作用。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與積極心理學相結合,能夠幫助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更加深入地了解當代青年大學生的心理問題及生活困境,幫助學生及時地解決心理問題,確保當代大學生能夠健康地成長及發展。
學生全面發展的需求
大學生作為將來促進國家發展的人才,培養大學生的思想政治能力,借助積極心理學能夠確保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把積極心理學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能夠促使大學生在思想意識、行為舉止、心理健康等方面完善發展,確保大學生的個人能力、個性自由等方面都能得到發展。在積極心理學中重視人性關懷,肯定個體存在的價值及需求,尊重學生的價值及權利,能夠滿足當代青年大學生的全面發展需求。
積極心理學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應用困境
教育理念落后
教育理念是教育主體在教學實踐及思維活動中根據教育的主觀認識及理性認知,現階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理念相對滯后,其中包含學生觀點片面及預防觀不足的問題。
首先,學生觀是指教育工作者對學生的基本認識及看法,學生觀將直接支配著教師的教育行為,并影響著學生的學習態度及學習方式。在傳統的教育活動中更多教師處于主導地位,學生處于被動接受知識的地位,并且教師的教育理念受應試教育觀念的影響較為嚴重,并未充分尊重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及個性。
其次,在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動中,預防學生心理問題的措施并未落實到位,針對學生心理問題出現時的解決方式缺乏實效性及針對性。教師應多與學生進行溝通,通過言語的方式幫助學生排解心理問題,并積極地解決學生的實際困難。
教育內容的缺失
隨著社會經濟的建設及發展,社會環境逐漸變得越來越復雜,因此社會結構也發生了相應的變化。高校中培養具有時代精神的大學生對思想政治教育有著重要意義,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實際內容并未與時俱進。現階段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實際內容較為陳舊,沒有根據時代的變化及社會的需求進行及時調整,基于積極心理學視角的分析和了解,思想政治教育內容過于陳舊將會缺少實效性,無法滿足社會主義的切實需求。在當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動中,教師的素質良莠不齊,而大學生的心理較為敏感,處理事情的能力較弱且抗壓能力較低,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動中缺少具有積極性及實際性的心理引導內容。部分高等院校較為重視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培養,但是對于因大學生心理問題引起的人格品質的問題,亟待完善解決。
教育環境的影響
高等院校中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的開展主要涉及三個方面的環境,即家庭環境、學校環境及社會環境。
首先,家庭環境對于學生的成長及發展的影響較為深刻,現階段的學生普遍為獨生子女,家長對子女的過度關愛將會影響學生獨立性格的培養。部分家庭關系不和諧的學生,在心理健康方面將會產生消極影響。
其次,學校環境將直接影響著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質量及有效性,良好的校園教育環境將會對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的開展產生積極作用。現階段高校人文環境的建設缺少教育性,大學生的學風建設亟待完善。與此同時,高校對學生人際關系方面的教育疏導工作發展滯緩,不利于校園和諧氛圍及友好環境的營造。
最后,高等院校與社會環境之間有著緊密聯系,社會大環境將會對學生的成長及發展產生影響。現階段社會中的拜金主義、享樂主義、誠信缺失等將會直接影響大學生心理的發展。
積極心理學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應用路徑
轉變思政教育理念
根據積極心理學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應用路徑的分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應積極地轉變思想政治教育理念。
首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應樹立積極的學生觀念,應堅持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在教育活動中明確學生的實際學習需求,引導學生在學習活動中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及創造性,激發學生的潛力及能力。積極心理學認為適當保留缺點能夠更好地促進人們的成長及發展。因此,教師在教學活動中不能將注意力全部集中在學生的缺點上,應樹立積極的思政教育理念。
其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應樹立積極主動的預防觀念。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動中主動預防學生心理問題的發生,能夠有效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質量及有效性。積極心理學中倡導主動的預防觀念,因此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應轉變傳統的教育理念,發揮教育工作的預防功能,培養學生樂觀、積極、獨立的心理素質。
豐富思政教育的內容
積極心理學認為每個人都具備健康成長的能力,并且蘊含著極強的發展可能性。
首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應培育學生積極的認知意識及解決事情的能力,通過積極的意識培養使學生能夠擁有健康的身體和心理以及健康的人格,避免大學生遇到困難及挫折時選擇極端的方式進行解決。
其次,教師應培養學生積極的情感體驗,在積極心理學中認為主觀幸福感是人們生活的最終目標與大學生積極體驗的核心內容,教師在教學中的主要任務為引導學生學會喜歡自己、積極改善人際關系、養成樂觀的生活態度,培養自身的興趣愛好等。
最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應挖掘學生身上積極的人格品質,用開放、接納、包容的心態開展教育活動。
營造思政教育的環境
高校需要營造積極的思想政治教育環境,其中包含家庭環境、學校環境及社會環境三個方面。首先,學生家長應樹立積極的教育觀念,不僅應重視學生的學習成績,還要重視學生道德素質的培養,注重對學生開展誠信教育,確保當代青年大學生樹立正確的金錢觀念、價值觀念及擁有健康的生活方式。其次,高校校園環境的營造極為重要,其中具有教育價值的物質環境和積極向上的人文環境能夠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為大學生思想政治學習工作的開展提供基本的保障。最后,積極心理學中主張營造公平公正的社會環境,現階段應積極改善社會中的享樂主義、拜金主義、利己主義等不良思想,營造良好、和諧的社會環境,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引導。
結語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及綜合國力的不斷提升,我國的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對于人才的能力及素質有著更高的要求,不僅需要當代青年大學生的身體素質、專業能力及綜合素質過硬,對大學生的心理素質及思想觀念也有著一定的要求。現階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動中存在一定的問題,因此教育工作者應轉變教育理念、豐富教育內容、營造教育環境,為社會主義發展事業培養更多的人才。
基金項目:江蘇省高校哲學社科科學“積極心理學視域下的軍訓消極心理分析及應用對策研究”(項目編號:2016SJB710088;負責人:葛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