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黎明
閱讀和寫作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寫作離不開閱讀,寫作的思路、技巧也都是從閱讀中得來的。所以,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不妨將閱讀教學向寫作教學遷移,通過閱讀來鍛煉學生寫作、鼓勵學生閱讀,同時促進學生閱讀能力和寫作水平的提升,從而有效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
閱讀和寫作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在培養學生寫作能力時,教師常常把閱讀放在首位。然而,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卻常常忽略對學生寫作的指導。所以,為了提高語文教學的質量,教師便可以將寫作教學滲透到閱讀教學中,以有效幫助學生提高閱讀能力和寫作水平。故而,本文將從以下幾點闡述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如何向寫作教學遷移。
加強文章誦讀,激發創作熱情
要想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首先要激發學生寫作的興趣和欲望,而要想達到這一目的,教師首先要引導學生體會文學作品的魅力。所以,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可以加強學生對文章的誦讀,讓學生通過朗讀來體會漢語言文字的精妙。為了達到更好的效果,教師可以選擇一些富含語言魅力的文學作品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讀,然后帶領學生分析作品中語言文字的使用方式對情感表達的作用,讓學生認識到什么才算是好的文字,培養學生基本的判斷文章優劣的能力。而通過優秀文學作品的熏陶來激發學生寫作的興趣和欲望,是培養學生寫作能力的重要一步。
例如:在學習《長城謠》這一課時,因為詩歌往往蘊含了語言文字的精華,所以我組織學生有感情地朗誦這首詩。在學生讀完一遍后,我便提問學生:“第一段和第二段分別表達了什么?這兩段應該用什么樣的語氣來讀?”一名學生說:“第一段寫長城經歷滄桑,應該用比較深沉、凝重的語氣來讀;第二段寫作者對長城的依戀,應該以舒緩、溫柔的語氣來讀。”然后我讓學生再次朗讀這首詩。之后,我在多媒體上展示出“你永遠是個無情的建筑,蹲踞在荒莽的山巔,冷眼看人間恩怨”這句詩,讓學生反復吟誦,分析“無情”“蹲踞”“冷眼”這幾個詞的情感表達效果,并引導學生體會詩歌語言抑揚頓挫的韻律之美,以此激發學生創作的欲望。最后,我鼓勵學生在寫作時不妨運用詩歌的表達形式,以增強文章的情感色彩。所以,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加強學生對文章的誦讀,對于激發學生寫作熱情以及提升學生寫作水平具有重要意義。
深度解析課文,學習寫作技巧
語文教材中的課文基本都是名家名作,其寫作技巧十分成熟。所以,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便可以通過對課文的深度解讀來引導學生學習寫作技巧,這對于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為了更好地達到這一目的,教師在閱讀教學中可以從文章結構、文章立意、表達方法以及遣詞造句等方面引導學生分析文章,并鼓勵學生將課上學到的寫作技能應用到寫作實踐中。這不僅能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同時能提高學生的閱讀鑒賞能力。
例如:在學習《海燕》一課時,我便帶領學生學習狀物的技巧。首先,我從文中選出一句話:“烏黑的一身羽毛,光滑漂亮,機伶機俐,加上一雙剪刀似的尾巴,一對勁俊輕快的翅膀,湊成了那樣可愛的活潑的一只小燕子。”然后向學生提問:“作者以什么順序來描寫燕子?你覺得哪處描寫最生動?”我提出這些問題的目的是,引導學生認識這段話中從燕子的外形到局部的描寫順序以及比喻的寫作手法在描寫事物時所起到的作用。最后,我再讓學生根據文中的描寫方法寫一篇狀物的短文,以此幫助學生掌握狀物的技巧。所以,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深入解析課文,是豐富學生寫作技巧,從而提升學生寫作水平的重要途徑。
豐富課外閱讀,拓展寫作思路
無論是寫作教學還是閱讀教學,拓展學生的課外閱讀都是其中非常重要的環節。特別是對于學生寫作而言,有效的課外閱讀可以拓展學生的視野、豐富學生的寫作素材。所以,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可以為學生推薦一些課外書籍,鼓勵學生閱讀。并且,為了讓課外閱讀在學生寫作的過程中發揮作用,教師還要引導學生從課外讀物中學習寫作的技能、拓展寫作的思路,這對于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寫作水平大有裨益。
例如:為了鼓勵學生進行課外閱讀,我給學生推薦了余華的《在細雨中呼喊》,這本書的故事結構新穎,語言簡潔、生動、流暢、真實,對于提高學生遣詞造句的能力以及開拓學生的寫作思維大有用處。而在學生閱讀完畢后,我會引導學生分析這部小說的結構特點和語言特點。比如:這部小說的開頭和結尾記敘了同一件事情,都是孫光林童年時回家的場景,但這兩處給讀者的感受卻大不相同,前者給人感覺平淡無奇,但是在了解孫光林的人生歷程后,這一場景便會讓人覺得無比沉重。通過這種解讀,可以讓學生了解這種新奇的記敘故事的方式。所以,豐富學生的課外閱讀并引導學生解析作品,對于豐富學生寫作思路、提高學生寫作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總之,閱讀和寫作相輔相成、互相促進。所以,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就要將兩者結合起來,通過閱讀教學來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以此提高教學效率,促進學生語文綜合素養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