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實一體化教學”是職業院校的專業課教學近年來推崇的一種教學模式,它有一個與時俱進的發展過程。傳統的“理實一體化教學”,理論與實踐的教學是分階段開展的,即先安排課程的理論教學,期間穿插一些實驗、實訓項目。這種教學模式有著普通高等教育的影子,充滿著學科培養氣息。而當前職教領域所倡導的理實一體化教學與傳統的模式有本質上的區別,它更強調理論與實踐教學在時間與空間的同步,即“教、學、做過程的一體化”。
廈門海洋職業技術學院挑選輪機工程技術專業以“主推進動力裝置”這門課作為突破口,展開“理實一體化教學”新模式的研究。
首先,“主推進動力裝置”這門課,在舊模式下理論教學與實操教學是分開實施的,在進行理論課教學時,學生普遍反映知識抽象難懂。到了上實操課時,教師為了保證滿意的教學效果,不得不重復一遍理論課的內容。
采用新模式后,理論與實操課整合成一門課(見表1),重新制定了新的課程標準和授課進度計劃。新模式有效克服了舊模式的弊端,盡管總學時數有所減少,但原來的知識點都沒有少,而且這種將抽象與具象、理性與感性結合在一起的教學模式,枯燥無味的純理論教學被生動具體的理實一體化所取代,提高了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學習主動性得到極大的提升,獲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其次,在傳統的“理實一體化”模式下,理論課由主講教師負責,實踐課則由實驗室教師負責,而新模式突破了這種“分工明確”的職責界限。它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不僅要求教師具備良好的理論與實踐的素養,更要求教師具有默契配合的團隊精神,既要有扎實的專業理論功底 ,也要有較熟練的實踐技能, 更要有理實結合的教材分析及組合過程能力,還要求在理論 、經驗和能力上具有導師的潛能和素質。它同時也倒逼職業院校努力去打造一支理論與實踐都過硬的“雙師型”教師隊伍。
補充師資基本上有兩種途徑:一種是引進高學歷的青年教師,再送到實踐崗位去錘煉;另一種是從企業引進學歷和資歷都符合要求的人才,再加以引導、提升。兩種途徑各有千秋,但后者的效率更高一些(見表2)。
作為實施“理實一體化教學”的專門場所,一體化教室的模式也隨著教學模式的創新而不斷發展完善,大體上分成三種形成:(一)理實一體化專業教室(實訓室);(二)工學一體化實訓室(實訓車間、工作室)——仿真職場;(三)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全真職場。
廈門海洋學院為全面地滿足交通運輸部頒布的《船員培訓管理規則》中規定的“場地、設施、設備”的要求,近年來投入了大量人力和財力建設“動力設備實訓室”和“輪機模擬器實訓室”,實訓室里配備了大量的實船設備,學生可以在學習各專業課程時進入其內觀摩、操縱乃至拆裝各種設備。
然而,實踐教學不應該只是理論課與實踐課的簡單疊加,而是兩者的有機融合,它必須具備兩者的優秀基因與特征。這種“教學做一體化”教學模式摒棄了教師滿堂灌(chalk and talk)的授課方式,倡導教師的理論講解和操作示范與學生的學習訓練過程有機結合起來。我們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和特點,分別采用兩種不同方式來組織教學,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強調營造教學互動交流的課堂氛圍,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注重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教師的主要任務是起指導、引領作用,不僅是知識的傳授,更要注重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盡量采取誘導式、啟發式的方法,通過組織學生共同討論并解決問題的過程來完成教學任務。學生通過共同探討問題,共同完成實訓任務,既增強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又培養了團隊合作精神。
傳統的課程考核方式一般由期末考試成績和平時成績兩部分構成(期末考試成績的70%+平時成績的30%),這種考核方式與“理實一體化教學”的新模式并不相符合。對“理實一體化教學”效果的評價,應考慮兩個方面:一是學生對基本實踐技能的熟練程度;二是學生對基本理論知識的掌握程度。理實一體的理念雖然強調實踐技能的熟練掌握,但它并沒有放棄對學生熟悉理論知識的要求,基于上述思路,我們提出了注重考核實踐教學過程的效果,同時也綜合考慮學生的平時表現和期末的考核成績來構成模式(見表3)。
在職業院校的專業課教學中采用“理實一體化教學”,其優勢和成效顯而易見,它首先體現為教學過程變得更加順暢,許多枯燥抽象、很難用語言表達清楚的內容,在實訓室里教學就變得清晰易懂了。更深遠的是:它潛移默化地培養了學生理論聯系實際、將碎片化的知識融會貫通的能力,激發了學生學習專業課的興趣和動機,同時增強了學生的團隊意識和人際溝通能力。正如教育部高教司吳巖司長在關于高教改革的報告中指出:“高等教育改革,改到深處是課程,改到痛處是教師,改到難處是校長。”推進“理實一體化教學”需要教師從理念上尋求突破,更需要學校領導提供各種資源的支持。
基金項目:2017年福建省教育廳教育科研立項(社科類)“理實一體,改進‘主推進動力裝置課程模式的研究”(項目編號:JAS170996;負責人:沈張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