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士超
按照教育部統一部署,2018年秋季學期湖北省將進入高考綜合改革實施階段。本次高考改革可以說是革命性的,重點考查學生的綜合素質、學科素養、關鍵能力,作為高中思想政治教師,如何適應高考改革背景下高中政治課的教學,成了所有高中政治教師研究的一個重要問題。
新高考改革背景下對高中思想政治課程價值的思考
隨著新高考改革方案的出臺,高中政治從文科的必考科目變成了選考科目。根據2017年在浙招生普通高校專業(類)選考科目范圍的公告及學生選科統計結果,政治作為選課科目的比例是較低的。在這種情況下,思想政治學科在高考中的“地位”會受到極大的挑戰,長此以往,思想政治課對學生的教育和引領作用會變得更加薄弱無力。因此,現實不僅對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師教學能力和素質提出更高的要求,而且政治教師如何在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引導顯得更為重要,首先,要強調高中思想政治課課程的理論性與實踐性的統一;其次,對高中思想政治課課程的綜合性和專業性進行解讀;最后,要關注高中思想政治課程與大學專業課程學習的啟蒙性和關聯性。
新高考改革背景下政治學科教學要更加關注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
思想政治學科是面向高中生進行馬克思主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特別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以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主渠道主陣地,教學中尤其要注重培養學生的政治認同、科學精神、法治意識、公共參與等學科核心素養,這就需要高中政治教師在開展政治教學的過程中,高度重視教學改革和創新,重點在以下幾個方面。
著力培養學生的政治認同
培養學生的政治認同,最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政治意識。在具體教學過程中,要高度重視對學生政治敏銳性的培養,除了要做好課本教學之外,還必須進行延伸教學,比如要積極引導學生注重學習和積累各類政治類的信息,不斷完善學生的政治知識體系。此外,在開展課堂教學的過程中,還要高度培養學生的政治分析能力,讓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
著力強化學生的公民意識
培養學生的公民意識是高中政治教育教學的重要目標,也是學生政治素養的重要基礎。通過加強對理論、實踐知識的教育,使學生樹立政治精神、強化政治品質,以及公正正義、自由平等及法治觀念得到進一步增強,使廣大高中生樹立強烈的公民意識,進而提升學生的政治素質,使其在未來的學習、生活及工作過程中逐漸提升政治敏銳性、政治鑒別力,這是高中政治教育教學的重要要求。
新高考改革背景下對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教學的幾點建議
強調實踐環節
學生在踐行正確價值觀的過程中逐漸形成行動自覺,在思考的過程中增強自身的認知能力,提升自身的政治素養,強化人文精神。一是強化以學生發展為中心的活動設計。通過議題研討、案例分析、實地調研、撰寫小論文等,把理論觀點的闡述寓于社會生活和學生活動的主題中;二是辨析式學習過程的價值引領,強調通過范例分析、展示觀點,在價值沖突中深化理解,在比較、鑒別中提高認識,在探究活動中拓寬視野;三是倡導綜合性的教學形式,注重創設情境,引導學生多維度觀察、多途徑探究,進行綜合分析;四是廣泛開展系列化社會活動,將學科內容與社會活動相結合,開展豐富多彩的社會實踐活動,促進教學內容和形式的有機結合。
完善課程體系
新高考改革伴隨著學生選擇權的增加,要求學校逐步構建多層次、多類型、可選擇的高中思想政治課程體系,為此,基礎年級教師要強化校本課程的開設,結合學校實際,積極向學生推出一批拓展學生思維、開發學生潛能的精品校本課程,以滿足學生自主學習的需要。尤其要進一步優化課程結構,合理確定必修、選修課程比例,增強課程的選擇性,給學生提供更多自主發展的空間。
注重分層教學
在高考改革的新形勢下,不同學生選擇的學業水平考試科目有所不同,同一科目要參加合格考和等級考,需要有難易程度不同的教學班級可供選擇,實施分層教學成為高中思想政治教學面臨的一個新的改革課題。
創設情境教學
新高考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更要注重創設情境,培養學生在真實情景中綜合運用所學知識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一是能夠從新穎復雜的情境中提取有效信息;二是能夠獨立思考,通過思辨和批判,提出自己獨立、甚至有創造性的看法,形成正確態度;三是能夠對結論的合理性、可行性進行符合邏輯的推理和論證;四是能夠與他人有效溝通和交流自己的看法。
豐富知識儲備
高中政治課程倡導動態生成,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與合作探究的能力,還要求教師要掌握體現時代特征的現代化教學手段和教學方式,教學還要充分體現出開放性,把抽象的理論生動透徹地剖析給學生。因此,高中政治教師要不斷地豐富自身的知識儲備,努力成為具有扎實專業基礎與廣博科學文化知識的復合型人才,這樣才能適應新高考改革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