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旭愷
化學實驗探究教學不僅僅以學生的知識掌握程度作為評價的標準,還會將學生在課堂上的科學探究、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實驗操作等各方面進行融合,給予學生多角度、多方位的評價,最終培養學生的化學學科創新素養。
創設生活化問題情境,多維評價學生發現和提出問題、猜想、假設的能力
教師通過對教學內容進行分析及創新,給予學生一個良好的化學探究情境及探究空間,在刺激學生探究欲望的前提下,讓學生對化學現象做進一步的實驗與分析,繼而評價學生創新思維及解決問題的能力。以九年級化學《二氧化碳的性質探究》生活情境創設為例:
【情境】教師展示一瓶百事可樂,打開瓶蓋,發出“呲”的聲響,引入課堂教學。
教師提問:這可能是什么氣體?
教師追問:我們如何證明是二氧化碳氣體?
【實驗】利用向上排氣法收集一瓶二氧化碳氣體,并倒入澄清石灰水,觀察現象。
教師提問:這組實驗說明二氧化碳有什么樣的性質?屬于什么性質?
教師追問:你猜測可能還有哪些性質?屬于什么性質?
【教師板書】學生猜想(實驗驗證后修改)
通過創設探究性情境的方式,鼓勵學生提出自己的疑問與意見,不斷提高學生創新思維的能力,提高自身發現和提出問題的能力。在此環節,筆者設計了以下評價方式,衡量學生的創新意識:
發現和提出問題的能力:第一,問題是否與情境相關聯;第二,問題是否適合探究;第三,問題表述是否清楚;第四,提出問題的個數。
猜想和假設能力:第一,假設是否對問題有針對性;第二,假設是否有合理性;第三,假設能否用現有知識和條件進行探究;第四,假設表述是否清楚
構建教學交流場,多維評價學生實驗設計能力
在初中化學實驗探究的教學中,教師要通過提問的教學方式來激發學生對化學知識展開自己的遐想與創新,教師在此過程中要仔細觀察學生的探究思路及實驗設計能力,評價學生探究、自主學習、創新等能力,促進多維化評價的進一步發展。
在《二氧化碳性質的探究》教學中,筆者設計了如下教學環節:
教師:你能設計實驗來證明你的猜想嗎?
學生設計實驗方案。
【學生方案】
探究二氧化碳的密度:
方案一:用氣球收集二氧化碳,拋向空中,觀察氣球在空氣中的浮沉;方案二:使用簡易杠桿比較二氧化碳和空氣的密度。
探究二氧化碳的溶解性:
方案一:向充滿二氧化碳的軟塑料瓶中加水,觀察瓶子體積的變化;方案二:向充滿二氧化碳的集氣瓶中加水,觀察玻璃片是否下落;方案三:將充滿二氧化碳的試管插進水中,觀察試管中液面的變化情況。
在此環節,筆者設計了以下評價方式,衡量學生的創新意識:
實驗設計能力:第一,實驗方案是否可以檢驗假設;第二,針對一種假設能設計實驗方案的個數;第三,實驗方案是否經濟可靠、條件容易達到;第四,實驗方案能否用桌面材料進行探究;第五,表述是否清楚。
利用分組探究實驗,多維評價學生實驗操作和觀察能力
《二氧化碳的性質探究》課堂中有關二氧化碳與水的反應是教學的難點,教師可以利用分組實驗探究的方式很好地解決這一問題。
【教師實驗】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試液后變紅。
問題1:能否說明二氧化碳本身是酸性的?為什么?
問題2:能使用桌面提供的藥品證明你的猜想嗎?
儀器和藥品:水、二氧化碳(2瓶)、干燥紫色石蕊試紙(2張) 、集氣瓶、鑷子。
學生設計實驗方案并分組實驗。
問題3:你能根據實驗現象猜測紫色石蕊試液為何變紅嗎?
通過分組探究實驗,教師便可通過評價量表對學生的基本實驗操作技能、探究及創新能力作進一步的評價,繼而提高學生探究化學實驗的能力。在此環節,筆者設計了以下評價方式,衡量學生的創新意識:
實驗設計能力:第一,實驗方案是否可以檢驗假設;第二,實驗方案是否經濟可靠、條件容易達到;第三,實驗方案能否用桌面材料進行探究;第四,表述是否清楚;第五,實驗失敗后能如實匯報、尋找原因。
分析與結論能力:第一,能運用現象和數據得出結論;第二,結論的合理性;第三,結論與問題的相關性;第四,結論與證據的相關性;第五,結論的表示是否規范清楚。
在實際的初中化學實驗探究教學中,教師不僅要將學生掌握的化學知識及實驗技能作為評價標準,還要對學生在實驗過程中的思維轉變能力、創新實驗能力、實驗態度等方面作進一步評價,并不斷完善與優化多維化評價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