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乃華
《詩·大序》:“情動于中而行于言?!蔽恼率乔楦械妮d體,閱讀過程就是透過文章的語言文字獲取文章中隱藏的作者情感的過程,也是學生們獲得間接的情感體驗、積累情感經(jīng)驗的過程。因此,要提升學生們的語文閱讀能力,就要豐富學生的語文閱讀課堂情感體驗。那么,在小學高年級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我們該如何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呢?下面我將結合自身的教學實際,從以下三個方面對該問題進行具體闡述。
構建閱讀情境,喚醒學生情感
情境是情感的隱藏地,也是情感的催化劑。在春花燦爛的春日情境中,人們會產(chǎn)生歡快的情感,而在落葉紛紛的秋日情境中,人們則會產(chǎn)生悲傷的情緒。要想豐富學生們在語文閱讀課堂中的情感體驗,首先就要喚醒學生們的情感,讓學生們在情感的驅動下去閱讀文章,進而提升思維的敏捷性,促進學生們對文章中細微的情感變化進行準確把握,豐富學生們的課堂情感體驗。因此,在小學高年級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我們不妨以構建閱讀情境的方式來豐富學生們的閱讀情感體驗。
例如:在《古詩兩首》中的陸游《示兒》一詩的品讀過程中,我以閱讀情境的方式喚醒學生們的閱讀情感。
首先,我利用多媒體電子教學設備播放了二胡曲《二泉映月》。然后,在二胡悲涼的曲調中,我為大家詳細地介紹了陸游的生平以及《示兒》一詩的創(chuàng)作背景:
陸游是北宋著名的愛國主義詩人,他出生于北宋國力衰微之際,親眼見證了北宋的滅亡和南宋的懦弱,曾入朝為官,也曾到邊關從軍,力圖挽救大宋衰亡的國運,直到晚年還依然以國家統(tǒng)一為己任,而這首詩是作者生前的絕筆。然后讓學生們閱讀陸游的《示兒》,感受文中所蘊含的愛國之情。
在這一教學過程中,我利用音樂渲染了悲涼的教學氛圍,喚醒了學生們情感中的悲凄元素,然后通過介紹當時的創(chuàng)作背景和作者的生平還原了詩歌創(chuàng)作情境,讓學生們更加深刻地體悟到了作者臨死之前依然沒有見到自己平生心愿的實現(xiàn)、沒有見到國家收復失地的悲涼心境,從而更真切地感受到了作者的愛國之情。
小組合作教學,激蕩學生情感
交流是豐富情感體驗的最佳方法,在交流的過程中,學生們不僅可以在別人的肯定之中獲得應有的成就感,強化獲取知識的喜悅感,而且也可以在別人的觀點中感受到不同的情感,拓展自己的思維廣度。因此,要想提升學生們的閱讀情感體驗,就要促進學生之間的課堂交流與合作,激蕩學生們的課堂情感,豐富學生們的課堂情感體驗,小組合作教學法就是一種能夠促進學生之間進行情感交流的教學方法。
例如:在《姥姥的剪紙》一文的閱讀教學過程中,我以小組合作教學法促進學生們閱讀情感體驗的深化。
首先,我將學生們分成了人數(shù)適宜的學習小組。然后,讓學生們以小組為單位對如下問題進行探討:
(1)如果給本文分段,本文可以分為幾個部分?每部分講的是什么?
(2)文中通過描寫姥姥的剪紙呈現(xiàn)出了哪些內(nèi)容?在“我”的眼里,“姥姥”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3)結合生活實際,談一談“熟能生巧,總剪,手都有準頭了”這一句話的含義。
在接下來的教學過程中,我讓學生們對上述問題展開了激烈的討論,在智慧的碰撞中豐富了課堂情感體驗。
在這一教學過程中,我以小組合作教學法展開語文閱讀教學,給學生們提供了一個適宜的交流情感、觀點的環(huán)境,促進了學生課堂情感體驗的豐富。
分析文章細節(jié),深化情感體驗
細節(jié)是文章的眼睛,中國是一個含蓄的國度,中國作家在寫文章時追求一種含蓄美,很多文章的情感表露是委婉的,文章中不會出現(xiàn)大篇幅的情感描寫,而會將這些情感進行細節(jié)化處理,讓情感從人物的一舉一動和景物的細微變化中流露出來。因此,要想豐富學生們的閱讀情感體驗,就不能忽視對文章細節(jié)進行分析。例如:在《負荊請罪》一文的閱讀過程中,為了豐富學生們的閱讀情感體驗,讓其更深刻地把握人物形象,感受人物的情感變化,我以情節(jié)表演的方式深化了學生們對文章細節(jié)的理解。
首先,我隨機選擇了3名學生扮演韓勃、藺相如、廉頗。然后,讓3位學生根據(jù)自己對人物形象的理解分角色朗讀課文,并讓其他學生對3位同學表演時的動作、表情、語調進行分析,幫助學生們準確把握人物情感變化,豐富課文情感體驗。
在這一教學過程中,我以細節(jié)剖析的方式豐富了語文課堂教學內(nèi)容,讓學生們在角色扮演的過程中更真切地感受到了人物的情感變化,促進了學生語文閱讀情感體驗的豐富。
結語
總之,要想豐富學生們的語文閱讀情感體驗,就要喚醒學生們的情感神經(jīng),引起學生們的情感激蕩,深化學生們的情感體驗,讓情感成為小學高年級語文閱讀課堂的潛在推動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