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磊
作為一名高校黨務工作者,應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為指導,按照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秉持“提高政治站位、把握客觀規律、結合專業特色”的教育理念,以創新學生支部建設為龍頭,將校園建設、專業教育與黨建工作相結合,利用學校、家庭、社會三方面力量,共同促進黨建工作的發展與傳播。
2017年10月18日至24日,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順利召開,在十九大召開一周年之際,我們要以更高標準、更高站位、更嚴要求,在學懂、弄通、做實黨的十九大精神的基礎上走在前、做表率,找準切入點、著力點,謀劃和推動高校黨建工作。習近平總書記在第十六次全國高校黨建工作會議上指出:“做好高校黨建工作,對于高等教育科學發展至關重要?!背浞终蔑@了我黨對高校黨建工作的重視,也進一步闡明了高校黨建工作的重要性,指明了高校開展黨建工作的新方向。當前學生黨支部還存在僅重視發展前的思想教育,而發展后的教育管理的措施少、方法單一等問題。黨建工作應貫穿辦學治校全過程,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大學生的成長過程,最大限度地將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全面提升學生的政治素養。
四個理念,全面加強學生黨支部建設
提高政治站位,以理想信念教育作為高校學生黨建工作的生命線
按照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要不斷樹立“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引導大學生提高政治站位。就整體來說,高校黨建工作關乎旗幟、關乎方向,對于高校要培養什么樣的人、如何培養人以及由誰培養人這些問題,我們必須要站在政治高度上去認識,堅決杜絕“走過場”,要不講條件、不打折扣、不搞變通地落實黨建工作戰略目標,努力做到全員監督、逐級遞進、全面落實。
把握客觀規律,與時俱進,克服黨建工作新問題
大學生所處的年齡階段和認知特點是開展黨建工作的基礎,必須充分認識、尊重和運用本質規律,做到“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消除學生“入黨只與學習好的學生、學生干部有關”的消極心理。高校的黨建工作應抓準學生目標模糊、思想波動等重要節點,努力幫助學生打開思路、提升格局;利用學生的網絡信息獲取習慣,建設微信公眾平臺等網絡終端和社交平臺,吸引學生興趣,堅守網絡黨建工作陣地;以“事”“時”“勢”為切入點,引導廣大學生自覺堅定四個自信、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在逐夢過程當中經受磨煉、增長才干、堅定信念。
結合專業特色,樹立模范典型,充分發揮高校黨建工作的引領性
中醫藥文化是我們中華民族經過長期的歷史沿革積淀下來的寶貴財富,中醫藥文化的傳承、弘揚和發展既是我們中醫藥院校的艱巨任務,同時也為我們提供了其他專業所不具備的優勢載體。結合中醫藥文化中的“以人為本”和黨建工作中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等內容,開展具有獨特內容的黨內教育工作,有利于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與實效性。同時,樹立先鋒模范典型,發揮黨員先進模范帶頭作用,邀請黨員先鋒模范分享生活、學習中的經驗,給予有意愿入黨的學生正確的指引,有利于提高黨組織的政治影響力。
不忘初心,推動黨建工作聯動機制的構建與發展
青年是國家的未來、民族的希望。而高校黨建工作目標的實現有賴于學生成長中各環節的共同努力,需要協調校內校外、課內課外、線上線下等各方面,包括家庭、學校和社會。為全面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有必要建立各環節間積極有效的協作機制,多角度、立體化地營造大學生健康成長的整體氛圍。
構建家庭、學校、社會三方聯動機制
一是依托家庭對學生潛移默化的影響,深入挖掘學生生活中可能存在的一切資源;二是充分發揮馬克思主義學院的優勢。馬克思主義學院的教師在黨建工作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授課內容充實有內涵,深受學生喜愛;三是利用社會資源來加強與省黨委等部門的合作交流,對學生黨員開展針對性、經常性的指導,提升學生對中國共產黨的認識和理解。
以“杏林青馬工程”為黨建工作的載體
青年教工以學校青年教師馬克思主義學會和學校青聯組織為陣地,深入開展“杏林青馬工程”。此工程著重開展實踐淬煉計劃,配合完成文化滋養計劃,引領青年骨干全面成長,同時以院級大學生理論自學組織為依托,開展豐富多彩的理論學習活動,并堅持與引領青年思想相結合,深化實施“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工程”。
“一年之計,莫如樹谷;十年之計,莫如樹木;百年之計,莫如樹人?!蔽覀円灾袊厣鐣髁x理論為核心,大力弘揚和傳承中醫藥文化,把中醫藥精神發揚光大,彰顯我校大學文化,激發學生對中醫藥文化的興趣、熱情和追求,使我校在高質量的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下逐漸進步,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培養更多德才兼備、全面發展的建設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