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琴
看圖寫話,顧名思義,就是要看圖畫或照片來寫幾句話。要使文章能準確地反映圖意,看清畫面是不可忽視的。所以看圖是基礎,但是低年級學生還缺乏觀察能力,特別是剛接觸看圖的孩子們,觀察事物無目的、無順序,拿過來一幅圖,不知道看什么,從什么地方人手看。因此,讓學生掌握看圖的方法,讓學生通過仔細看圖,判斷事情發生的時間、地點、了解畫面所反映的主要內容是至關重要的。在平時的教學中,我是這么做的:
一、看
出示圖畫后,我不急于提問,而是先給學生一定的時間,讓學生集中注意力觀察畫面。思考了解畫中表現的內容,
(1)首先是從整體入手,對給出的圖示看仔細,看清楚,在大腦里形成清晰的印象,讓孩子弄清圖的類型,是單幅圖還是多幅圖,如果是單副圖,重在引導觀察的順序,或從上到下,從下到上;或從遠到近,從近到遠;或從左到右,從右到左;或從中間到四周,對畫面所表達的主要內容先有一個整體性的了解。如果是多幅圖,寫話時,要引導孩子比較圖與圖之間的聯系和變化,把多幅圖畫變成一個完整的、連貫的事物,使人物形象更加豐滿逼真,故事情節更加曲折動人。這樣做的目的在于培養學生對事物的認識能力和概括能力。
(2)觀察背景。如從畫面中能知道是什么時候、季節(可以從代表性的事物來觀察:如柳樹、燕子、桃花知道是),畫上還有什么事物,它們和畫面上的人物有什么關系。
(3)觀察細節。如人物表情(哭還是笑?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表情啊)、服飾(表演服裝還是平時的穿著)、用具等。
二、說
低年級學生好奇、天真,求知欲強,善于模仿,好提問題,喜愛表達,思維形象具體,但是在孩子寫話的過程中,我們常發現孩子”咬筆頭”,那都是因為”說”沒到位。由于低年級孩子日常使用的是對白語言,表達起來缺乏條理性和連貫性,說起話來前言不搭后語,跳躍性很強,有時重復,有時帶語病。在訓練時不能操之過急,耐心地指導孩子有條理地說,連貫地說,用普通話大聲地說,及時糾正語病。在說的基礎上再動筆寫,自然是瓜熟蒂落、水到渠成了。在引導學生進行說話的過程中,要注意以下三點:
(1)要求說得有頭有尾,要遵循一定順序;
(2)要有基本內容,不要丟掉重點;
(3)鼓勵在語言表達上有獨到之外的學生,表揚他們說得細,說得好。
三、寫
通過剛才的觀察和說話,孩子已經有了一定的話可以寫,再鼓勵他們寫下來時,也就不會無話可說而煩惱了。在此基礎上,再去要求他們做到以下幾點:
1、寫完整。低年級寫話是為高年級寫作打基礎的。因此,在低年級的寫話訓練中,就要教學生把握住時間、地點、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把話寫完整。
2、寫具體。一般學生到了二年級,已經具備了寫完整話的能力,其觀察、想象能力都有了發展提高。這時,就要在寫具體上下功夫,指導學生重點寫事物的主要情節,寫與主要情節有關的人物動作、語言、心理活動等,要抓住細節判斷人物可能會說什么,有什么樣的想法,人與人之間有怎樣的聯系,使畫面上的人物活起來。
3.寫生動;這樣一步步的推進,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想象能力。
四、讀
這可以讓學生檢查自己的寫話是否合理、通順,還可以讓學生練習普通話和膽量!
(作者單位:重慶市北碚區復興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