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子傲
摘要:金融經濟作為當前現代經濟的重要資源之一,其長期處于核心地位。但就當前金融經濟與實體經濟的發展情況來看,還存在諸多不足,“脫實向虛”、“貨幣空轉”等問題比比皆是,嚴重制約了金融經濟與實體經濟的優化發展?;诖耍疚膶⒅攸c闡述當前局勢下,金融資源與實體經濟發展中所存在的問題,并提出切實的解決對策,以供參考。
關鍵詞:金融資源;實體經濟;優化配置;發展
前言
在金融資源配置中,融資的方式和渠道極為重要,只有根據實體經濟的客觀需要,采取相應的融資方式,才能更好的滿足相關機構的融資需求。從而充分發揮金融經濟的支撐力量,更好的推動實體經濟的進步與發展。為進一步推動實體經濟的全面進步,應切實打通金融經濟與實體經濟的“運輸”管道,實現金融經濟與實體經濟中的共融、共生,推進相關產業、企業、行業的資源優化配置。
一、當前金融經濟與實體經濟配置中存在的問題
(1)“貨幣松”、“資金緊”的現象眾多
近些年,我國所推行的穩健貨幣政策中,貨幣的“供”與“給”之間長期保持著較高的增長態勢,流動性較強,但貨幣最終去向并非都轉化為貨幣,而是通過一些信用“通道”流入到實體經濟中。導致一些實體經濟企業或主體的資金不足,“融資難”、“融資貴”等現象長期存在。而在社會經濟主體運行中,“貨幣松”、“貨幣緊”的矛盾也長期并存。進而導致金融經濟的主體資源配置上與實體經濟存在較大的供需矛盾,致使兩者直接的發展不平衡。
(2)“脫實向虛”與“自娛自樂”的雙向并行
首先,相關金融單位或企業機構將其自身利益放在首位,盲目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當出現經濟增長瓶頸或逆向流轉時,企業自身的盈利能力將出現不足,金融資金輸入實體經濟的效益并不明顯,導致企業自身不愿意將金融資金配置到實體經濟中。而是將資金轉向與同行的合作往來上,如銀保合作、銀證合作等方式的產生。其次,一些受經濟周期大、風險高、管理不合理、制度不健全的中小企業對資金的需求中,相關金融企業或機構不敢將資金輸入和配置給它們,導致這些企業貸款受阻,無法得到相應的資金支持,致使企業發展與經營受限。再次,部分創新技術產業、新興技術產業等眾多新產業發展中,需要大量的金融技術、金融產品乃至服務的支持,但當前眾多金融企業不具備這些能力,致使其不能將資金配置給它們,也導致金融資源配置到實體經濟中的道路受阻。
(3)金融資源供給結構不當,“無效供給”眾多,“有效供給”不足
目前,銀行的信貸依然占據著金融資源配置的主體地位,其原因在于,我國的國家性質決定我國實行的金融資源配置方式為政府主導的資源配置。在此背景影響下,金融資金的流向多以政府以及大型國有企業為主,出現向政府多配、向大企業標配、向小微型企業不配或少配的現象,知識資源配置結構不當問題的發生。其所帶來的影響極大,對政府的多配,向大企業標配,導致“無效供給”眾多,對小微型企業不配或少配導致小型企業、微型企業的資金需求無法得到切實滿足,出現“有效供給”不足的現象。
(4)融資方式單一,致使金融資源配置效率偏低
目前,機構主導式依然占據著我國金融發展的主要地位,直接融資的方式較少,間接的融資方式居多,融資的方式極為單一,致使金融資源配置效率偏低。間接融資中,國有性質的商業銀行長期占據壟斷地位,而直接融資中,股票融資的核準制要求“難以動搖”,注冊制難以實施開展,相關企業無法實現融資上市。此外,債券發行機制不合理,也間接導致企業無法通過債券融資的方式獲取相應資金。因此,相關企業只能選擇間接的融資方式,向銀行間接信貸融資。致使企業融資結構不當,資源配置的效率偏低,進一步制約了企業的長遠發展。
二、金融資源與實體經濟的優化配置對策
(1)立足當下,樹立長遠的金融發展觀
將發展實體經濟放在首位,樹立金融資源服務于實體經濟的觀念,促進二者之間的協調發展。吸取西方大國的先進金融創新理念,嚴厲打擊違法、違紀的金融活動,將金融資源正確的配置到實體經濟中去,促進實體經濟的全面發展。發揮市場的調節作用,將市場作為核心調節資源配置的手段和方式,改變我國傳統的政府主導資源配置的單一方式。
(2)進一步打通實體經濟的融資通道
首先,轉變“脫實向虛”的金融配置錯誤方式,引導金融資源配置的“脫虛向實”的發展。其一,樹立正確的銀行發展觀念,將自身利益與社會利益協調起來,遏制信貸違規問題的發生,堅決抵制“假貸”、“騙貸”等不良貸款現象,梳理資金配置通道。其二,實現金融經濟的創新發展。打通融資通道,將金融資源真正意義的流入到實體經濟中。如提升小微企業、三農企業的資金貸款成功率,為創新性企業提供更為科學的資金服務。其次,完善金融銀行的內部結構,提升其在市場經濟中競爭能力。其一,大力推進小微企業的信貸服務業務的進程與發展,主動幫助小微企業解決資金難題,提升金融資源的利用效率。其二,引導中小金融企業或機構的建立和健全,進而滿足實體經濟對金融的多樣化需求。
(3)進一步完善資本市場體系,提升金融資源的配置效率
首先,對股票以及債券、外匯等資本市場的完善。將市場的運行規律與管理方式公開化。一個公司若想上市,應具備上市的基本條件。而基本條件的依據就是市場機制,可通過市場機制將不具備上市條件的企業淘汰出去,保證上市企業的高質量。同時,實現上市公司的自我監管、監督,凡是違反市場規律,將股票跌破凈值的給予退市處理。其次,創新融資工具,拓寬融資的通道,實現直接融資與間接融資的平衡發展。如:項目收益債、永續票據等股債資本結合的新型產品。
三、結語
當前,實體經濟的發展中,金融資源的服務與配置尤為重要。其關乎我國國家經濟的總體發展。為保證實體經濟又快又好的發展,需根據實體經濟的發展需要,切實采取有效的融資方式,解決相關企業的融資問題,實現金融經濟與實體經濟中的共融、共生。
(作者單位:湖南師大附中梅溪湖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