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雨晴 魯瑞瑞
摘要:在漢語語言表達中,“啊、嗎、吧、呢”等常見語氣詞的運用能夠準確地傳達表達者的情感變化。隨著國際之間文化交流的逐漸深入,對現代漢語常見語氣詞在人際溝通中的功能與意義進行分析是語言發展的必然要求。基于此,本文就結合人際溝通中的常見例子對“啊、嗎、吧、呢”的人際意義進行簡要分析,以理順常見語氣詞在人際溝通中的作用,為漢語言教學提供借鑒。
關鍵詞:漢語語氣詞;人際功能;語言體系;適用性
與印歐語系不同,漢語在時態變化、詞綴變化方面相對簡單,但是一些語氣助詞的存在則彌補了語言表達中的不足,使得語言在人際溝通中更加順暢,且能夠直觀地體現表達者的情感變化。語言是穩定、調節人際關系的主要工具,因此,人際功能是語言出現并發展的基本動力,在人際溝通體系中,交流角色的在特定語境下的表現對于信息的傳遞有著直觀而重要的影響。例如在語言基調中,交流角色不僅代表個體,還代表一定的社會角色,在表達中,不同的角色會引導其形成不同的語氣系統、情態系統,而在信息溝通過程中產生的人際意義不僅體現在人與人之間的語言功能,更體現為交流著態度、情感的變化,以及對整個交流過程的評價,而語氣詞的存在則能夠為交流著的情感變化提供重要的表達載體。所謂語氣詞簡單來講就是能夠表達語氣的助詞,語氣是構成語言環境的重要因素,相同的語氣詞在不同的語言環境下,甚至在不同的語音、語調下也會產生截然不同的表達效果。在漢語交流中,“啊、嗎、吧、呢”等常見的語氣詞對于表達信息、傳遞情感具有重要的輔助作用。接下來筆者就結合例子對漢語語氣詞的人際意義進行分析。
一、“啊”的人際意義
在人際溝通中,“啊”是最為常見的語氣詞,其標志性的表達是運用在感嘆句中,如“多么美麗的一幅畫??!”以體現出贊揚、欣賞的態度。當然“啊”的運用也不僅限于此,其在祈使句、疑問句中的運用也比較常見,例如“你不會自己解決???”在語氣上雖然是質疑,但是在情感、態度上卻體現了一種質問,甚至責備,這與“嗎”所表現出來的完全的疑問態度有所不同,更多的表達者利用一種夸張的態度實現質疑;“這東西吃多了會鬧肚子啊!”在這句話中表達著利用判斷性的語句表達一種肯定的態度,并潛在一種建議;“快跑??!”這時“啊”在祈使句中的體現,命令式的表達能夠強化說話者的語氣。由此可見,“啊”在人際溝通中,更多的體現在判斷句、祈使句、感嘆句、疑問句中,以突出體現表達者的強烈情感。
二、“嗎”的人際意義
“嗎”在人際溝通中主要被運用在疑問句中,以表達對客觀事物的疑問,這種疑問有時需要對方予以解答,有時則根據語調的變化,讓對方體會其中的質疑,并在情感、態度中包含著答案。例如“現在幾點了?”“你吃飯了嗎?”等典型的疑問句,是漢語溝通中,雙方互換信息的基本條件,其在情感傳遞中也相對平緩。類比英語語言體系,“嗎”的運用就相當于一般疑問句式,提問者想獲得的是是或者否的確定回答,因此,其在人際溝通中,相較于其它的語氣詞運用起來更加簡單,也更為直接。此外,除了具有特定信息的疑問句,“嗎”在人際交流中也能夠有效地緩和交流氛圍,如“好嗎?”能夠將質疑的語氣轉化為商量,雖然在信息獲取上依然是為了得到肯定或否定回答,但是情態功能卻是不可忽視的。
三、“吧”的人際意義
“吧”在人際溝通中運用的范圍比較廣:在不是很肯定某一觀點或者某一事件的過程中,將“吧”放在句末,以表達出不滿、甚至責備的態度,如“你今天沒去學校吧?!?、“也許這就是人性吧!”;在表達驚喜、驚訝等情緒時放在句末,如“該不會是小李來了吧?”;在疑問句中,“吧”能夠體現出表達者希望獲得很定回答的意愿,或者為對方提供幫助的建議等,例如“你看,這件衣服好看吧?”“我給您拿一瓶水吧?”;在祈使句中,“吧”的運用能夠表達一種命令、請求、建議、催促的語氣,如“快點吧!班長要點名了?!薄疤焯珶崃?,我們去吃冰激淋吧!”;在感嘆句中,“吧”放在句末能夠表達出祈求的含義,如“讓暴風雨來的更猛烈些吧!”,從而突出展現出表達者的強烈情感。此外,在人際溝通中,“吧”還能夠與其他語氣詞連用,如與“了”、“的”連用,“了吧”、“的吧”用在句末表達疑問、推測,如“我想他現在已經到北京了吧。”、“這是他亂寫的吧。”對于“吧”的人際意義分析還有更廣闊的探索空間,而在漢語研究中我們應該善于從生活入手,從中提煉、總結出語氣詞表達的基本規律。
四、“呢”的人際意義
“呢”在人際溝通中的運用存在較多爭議,雖然在感嘆句、疑問句中的運用廣泛,但是其對于情感功能的體現卻比較模糊。例如“為什么?”與“為什么呢?”;“你是在家里吃飯還是去外面吃?”與“你是在家里吃飯還是去外面吃呢?”通過對比我們發現在疑問句的表達中,“呢”的出現并沒有從根本上改變信息表達的內容,但是在情態表達上卻出現了差異,其中“為什么呢?”明顯體現出提問者迷茫、疑惑的態度。此外,在肯定句中,如“這件事說不定是真的呢。”“呢”也可以表達一種猶疑的語氣。
總之,語氣詞在漢語表達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對于不同類型的語氣詞在不同句式中的運用以及在情感表達中的特點進行分析,能夠理順漢語表達的規律,并在人際溝通中提高表達的準確性。在我國對外交流范圍不斷拓寬的背景下,“漢語熱”使得越來越多的外國人希望接受漢語教學訓練,而對語氣詞在人際溝通中的運用價值以及運用方式的分析能夠進一步豐富教學資料,并逐漸拓寬漢語研究空間。
作者簡介
葉雨晴,1996年-,女,籍貫:河南通許,河南師范大學文學院2014級漢語言文學專業在讀本科生。
魯瑞瑞,1995年-,女,籍貫:河南濮陽,河南師范大學文學院2014級漢語言文學專業在讀本科生。
(作者單位:河南師范大學文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