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婧
摘要:幼兒常規,是指幼兒在一日生活中所必須遵守的基本規則。常規也是素質的基礎。常規的養成與幼兒日后的日常生活有非常密切的聯系和嚴重的影響。在本園,常規往往被家長忽略,就以此文對常規教育的重要性進行簡單的探討。
關鍵詞:教育;習慣;養成
有句俗語是這樣說的:“三歲看大,七歲看老。”意大利著名教育家蒙臺梭利說;“人生的頭三年勝過以后發展的各個階段,勝過3歲直到死亡的總和?!苯逃业脑捑渚湓诶?,因為從幼兒正常的大腦發育來看,3歲前,他的大腦發育是處于一個極大的高峰期。在一個嬰兒出生時,他的大腦重量約370克,在此后第一年內,他的大腦重量增長速度最快,6個月時大腦重量為其出生時的兩倍,占成人大腦重量的50%。而孩子的體重要到10歲才達到成人的50%,可見3歲之前,孩子大腦發育大大超過了身體發育的速度。所以說3歲之前是智力發展的高峰階段。
還有一句俗語是這樣的:“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這局俗語告訴我們,做任何事都要有一定的規矩、規則、做法,否則無法成功。
那規矩、規則在何時培養、教育是最合適的呢?我認為答案是幼兒期。幼兒園是幼兒出生后除家庭外第一個進入到的集體。在這個集體中,幼兒會多數是用在家中的方式來進行一日生活,比較隨意,這樣不是不行,但如果所有幼兒都按自己的方式來進行一日活動,可想而知,那整個幼兒園都會一團亂,如果不在幼兒大腦發育最快時進行基本的常規教育,那日后的學業生活和社會生活會讓孩子非常難適應,會產生非常大的影響。所以,常規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礎,有了好的常規,才會有順序和整潔,才會有禮貌和素質的體現。
著名的教育家葉圣陶說過:“什么是教育?簡單一句話,就是養成良好的習慣?!?/p>
那在何時進行常規教育呢?我認為是在幼兒的一日生活中。從幼兒進園開始,禮貌的問好,有序的排隊,有序的進教室,為自己服務,去幫助自己能幫助的人或事等等,這些都是體現在幼兒的一日生活中的,而這些常規的養成就是由老師所組織的活動中學到的。老師所進行的每一個活動,基本上都會有常規的體現,而幼兒就是在這些活動中潛移默化的了解常規,學到常規,最終形成習慣,然后養成良好的常規,成為文明社會人。
幼兒園的常規教育僅僅只是一小部分,對幼兒影響最大的還是家庭常規,在本園,有許多家長認為幼兒園不教文字知識,就教一些基本的禮貌,規矩,根本沒用。家長的這種看法,我們能理解,社會的競爭需要的是知識技能,而不是看誰常規好。在這里,我想為家長們舉個實例:1978年,75位諾貝爾獎獲得者在巴黎聚會,人們對于諾貝爾獎獲得者非常崇敬,有個記者問其中一位:“在您的一生里,您認為最重要的東西是在哪所大學、哪所實驗室里學到的呢?這位白發蒼蒼的諾貝爾獎獲得者平靜地回答:“是在幼兒園?!庇浾吒械椒浅s@奇,又問道:“為什么是在幼兒園呢?您認為您在幼兒園里學到了什么呢?”諾貝爾獎獲得者微笑著回答:“在幼兒園里,我學會了很多很多。比如,把自己的東西分一半給小伙伴們;不是自己的東西不要拿;東西要放整齊;飯前要洗手;午飯后要休息;做了錯事要表示歉意;學習要多思考,要仔細觀察大自然。我認為,我學到的全部東西就是這些。”所有在場的人對這位諾貝爾獎獲得者的回答報以熱烈的掌聲。事實上,大多數科學家認為,他們終生所學到的最主要的東西,就是幼兒園老師教給他們的良好習慣。
我國教育家陳鶴琴先生說:“習慣養得好,終生受其益,習慣養不好,終生受其累?!狈N種證明,常規的培養,習慣的養成是終生發展的地基,有了穩固的地基才會有高大、堅實的樓房。
(作者單位:貴州省遵義市紅花崗區第九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