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林立
摘要:初中化學知識教學面臨著概念多、知識繁雜、點多面廣的問題,結合教學實際,將思維導圖引入初中化學教學中,使之成為一種有效教與學的策略,不僅能提供有效的思考框架,而且能記錄和引導思維過程,還可以通過圖形和色彩激發學生更多的想象,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有利于優化學生的學習方法,有利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有利于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關鍵詞:思維導圖;化學;教學
一、問題的提出
在初中化學教學中,最初我經常會聽到學生這樣和我說:“老師,為什么你上課時我總能聽懂,課下作業我也完成得很好,考試前復習也覺得什么都會,可是真正到了考試的時候,我卻總覺得這個答案也不確定,那個知識點好像又不記得了。”而我身邊的許多教師則感嘆,為什么我講得越來越多,并且課上我都反復強調了好幾遍,可學生到考試時還是錯,為什么現在的學生越來越笨,越來越難教呢?……所有這些都暴露出的問題都是與我們的教學方式和方法有著緊密的關系。化學這門課程初三才開設,一年內既要完成新課教學又要進行高效地中考復習,學生有多門學科的繁重任務,若還是以傳統課堂教學模式“滿堂灌”、“填鴨式”,只能使大批學生成為被動接受的“知識容器”,大大降低學生的學習效率,嚴重地甚至扼殺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創造精神。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能較好地構建知識框架,結合前后知識點形成知識的網絡,使得各個概念公式處于零星狀態。并且學習過程中只重視模仿性地做題,而對化學中的概念、規律缺乏深入的理解,對化學問題的分析缺乏正確的方法,所以在知識提取時表現出較大的難度。因此,課堂教學要與時俱進,就不僅要“授之與魚”,而且更要“授之與漁”。引入思維導圖,就可以使學生在學習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思維導圖的制作與教學優勢
1.思維導圖簡介
思維導圖(Mind Mapping)是英國學者東尼·博贊(Tony Buzan)所創。“思維導圖”又叫心智圖,是表達發射性思維的有效的圖形思維工具,它簡單卻又極其有效,按照發散性思考的特征,把注意的焦點清晰地集中在中央圖形上,主題的主干從中央向四周放射;分支由一個關鍵的圖形或寫在產生聯想的線條上面的關鍵詞構成,次級話題也以分支形式表現出來,附在較高層次的分支上;各分支形成一個連接的節點結構并且末端開放。因此,思維導圖在表現形式上是樹狀發散結構。思維導圖運用圖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級主題的關系用相互隸屬與相關的層級圖表現出來,把主題關鍵詞與圖像、顏色等建立記憶鏈接,思維導圖充分運用左右腦的機能,利用記憶、閱讀、思維的規律,協助人們在科學與藝術、邏輯與想象之間平衡發展,從而開啟人類大腦的無限潛能。思維導圖因此具有人類思維的強大功能。
2.思維導圖的教學優勢
在初中化學的學習過程中,學生需要記憶的內容較多:物質的物理、化學性質、化學現象、元素符號、化學式、化學方程式、酸堿鹽的性質等等太多太瑣碎,像一堆亂麻,初三化學學習時間短、內容多,要求學生能較快從入門到熟練掌握,這就對學生的學習能力提出了較高的要求。還有些學生聽課時不善做筆記,課下不及時復習,往往幾節課后就把之前所學的知識就都忘了。
思維導圖可以讓學生的學習變得輕松而快樂。思維導圖僅用關鍵詞、圖形和連線等可以把一節課、一個單元的知識甚至一本書、一門課程的內容“梳理”并“壓縮”成由關鍵信息及其聯系所組成的一張圖,去除了冗余雜亂的信息,保留了關鍵內容,大大減輕了記憶的負擔,使得各個知識點更加系統化,從而提高大腦運作的效率。思維導圖沒有絕對的對錯,不同的學生可以畫出不同的思維導圖,這樣可以使學習者在畫思維導圖的過程獲得成就感。
三、思維導圖在教與學中的應用
1、思維導圖在課前預習中的運用
課前預習是學生提高聽課效果的重要環節。初三畢業班的學生時間緊、學習內容多、難度大,單完成每天各科老師布置的作業就已經花去了不少時間,能留下預習的時間非常有限。如何才能讓學生們短時間內的預習能達到較好的效果呢?可嘗試指導學生運用思維導圖進行預習。學生在預習新課內容時,可以采用思維導圖的方式。可以在原有知識的基礎上延伸出新的知識,這個時候,思維導圖就能清晰地展現了新舊知識間的關系,可以促進學生的有效學習。
2.思維導圖在課堂教學中的運用
學習心理學指出,中學生能持續集中精神聽課的時間約20min。因此,聽課過程中學生走神是很正常的現象。為避免學生走神和減少因學生走神而聽遺漏的知識點,很多教師都采取了多種有效的方法,例如,鼓勵學生多參與課堂教學活動、運用多媒體教學、轉變教學模式等。除了運用上述方法外,可運用思維導圖的方法來引導學生聽課。在學生預習的思維導圖的基礎上,學生聽課時要做的工作其實就是補充和完善該思維導圖。例如,在原來的思維導圖上不斷補充不斷拓展,還可以用不同顏色的筆標出重難點。
3.思維導圖在單元復習課教學中的運用
單元復習課是讓學生將學過的一個單元的知識進行整合,找出相關的部分形成新的認識結構,使之獲得系統提高的一種課型。它是從部分到整體的教學階段。教學內容一般是把有關聯的部分知識進行整理,從“橫”“縱”角度將已學過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加以分類、合并,使之形成知識網絡。幾年來我總感覺學生復習常常是“事倍功半”,花了大量的時間,結果考試時碰到時卻還是不會。因此讓學生學會有效的復習方法,運用思維導圖構建良好的知識體系迫在眉睫。
在復習時,學生可以先畫出整個單元的大體框架,之后再根據每個知識點的的周圍寫下關鍵詞,有些知識還可以使用圖像來代替這樣不僅還可以加強學生的畫圖能力還能讓學生更好的理解實驗的過程。思維導圖在理論上講對任何應用它的人都有好處,其應用的領域也幾乎可以是無限的。希望通過我們不斷地前行,最終使得思維導圖的方法成為我學生終身的一種學習習慣和一種思維方式。
(作者單位:柳州市第八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