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峰 朱虹 許春華
摘要:有效教學是教學改革研究的重要課題,如何正確理解和實踐課堂有效教學,如何在課堂中實施有效教學,是每一位高校教師面臨的問題。本文就課堂有效教學對教師的要求提出了一些探討。
關鍵詞:有效教學;因素
一、有效教學的概念
目前,國內對于有效教學并沒有一個標準的定義,什么樣的教學是有效的呢?很多學者從理念、特征方面對有效教學給出了多種描述,如教師的品質特征,教師的教學方法等,這些描述雖然并沒有對有效教學提出一個明確的表述,但有一個基本的共識,即有效教學是好的教學、優秀的教學,是能夠促進學生有效學習的教學。一堂有效的課堂,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促進學生專業知識和綜合能力的提高,幫助學生學習能力的發展,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對學生產生積極的影響。從這個共識不難看出,有效教學實際上是對教學目標的一種描述。因此可以說,有效教學的目標,歸根到底,需要教師來實現,這實際上是對教師提出的更高要求。從這一目標出發,就要求指教師以盡可能少的時間、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盡可能好的教學效果,進而實現特定的教學結果。而教師要想真正實現這一教學目標,則必須具備良好的教師素養,能夠在課堂教學實踐中運用有效的教學方法,讓課堂活躍而高校,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二、影響有效教學的因素
1、教師的教學理念
教學理念是教師在教學實踐中逐漸形成的對于教學的基本認識和觀點,通過積累,在此基礎逐漸上形成相對穩定的思想觀念體系。這種思想觀念體系一旦形成,就會自覺的在教學過程中發生作用,教師所持什么樣的理念,決定了教學的目標、教學的任務和教學特點等。因此,教師是否從教學理念上認同和重視有效教學,從根源上決定著有效教學能否成功。作為一名教師,應樹立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服務觀念,從知識的傳授者轉變為學生學習的指導者、促進者。在課堂上不是簡單的灌輸,而是鼓勵學生積極思考,主動參與,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自我學習的能力。此外,要善于根據學生的個性,因材施教,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動手操作和實踐能力,把學生的知識學習、能力發展結合起來,實現學生的綜合發展。
2、教師的教學知識
這里的知識包含幾個方面,一是專業知識,作為教師,首先要具備本門學科及相關學科的專門性知識,這是開展教學工作的基礎,教師在專業知識扎實的基礎之上,才能夠開展教學工作,勝任教學崗位。二是相關專業的拓展知識以及當代科學和人文方面的基本知識,隨著網絡媒體的出現,知識的快速大量的更新已成為時代的要求,教師也要隨著時代、科學發展而不斷學習,不斷的自我完善,只有具備了一定的知識儲備,才能在課堂上游刃有余,收放自如。三是教育類的專業知識,主要包括教師具備的教育學與心理學知識,以及融合學科知識基礎之上的學科實踐性知識。教育學、心理學知識是從事課堂教學的基本工具,教師個人教學經驗的積累是實現課堂有效教學的基本途徑,這方面知識的掌握有助于在理論上指導教師的活動,大大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3、教師的教學技能
無論多優秀的教學理念,最終都需要借助教學方法或者說教學技能來實現。教學技能是教師為達到教學目標、順利從事教學活動所具備的實踐技巧和方法,各式各樣的教學技能可歸結為三類。一是教學引導能力。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具有較好的引導能力,能夠運用問題引導、激發興趣、啟發式提問等多種技能,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引導學生進行主動性學習,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二是溝通的技能,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通過語言和非語言工具,與學生相互影響、相互作用,通過這種互動實現教學任務。作為教學溝通的主要引導者,教師需要利用自身的知識經驗以及學科方面的專業信息,選擇適宜的教學溝通方式向學生輸出,如何使學生在短短的課堂時間中獲取最有效的信息,并攝取吸收為自身的知識,是教師需要重視并把握的問題。學生處在思維活躍的生理時期,他們的邏輯思維能力、思維的深刻性和批判性都在不斷增強,對思想性問題的探索過程有較大的興趣。因此,教師可以加強教學中的互動,通過主線引導學生思維,適當的進行知識的擴展,讓學生從溝通中獲得最有效的知識,并通過學生的自學使知識得到擴展和深化。三是教育研究能力。教師需要具備一定的教育科研能力,能夠針對教學中不斷出現的新的問題、新方法等進行進一步的探索和研究,并將研究的思路和成果通過適當的教學技巧運用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使教師的教學工作更富有創造性,提高課堂的有效性。
(作者單位:空軍勤務學院軍需與燃料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