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卓蕾
摘要:社交化媒體對于社會各個領域的影響都十分深遠,在社交媒體下,媒體與用戶的角色發生了變化,具有社區化、連通性和多平臺的特點。本文針對社交化媒體下網絡新聞傳播受眾角色的變化進行分析。
關鍵詞:社交化媒體;網絡新聞傳播;受眾角色;變化
社交化媒體是一種依托于網絡科技的新型媒體形式,可以為廣大受眾提供更大的參與空間和在線交流。社交化媒體具有多元功能,媒體和用戶之間的信息傳遞和交流具有雙向性,大大改變了傳統媒體信息傳遞的方式,使得信息的傳播和反饋更為快捷,具有社區化、連通性和多平臺的特點。本文主要分析了當今社交化媒體環境下網絡新聞傳播受眾的變化情況,對網絡新聞傳播受眾變化的趨勢做出了一定的預判,為網絡新聞傳播的改革提供了一定的參考。
一、社交化媒體與傳統媒體的區別
傳統媒體依托媒介進行傳播,其傳播模式是一點對多點,為媒體向受眾的單向傳播,無法實現快速的信息交流和信息反饋。
社交化媒體是建立在移動互聯科技的基礎之上,可以作為信息交流的平臺或者工具,信息傳遞速度不僅快,而且能夠實現雙向交流。受眾完全可以借助移動終端登錄平臺參與媒體提出的話題討論,發表自己的評價,抒發感慨或提出相應的建議。平臺的注冊非常簡單,話題的內容幾乎不受限制。這種交流互動和網絡共享的模式極大地激發了受眾的參與熱情。移動終端的普及也讓受眾自由發表觀點突破了時空的限制。
二、社交化媒體環境下網絡新聞傳播受眾的變化趨勢
(1)受眾的結構的變化趨勢
互聯網科技支持的社交化媒體的出現和不斷發展改變了網絡新聞傳播受眾的結構。從年齡的角度來看,從18歲起到40歲年齡段的人占據了網絡新聞傳播受眾的大部分,且分布比例逐漸趨于均衡。而男女比例也相差不大。從受眾的文化程度來看,受過或者正在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占比較大,超過了70%,說明受眾總體的受教育程度較高。但是,隨著網絡科技的發展和移動終端的普及,當網絡新聞的傳播已經不再拘泥于復雜的計算機技術的時候,受眾的年齡可能會出現范圍擴大而受教育程度差距減小的趨勢。
(2)受眾數量的變化趨勢
隨著互聯網進入千家萬戶,手機和iPad成為城鄉家庭的必備,甚至是生活的玩具,網絡新聞傳播的受眾日益增多,增幅逐年擴大。網絡信息共享和話題互動成為民眾掌握話語主動權的重要途徑。看一看網絡新聞,刷一刷朋友圈,看一看貼吧,與新聞媒體互動成為不同地域的人隨時都有可能做的事情。
(3)受眾角色的變化趨勢
社交化媒體環境的出現對受眾的角色變化有著深刻的影響。在傳統媒體的傳播環境下,由于信息的傳遞是單向的,受眾只能是媒體信息的接收者,而不能是信息的反饋者,更不是信息的制造者。然而,隨著網絡科技的發展和深入,移動終端科技含量的提高和可操作性的增強,即使文化程度較低的人群也可以參與到網絡新聞傳播的交流互動中來,信息傳遞具備了雙向性,受眾可以作為信息的反饋者和信息的發布者。甚至,隨著受眾參與觀念的不斷提升以及網絡新聞多元化的發展,出現了很多接地氣的民生類新聞報道,受眾也可以借助自己手中的移動終端進行視頻的拍攝,把自己認為有趣或者有價值的東西傳遞到網絡新聞傳播的平臺,由接收者變成了信息的發布者和制造者。這種受眾角色的改變甚至已經成為一種趨勢和主導。例如,自從共享單車出現以來,關于共享單車的話題就源源不斷。有很多是民眾自發傳播到網上的。這些話題與人們的生活密切相關,對共享單車給人們提供的方便加以贊賞,對共享單車出現的問題給予了擔憂,在很大程度上也推動了共享單車這一新事物逐漸趨于制度化和法制化,日益走向完善,能夠在人們的工作和生活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4)受眾本位意識的變化趨勢
社交化的媒體環境給受眾提供了開放的平臺和優質的服務,受眾獲取媒體信息的渠道增多,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進行自由的選擇。其本位意識有所增強。他們把自己和網絡新聞媒體放在了平等的位置,并且維權意識有所增強,不僅希望網絡新聞媒體能夠賦予受眾群體更明確的信息知曉權,也對接受服務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旦出現合法權益受到侵犯的行為,受眾可以拿起法律的武器來進行投訴。受眾的這種本位意識的增強在一定程度上對網絡新聞媒體的發展具有很大的推動作用。
綜上所述,社交化媒體是網絡科技引導下的新媒體革命的產物,它實現了信息的快速傳播和受眾與媒體的雙向互動交流,對網絡新聞媒體的受眾結構、數量都有很大的影響。在社交化的媒體環境下,受眾角色已經從單純的信息接收者轉變為信息的接收者、制造者和發布者。移動終端科技含量的提高和操作的簡化讓眾多的受眾可以參與媒體的制作和傳播,激發了他們網絡新聞媒體信息傳播的熱情。同時,這種角色的轉換也為他們本位意識的增強起到了推動作用。社交化媒體背景下,受眾希望獲得更多的尊重、知情權和服務接受權,并愿意通過法律途徑來維護自己的權利。這些網絡新聞媒體受眾的變化趨勢為網絡新聞媒體的發展做出了一定的貢獻。
(作者單位:成都外國語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