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大后,黨中央明確提出了堅持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實施創新驅動發展的戰略,對知識產權轉化為生產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期望。知識產權出資是運用知識產權并將其轉化為生產力的重要途徑之一,可使知識產權的價值能夠通過資本化實現。在現代公司企業里,最有價值的資本可能不再是固定資產、現金等物質資本,而是以技術等方式表現的知識資本。尤其在智力密集型的高新技術企業,知識產權可能成為公司的核心競爭力、賴以經營的重要手段,具有超過貨幣、房產等有形資產出資的價值。通過知識產權出資進行科技成果轉化,不僅有利于科技成果和資本的直接對接,也有利于增加公司的資產總額,加強技術儲備,提高公司的競爭實力,提升公司的形象等。大力發展知識產權出資,將為我國公司開辟新的融資渠道,改變我國科技成果轉化不力的局面。
然而知識產權出資在我國還處于起步階段,知識產權資本化的渠道還不夠通暢,相關法律制度還不夠完善。加上知識產權獨有的資產無形性、價值難確定性、區域性、時效性等特點,在出資過程中往往表現出由于其基本性質、法律特別規定、權屬瑕疵等問題導致諸多風險的出現,對相關利益人的權益造成損害。這使得知識產權出資成為一項頗具風險的出資模式。
對于知識產權出資可能帶來的法律風險,我們可采取以下防范措施,規避知識產權出資的風險,將風險可能帶來的損失降至最低。
一、對知識產權出資主體的審查
根據《公司法》的規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都可以作為公司出資人,他們在用知識產權出資時,必須擁有知識產權的合法處分權,保證接受投資的公司對該知識產權可以對抗第三人。為防范知識產權出資法律風險,對知識產權出資主體應做如下考察。一,出資人是否為該項知識產權所有人;二,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用知識產權出資,應當審查該單位是否有出資該項知識產權的權利能力和行為能力。
二、對知識產權標的物的審查
對專利技術應該考察專利是否過有效期以及專利的“三性”。(1)我國發明專的保護期為二十年,實用新型與外觀設計專利的保護期為十年。超過保護期的專利將進入公有技術。如果專利沒有按時交納專利費,也將成為公有技術。成為公有技術后不再適合出資。(2)考察專利技術的“三性”即新穎性與創造性和實用性。我國專利法律制度對發明專利實施的是早期公開,實質審查延期的方式。在經過長時期的專利授權后,隨著技術的進步,可能會使已經獲得專利權的技術不再擁有新穎性和創造性。實用性是指一種按照專利技術制造使用后能產生實際的積極效果,因此專利技術轉化為現實的生產力也需一個過程。
非專利技術的出資審查是一個十分復雜的問題,具有更多不確定因素,但是還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考察。一是考察非專利技術的出資者是否為該技術的合法擁有者,排除通過侵權、不正當競爭途徑獲得的嫌疑;二是考察非專利技術的價值現存性,排除已經成為公有技術的成果;三是考察非專利技術在實際生產應用中的可能性。
三、對知識產權出資價值的審查
知識產權在實際出資交付前,為保障合理對價,應當對其價值進行評估。這是為了確保知識產權價值的真實性、可靠性。為確保評估結果的真實可考,選擇一個可靠的評估機構顯得至關重要。目前,知識產權價值評估市場還很不規范,評估機構和評估人員良莠不齊,魚龍混雜。必須通過評估機構和評估人員的相關資質、過往業績、行業口碑等因素進行嚴加篩選。有利害關系的當事人不能提供知識產權評估所依據的關鍵材料。評估機構應負責搜集相關材料并應對其真實性負責。對材料數據的真實性,評估機構與技術評估數據提供者應當承擔連帶責任,這樣才能使技術出資評估更具權威性和公信力。
四、對知識產權出資合同的審查
技術出資風險控制的一個重要方法就是合同審查。訂立的技術出資合同需要內容完備,各出資人的權利義務必須明確,能夠使各方在出資之初就對將來可能出現的出資風險作出合理的可能性預見,因此最好請律師等專業人士在起草合同時就著手把關。合同條款的設計和審查可以從以下幾點考慮:一、出資的標的和權屬需要明確約定;二、出資流程的完整性;三、知識產權出資者對出資標的物的相關法律承諾。四、技術價值如果發生變動,如何進行利益調整。
五、對知識產權出資流程的監督
在我國知識產權相關法律中對各類知識產權的轉讓程序做出了規定。在新修訂的《公司法》中也對非貨幣資產出資的程序作出了規范。與不動產物權的轉移不同的是,根據《專利法》第十條,專利權的轉讓應當進行登記,負責登記的部門是國務院的專利行政主管部門。只有向有關部門完成登記程序后,專利權的轉讓才能生效。在《公司法》的二十八條、二十九條中,明確要求非貨幣財產出資需依法辦理財產權轉讓的登記手續;需請具有資質的驗資機構對出資繳納進行驗資并出具證明,方能完成出資程序。法律規定的只是完成出資的必須程序,在實際操作中應當制定更加明確具體的程序并對整個流程進行跟蹤監督,杜絕瑕疵漏洞。
作者簡介
劉子龍,男,河南安陽人,碩士,北京市清華控股有限責任公司高級技術經理,主要從事科研院所成果轉化技術轉移工作。
(作者單位:北京市清華控股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