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亦純
從1998年第一批公募基金公司成立至今,公募基金已站在成立20周年的里程碑前。截至目前,公募基金行業已有123家入局者,管理資產規模已達12.4萬億元。可以說,公募基金行業已經進入到百舸爭流、百花齊放的時代,各家基金公司紛紛使出看家本領,力圖為投資者獲取更豐厚的回報。
新華基金近五年來,在鞏固其獨有的權益類產品優勢的同時,大力發展固收類產品,致力于為投資者提供多元化的投資選擇。
目前,該公司總共有24只固收類產品(A/C份額分開統計),合計規模達到239.39億元,占公司335.92億元總規模的超七成比例。據海通證券統計,2017年公司旗下固收類產品平均凈值增長率達到6.28%,奪得年度固收類業績冠軍。
新華基金自成立以來一直以權益類產品強大優勢立足行業。不過《投資者報》記者發現,近五年來,公司的固收類產品也在飛速發展,取得了令人歡喜的成果。
據了解,新華基金目前總共有24只固收類基金產品(A/C份額分開統計),其中,大部分為債券基金,這些基金均成立于2012年之后。
從規模來看,短短幾年內,固收類基金在該公司內部已經舉足輕重。Wind數據統計顯示,截至今年一季度末,新華基金固收類基金產品規模已經達到239.38億元,占公司335.92億元總規模的超七成比例。
而從單只基金規模來看,新華基金總計60只基金產品中(A/C份額分開統計),規模排行前5的產品均為固收類基金,新華活期添利A、新華壹諾寶B兩只貨幣基金規模領跑,新華增怡A、新華增盈回報、新華純債添利A三只債券分別以29億元、27億元及22億元規模包攬第三名至第五名。
新華基金多款固收類產品之所以頗受投資者歡迎,與其一直保持亮眼業績不無關系。海通證券數據顯示,2017年度,公司旗下固收類產品平均凈值增長率達到6.28%,奪得年度固收類業績冠軍。其中,新華豐盈回報、新華增怡A、新華增盈回報分別以8.83%、7.27%、7.26%的收益率排名靠前。
即使將業績的時間維度拉伸至更長的三年,新華基金固收類產品依然穿越牛熊,經受住考驗。Wind數據顯示,截至5月22日收盤,新華基金共有四款債券基金近三年的區間回報,在總計1955只債券基金中躋身前20名,其中,新華增盈回報更是以21%的收益率排名行業第二位。
此外,新華基金此前發售的阿里1號保本型基金(該基金已于2017年5月到期)也證明了公司固收投資能力之強,該款產品存續三年為投資者狂攬70.74%收益。
《投資者報》記者了解到,新華基金的固收類業務之所以取得出色成績,與新華基金在投研團隊建設、投資管理能力等方面突出的競爭力分不開。
“多年來,公司投研團隊歷經多輪牛熊轉換,憑借豐富的投資經驗和能力,持續保持穩健的業績,為投資者帶來可觀的收益。”公司相關負責人對記者表示。
據悉,新華基金的固收團隊組建于2012年,主要由公司投資總監助理于澤雨及固定收益和平衡投資部總監姚秋擔任團隊領頭者,此外,還包括了李顯君、王濱、馬英、趙楠等四位基金經理。
作為固收類產品的優秀操盤者,他們手中到底有何投資秘籍?于澤雨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曾表示,團隊主要通過價值投資疊加集中投資來實現較高收益。“債券基金以絕對收益為優先目標,在策略選擇時就要保證收益,而不是在執行過程中調整。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尋找增厚收益的方法。”
此外,于澤雨還坦言,在投資時優先考慮估值吸引力,是團隊實現絕對收益目標的根本性要求,也是階段性收益較好的最重要原因。“相比以止盈止損來獲得收益,這種方法確定性更強,基本上在事前就立于不敗之地。在此基礎上,再通過加重倉位等手段增厚收益。”目前,于澤雨管理著新華增怡債券A等11只債券基金,其中多只基金近兩年業績排名靠前。
姚秋也是公募基金行業中少見的、在股債平衡投資上具有獨到經驗的基金經理。目前其管理著新華增盈回報債券等多只債券基金,上述提及到的新華阿里1號保本基金此前正是由他掌舵。
姚秋對《投資者報》記者坦言,之所以取得如此成績,與兩方面因素有關:一方面,堅持與市場保持距離,盡力屏蔽市場波動對投資決策的不利影響,在市場的非理性變化中尋找估值回復的投資機會;另一方面,堅持高獨立性的投資決策制度,除去禁止投資的標的外,基金經理和投資經理可以在投研體系的支持下,在符合產品合同約定的前提下自主決策,這能有效屏蔽群體性的不理性帶來的不利影響。
“兩方面因素是取得優秀業績的基石,短期業績可能容易受到市場波動影響,但我有信心給投資者帶來穩健的中長期業績。”姚秋對記者表示。
進入2018年,新華基金的固收類產品將持續大放異彩。姚秋對《投資者報》記者表示,去年受監管新規影響,保本基金已經全部終止,但從投資回報角度看,如果管理得當,這是一類具有較好風險收益比的產品。“后續,我們將繼續努力管理好現有產品線,并在合適的時機,推出包括類保本策略產品在內的偏債混合產品。”
對于未來固收類產品的走向,姚秋稱,團隊將繼續做好信用風險防范工作,繼續發揚穩健特色,為中低風險偏好的投資者提供能夠帶來中長期回報的優質產品。
此外,據他介紹,隨著債券市場進一步成熟,新華基金布局固收類產品時,也會適時考慮發行專注于高收益債的固收產品。比如,如果未來市場參與者的風險偏好進一步降低,會有一大批介于違約與不違約之間的債券出現,屆時市場的信用利差會大幅走闊,團隊就能針對中高風險偏好的投資者提供高收益債產品。但他也坦言:“這個產品組合內標的要足夠多,行業和個券要足夠分散,這樣組合的風險狀況可控,收益也會較為可觀。但目前的市場狀況下,時機顯然還未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