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無論何種行業,安全工作都是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而面對尚未踏入社會的大學生們,安全教育工作則尤為重要。本文根據大學生日常學習生活中常見的安全隱患,從關鍵處進行分類剖析,淺談如何更加實在而有效地做好高校安全教育工作。
關鍵詞:安全;大學生;教育;原因;措施
安全教育,警鐘長鳴?,F如今,高校林立,大學生基數龐大,在豐富的校園內外生活中總存有多種多樣的安全隱患,中招的更是屢見不鮮。安全無小事,如何最大限度地減少安全事故的發生,應當引起高校教育工作者極高的重視。
大學生活有廣義,也有狹義。狹義的大學生活指的是在大學校園內外進行上課、飲食起居、活動等行為;而廣義的大學生活,指的是學生在大學就讀期間所發生的一切行為舉止和思想活動。無論廣義或狹義,學生在進行大學生活期間都會遇見不同形式的安全隱患。本文主要從人身安全、財產安全兩大方面進行剖析。
一、人身安全
(一)火災
我國高校普遍要求學生在校內學生公寓住宿,而學生公寓也是校園火災最頻發的地點。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1)學生防火知識不足,不知道引發火災的多樣性和概率。
(2)學生防火行為不當,在發現火災隱患時,未能準確做到消除隱患。
(3)學生警惕意識不強,認為不會輕易發生火災。
(4)學校監管力度不夠,沒有細致的防火安全條例以及懲處辦法。
(二)交通事故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道路上的車輛愈來愈多,從而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交通安全事故量。大學生的活動范圍雖大部分在校園內部,卻仍無法避免交通安全事故的發生。而高校學生的安全隱患主要有以下兩方面:
1.學生駕駛車輛
我國《公安部令第123號》第十一條規定,公民年滿18周歲以上即可申請小型汽車等準駕車型。因此,部分學生在高中畢業后便開始駕駛車輛。初入大學的學生駕駛機動車存在幾方面的安全問題:第一,技術尚不純熟,如遇復雜路況難以把控;第二,年輕氣盛,易沖動,如遇交通異常事件,未能冷靜處理;第三,心智尚不成熟,如遇緊急情況或突發事件,無法謹慎應對。
同時,不少學生在校期間駕駛摩托車,且多為無證駕駛。摩托車體積小,移動快,車身平穩性不夠。學生在駕駛期間常常無法完全控制住車身狀況,更有甚者駕駛時速度過快、走S形路線,極易造成摔倒、撞擊等交通事故的發生。
2.學生乘坐機動車
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或非公共交通工具出行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最常見的情況有:乘坐黑車或私人包車、乘坐無牌無證的車輛、乘坐陌生人車輛、乘坐飆車族的車輛等。
未經世事的大學生尚且單純,未能想到險惡和危險無處不在,因此極易相信他人,黑車、包車出現安全事故的例子屢見不鮮,卻仍未能勾起同學們的懼怕之心,因而悲劇仍在發生。
(三)傷病
學生在校期間,傷病在所難免,關鍵在于如何有效應對。常出現的有以下兩類。
1.季節性或傳染性病毒
當季節性或傳染性病毒來襲,部分學生掉以輕心,不予以重視,不遵從應對方案,導致自身身體出現抱恙的情況。
2.打架斗毆
高校學生手冊明文規定學生在校期間禁止打架斗毆,但仍未能杜絕此類現象的發生。差異性易導致矛盾的產生,矛盾易引發口角,激烈的爭辯則可能引起斗毆事件的發生。要從根源上杜絕打架斗毆事件的產生,需要追根溯源,幫助大學生意識到人與人之間的差異性,學會換位思考,提高對外界人和事物的包容心。并認識到,打架斗毆不僅不能解決問題,反而會將問題擴大化、傷害彼此。
二、財產安全
(一)詐騙
防詐騙工作一直是高校安全教育的重中之重。隨著科技的進步,騙子的詐騙手法也愈加高明。從以前的短信詐騙,到現在的電話詐騙、網絡詐騙等,騙子不斷地扮演著多種角色,一步步地將天真單純的大學生們往坑里拉。被騙的大學生都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想賺錢,殊不知,當錢從賬戶里出去的那一刻,它便不再屬于自己了。
(二)偷盜
現如今校園內廣設監控攝像頭,學生宿舍全天候配備樓棟管理員,定時開關門,外來人員進入宿舍均需出示證件,進行登記。因此,校園內的被盜事件原因往往是:學生在公共區域隨意放置物品,離開時忘記帶走;學生未對貴重物品進行掛鎖保管;學生離開宿舍不關閉門窗等。
三、安全教育瓶頸
綜上,高校大學生無論在校內還是校外,都極易遭遇人身、財產安全隱患。高校安全教育一直在做,一直在有針對性地做宣傳和提醒,卻仍未能杜絕,未能將警惕和防范意識深植于學生腦海和心間,這也是安全教育工作始終未能得到圓滿效果的瓶頸所在。
四、解決措施
基于以上關鍵因素,對學生進行治標治本的安全教育十分有必要,具體措施如下:
(1)對學生進行洗腦式安全教育,加大安全防范意識的灌輸式教育,使學生腦海中形成慣性反應,在遇到安全隱患時,能第一時間警惕防范。
(2)分類進行安全演練,邀請學生參與其中,以驚心動魄的效果達到警示的目的。
(3)將學生安全應對舉措編入日常操行分中,加入綜合測評以及評獎推優的組成部分中。
(4)對于違反安全行為準則的學生,予以嚴懲。
五、結束語
高校安全教育需要長期、反復、大強度地進行,雖存在瓶頸,卻并非無法攻克。只要從細微處著手,有針對性地開展工作,定能有效控制安全事件的發生。
參考文獻:
[1]范志華.對當前大學生安全意識的調查與思考[J].杭州師范學院學報,2006,(3).
[2]戴樹根.論大學生責任感教育[J].求索,2007,(3).
[3]劉學泳,岳明.大學生安全意識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社會科學家,2008,(9).
[4]王智新.大學生安全教育與管理創新[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8,(9).
[5]文瓊仙,王凱麗.論人性化大學教學管理制度的理念構建[J].教育與職業,2008,(32).
作者簡介:石佳儀,中山大學南方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