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洛陽師范學院第二課堂建設以高等教育人才培養目標、學生個化需求、第二課堂建設中存在的共性個性問題為導向,以科學有效的頂層設計為引領,以平臺體系、制度體系、保障體系、評價體系建設為重點,以第二課堂學分及成績認定為抓手,充分發揮團在凝聚青年方面的組織優勢、整合資源方面的渠道優勢、開展活動方面的工作優勢,主動創新作為,初步形成了以團委主導、各部門協同聯動、全員參與、全過程跟進、全方位配合的第二課堂育人格局,取得了豐碩的育人成果。
關鍵詞:第二課堂成績單;研究與實踐
一、進一步明確了第二課堂建設的內涵范疇、基本原則和目標任務
以教育部本科教學審核評估為契機,洛陽師范學院全面總結近二十年第二課堂建設的經驗教訓,廣泛開展了第二課堂思想大討論活動。通過討論達成了共識,即必須構建科學明晰的第二課堂內涵理念,包括第二課堂的概念定義、重要意義、目標任務等。
(一)堅持三個導向
一是堅持目標導向,以培養“厚基礎、寬專業、重實踐、強能力、高素質、能創新”的高素質人才為第二課堂建設的目標;二是堅持需求導向,以國家需求、社會需求、行業需求、學生需求為第二課堂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三是堅持問題導向,針對性地解決第二課堂建設中的共性問題和華水的個性問題。
(二)明確一個內涵
第二課堂是指學生在規定的教學計劃課程之外自愿參加的,以育人為宗旨,以提高思想品德和綜合素質為重點,發展科技、創新、文體、藝術等方面的興趣和才能,培養獨立工作和創新能力的實踐活動,主要包括思想引領、社會實踐、志愿公益、科技實訓、創新創業、文體活動、黨團課及各類培訓、心理輔導及人文關懷等活動。加強第二課堂建設對于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理想信念、激發創新意識、增強自主發展動力、全面提升綜合素質、促進身心和諧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三)處理好三個關系
在加強和改進第二課堂建設的實施過程中,注重處理好三個關系:一是處理好第一課堂與第二課堂的關系;二是處理好第二課堂建設與學校中心工作的關系;三是處理好第二課堂建設與團自身建設的關系。
二、進一步完善平臺體系建設,不斷拓展第二課堂工作領域
(一)思想政治與道德修養平臺
堅持以理想信念教育為核心,以愛國愛校教育為重點,以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抓手,注重發揮第二課堂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學生的優勢,尋求結合點、找準切入點,引導學生將理論知識內化為自身的價值觀念,外化為自身的實際行動,培養學生的思想素質、道德修養和敬業精神。結合時代熱點,精心策劃開展黨(團)組織生活、主題教育活動、形勢政策報告等;創新活動載體,充分發揮“河洛大講堂”等校園文化活動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拓寬工作渠道,充分利用微博矩陣、微信群組、網絡論壇等新媒體開展青年思想引領工作。
(二)社會實踐與志愿公益平臺
積極探索和建立社會實踐及志愿公益活動與專業學習相結合、與社會服務相結合、與勤工助學相結合、與擇業就業相結合、與創新創業相結合的新機制,引導廣大青年學生積極參加社會實踐和志愿公益活動,樹立正確觀念,優化知識結構,提高實踐能力,在服務社會中真正實現“受教育、長才干、做貢獻”的目的。結合大學生暑期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大學生志愿服務西部計劃等為載體,組織大學生廣泛參與社會調查、專業實踐、志愿服務等活動,培養學生的服務意識、奉獻精神和實踐能力;志愿者隊伍的專業化、規范化、科學化建設得到進一步加強,志愿服務的參與度、覆蓋面、影響力和實際效果得到進一步提升。
(三)創新創業平臺
以提高學生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為核心,以加強創新創業指導老師隊伍建設為抓手,以創新創業項目和學生社團為載體,以“挑戰杯”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創青春”大學生創業大賽等為龍頭,帶動學校各類科技創新活動的開展,大力培養學生的研究能力、動手能力、創新能力和創業精神。通過實施大學生創新性實驗項目工程、大學生創業園建設等,不斷加強科技創新創業成果的培育、扶持和轉化。
三、進一步完善保障體系,確保第二課堂教育活動順利進行
(一)完善領導機制
成立由分管團學工作和分管教學工作的校領導任組長,黨委宣傳部、教務處、科研處、學生處、校團委、就業指導中心、財務處、后勤管理處、保衛處等相關職能部門負責人為成員,負責第二課堂活動的頂層設計、統籌協調、實施指導和質量監督。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掛靠校團委,負責第二課堂活動的整體推進和組織實施。
(二)創新工作機制
不斷建立健全協同推進機制,全面推進團、學、教務等部門共同參與的第二課堂工作機制,將第二課堂建設納入專業人才培養方案, 統籌規劃,明確要求,保證質量,與第一課堂在時間和管理上進行充分銜接。緊密圍繞我校育人目標,制定和完善了配套制度,進一步做好對第二課堂各類活動的規劃和扶持,樹立校園文化品牌,推動第二課堂穩步發展。
(三)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充分發揮學校全員育人、全方位育人的職能,研究制定了第二課堂指導教師的選聘、評價、考核、激勵制度,鼓勵和培養一支具有高度責任感、較高業務水平和相對穩定的第二課堂指導教師隊伍,通過專業教師的參與,實現第二課堂與第一課堂的有機結合,全面提高第二課堂教育質量。目前正在探索建立第二課堂的科學評價體系和質量反饋系統, 實現良性循環和可持續發展。
通過加強和改進第二課堂建設,不斷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推進學校內涵發展,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增強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使團主動融入學校人才培養中心工作,在服務學生成長成才過程中不斷加強團委職能建設。
參考文獻:
[1]基于第二課堂成績單打造共青團工作全覆蓋的有效方式[J].中國共青團.2016(06).
[2]新華網.團中央、教育部、學聯實施大學生素質拓展計劃[EB/OL].(2002-03-28).
[3]中青在線.素質教育成果到底咋展現 河南團組織“二課成績單”放大招[EB/OL].2016-05-08.
作者簡介:張勇,洛陽師范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