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
細細品讀總書記講話,不難看出“有理想”是大學生“成為又紅又專,德才兼備,全面發展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前提;“有本領”是大學生“在實現中國夢的生動實踐中放飛青春夢想”的關鍵;“有擔當”是大學生“在為人民利益不懈奮斗中書寫人生華章”的保障。
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如何敦促輔導員班主任堅持立德樹人這一中心環節,如何更好地圍繞學生關照學生服務學生使其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是我們應該思考的問題。當00后開始進入大學校園,作為互聯網的原住民,自我意識強,逆反心理強,集體意識淡薄或許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道難題。經過多年思考與實踐,對照習總書記在高校思政工作會講話精神、教育部《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意見》文件精神、教育部黨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質量提升工程實施綱要》文件要求,以天津職業技術師范大學高職部為例,筆者認為:①只有堅持育人導向,突出價值引領,將理想信念、價值理念、道德觀念融入日常教育管理教育服務之中,才能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理想;②只有堅持問題導向,注重精準施策,因勢利導,因材施教,把規范管理嚴格要求與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相結合培養學生工匠精神,才能幫助學生掌握過硬的本領;③只有堅持遵循規律,勇于改革創新,把解決實際問題與解決思想問題相結合,把握學生成長發展需要,在關心幫助服務的同時做好教育引導,使學生在被他人關愛的過程中學會關愛他人,才能幫助學生樹立強烈的責任感。
一、信仰熠熠生光芒——讓我們的學生有理想
高校輔導員第一身份是黨員,第一職責是為黨工作。習總書記講:“當前,國際國內形勢深刻變化,各種社會思潮多元多樣多變,不同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鋒。”如何幫助大學生筑牢信仰之基、補足精神之鈣、把穩思想之舵,是擺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隊伍面前的一道難題。
作為輔導員必須把理想信念教育擺在學生工作首位,注重引導廣大學生積極樹立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自覺抵制校園宗教滲透以及普世價值觀等不良思潮侵襲。注重利用國慶節、五四青年節、一二·九紀念日、烈士紀念日、國家公祭日等重要節慶日和黨的十九大、建軍90周年等重大事件,對學生進行理想信念教育及核心價值觀教育。輔導員要大力組織學生開展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教育活動,通過參觀博物館,瞻仰紅色革命遺址,開展企業見習和社會實踐,幫助學生深刻理解新時代新思想新征程。
此外還可以通過邀請十九大代表、優秀校友、社會精英、道德模范、退伍軍人、學校黨政主要領導,為廣大青年學生做報告,宣講黨的十九大精神,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用榜樣的力量激發學生奮發向上,在楷模引導下促使學生有所作為。
二、精益求精為工匠——讓我們的學生有本領
習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要弘揚勞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營造勞動光榮的社會風尚和精益求精的敬業風氣。”作為高職學生的輔導員,必須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輔導員也是教師,就高職院校而言,盡管其“傳授職業之技”但卻要“傳承工匠之道”
所以,作為高職學生的輔導員,一方面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工匠精神,另一方面也要始終以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把輔導員工作落小落實落細。一是要積極建設宿舍育人陣地,堅持宿舍值班制度,在巡視宿舍過程中不但要檢查衛生安全,還要加強對學生的分類指導并積極開展談話談心。二是要占領課堂育人渠道,通過《軍事理論課》、《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課》、《心理健康課》,對學生開展教育,并拉近與學生的距離。三是要打造校園文化平臺,通過豐富多彩的課余文化活動使學生增技能長才干。四是要開展就業創業教育,指導學生參加“互聯網+”創業大賽獲,拓展就業實習基地,通過走訪聯系用人單位,促成校企合作,讓學生在實習見習中提升綜合能力。
此外幫助學生樹立工匠精神,幫助學生挖掘自身潛能,輔導員還可以邀請世界技能大賽獲獎選手、五四勞動獎章獲得者等為高職學生做報告,鼓勵學生熱愛技能,勤奮學習。此外輔導員還可結合所帶學生專業特色,組織科技類社團,并指導其開展個項工作,聘請專業課教師和實習實訓教師指導學生進行知識提升和技能訓練。通過參加國家及省市技能大賽、學科競賽,激發學生學習熱情,以賽代練,以賽促學,以賽促建。真正做到第二課堂與第一課堂優勢互補,輔導員與專業課教師共同發力,幫助學生真正掌握過硬本領。
三、知行合一是良方——讓我們的學生有擔當
習近平總書記講:“正確認識時代責任和歷史使命,用中國夢激揚青春夢,為學生點亮理想的燈,照亮前行的路,激勵學生自覺把個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國家和民族的事業中,勇做走在時代前列的奮進者、開拓者、奉獻者。”
輔導員積極探索實踐育人方法,指導青年志愿者協會、各類社會實踐團開展工作。通過組織暑期社會實踐、雷鋒志愿服務等活動,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和形勢政策教育,讓學生在認識社會了解社會的過程中培養自身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將愛國主義教育與暑期社會實踐相結合,將公民道德教育與雷鋒志愿服務相結合。將生涯規劃教育與職業素質訓練相結合;將消防安全教育與軍事技能訓練相結合。鼓勵學生在實踐活動中養成高尚品質。
輔導員可結合改革開放40周年,建國70周年,建黨100周年等開展暑期社會實踐,通過走訪老干部、老軍人、老黨員,瞻仰革命遺址,參觀紅色紀念館等活動激發學生愛國熱情和責任心、使命感。還可以結合迎新季、畢業季、雷鋒月、教師節、青年節等特殊時期,組織開展志愿服務活動。帶領學生探望空巢老人,慰問孤殘兒童,關愛罕見病患者,使其在幫助他人過程中實現自我價值;組織學生郊區義務植樹,河岸撿拾垃圾,校園清掃落葉,使其在實際勞動過程中實現自我成長。
四、對高職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未來還應如何發力
(一)當互聯網時代逐漸向大數據時代演變,我們要讓思想政治教育更有說服力
目前,國家在大力提倡建設網絡思政教育陣地,輔導員隊伍中也涌現出一批以徐川、張家瑋等在網絡育人方面做出優異成績的代表。但當網絡時代進入數據時代,我們在以情動人以理服人的同時,還要注重用數據來幫助我們對學生進行教育。因此對于輔導員來說,今后一方面要認真總結互聯網發展變化規律,用學生喜愛的網絡工具、網絡語言與他們交流、對話;另一方面還要探索運用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服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貼近學生現實學習生活,及時了解他們的思想動態及其迫切期待解決的問題,在開展理想信念教育、核心價值觀教育的同時更多地用數字和數據說話。
(二)努力讓工匠精神成為學生的人生態度
目前,輔導員對高職學生進行工匠精神教育時,仍停留在提升其技能水平和職業素養層面。但工匠精神的內涵包括敬業、精益、專注、創新等內容。工匠是一種精神是一種品質也可以成為一種人生態度。面對高職學生理論基礎不好,學歷起點不高,社會認同不足的困境,如何使其自覺樹立自強不息,百折不撓,嚴謹務實,追求卓越的人生態度,以更加自信的姿態走好人生之路,依然是我們今后需要著重思考的問題。
(三)讓學生在勇于擔當的同時有更多的幸福感、獲得感
習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講到:“全黨要關心愛護青年,為他們實現人生出彩搭建舞臺。廣大青年要堅定理想信念,志存高遠腳踏實地,勇作時代的弄潮兒,在實現中國夢的生動實踐中放飛青春夢想,在為人民利益的不懈奮斗中書寫人生華章。”
當代大學生肩負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時代責任和歷史使命,他們需要為實現中國夢而勇于實踐,需要為人民利益而不懈奮斗。但同時他們也需要支持,需要鼓勵,需要認可。輔導員要在管理育人實踐育人的同時注重資助育人服務育人,做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讓學生在拼搏奮斗,成長成才的過程中得到更多的幸福感和獲得感。
作者簡介:趙然(1986—),男,漢族,天津人,碩士,政工師,團委書記,主要研究方向: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