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威是人口數量500萬左右的一個北歐小國,論人口規模,挪威和一個中小網站注冊用戶差不多,論經濟實力,二戰結束后挪威還是歐洲大陸的貧窮國家。但自上世紀60年代發現石油以來,挪威對石油資源合理開發利用,經過40年的發展,其成為人類發展程度最高的地區——自2009年起至今,連續位居全球人類發展指數第一名,也被聯合國評為世界上最幸福的國家。此間,挪威國家石油公司(Statoil,以下簡稱挪威石油)功不可沒。
相比中國南方的華為,地處歐洲最北端的挪威石油已建立更成熟,也已遠遠超過區塊鏈早期的POW(工作量證明,比特幣為代表)、POS(權益證明,轉型后的以太坊為代表)、DPoS(委托權益證明,EOS為代表)等。
挪威石油與其說具備區塊鏈經濟體特征,不如說具備的是區塊鏈的內涵,這源于類似挪威石油這類公司主體對治理的探索,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公司治理機制通過上市實現產權多元化;二是以其為基礎建立石油基金,實現可持續發展。
1962年,當美國菲利普斯石油公司給出每月16萬美元的價格要求獲得挪威海上石油資源的獨家開采權時,遭到了拒絕。挪威政府認為,油氣資源屬于全體人民。之后,國家議會于1972年決定設立由國家組建的挪威石油。挪威石油最初是100%的國有企業,目前政府控股67%。
作為一家上市公司,挪威石油治理結構由四部分構成:股東大會、公司會議、董事會、總裁與首席執行官。董事會不是由股東大會而是由公司會議選舉產生;總裁與首席執行官由董事會任命。
按照該國股份公司法的規定,在職工人數超過200人的股份公司,應當設立公司會議,并且公司會議和董事會中三分之一應為員工代表。借助公司會議,不僅將員工納入到治理體系中,而且使得挪威石油作為國有控股企業,在治理上政府實現了“管資本”,使其實現了市場化運行。可以說,挪威石油建立的是一種貨幣資本與人力資本的雙重治理結構。
2001年4月26日,為了提升挪威石油的競爭力,更好地實現對挪威石油治理,挪威議會決議將挪威石油公司進行產權改造和上市。2001年6月18日,挪威石油公司同時登陸奧斯陸和紐約股票交易所,其中,挪威石油的18.3% 股份出售給了挪威和國外私人股東,政府保留81.7%股份。此后,國家陸續減持,在2017年最低達到了62.5%,后來又進行了增持,截至目前,政府在挪威石油的持股比例是67%,其余是流通股。
挪威石油上市后,實現了產權的資本化,國家可以實現“管資本”,在上市后的十多年里,國家作為股東,實施了多次的減持和增持,提高了產權的流動性和效率。
挪威石油的治理體系源于該國的法律規定,但遵從“油氣資源屬于全體人民”的理念而設立的石油基金,最終實現了產權在500多萬國民中的共享。
在當時,石油收入對挪威來說簡直是巨額財富,大量的石油財富流入國內經濟體系,導致挪威物價上漲,資產出現泡沫。同時,考慮到石油開采終究會枯竭,不僅讓挪威當代人,也讓后人能夠享受到油氣開發收入所帶來的好處,挪威政府最終決定成立石油基金。作為全體國民的養老基金,從1996年起,政府每年將國家的石油凈收益劃入該基金。這筆基金被用來進行基礎建設,公共計劃、投資金融市場的比例不得超過4%,以此留給后代子孫。
2017年,據媒體報道挪威石油基金的市值達到了7.8110萬億挪威克朗,首次突破萬億美元市值大關。
挪威之所以能夠建立起全球最大的主權財富基金,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國家占據了挪威石油67%的股份,國家作為所有者將收益用之于民。這里的前提是,挪威石油的發展是基于“油氣資源”,而不是在市場經濟中的創造。
2018年,挪威石油宣布打算更名為Equinor。公司解釋,新名稱是“equi”和“nor”的結合,“equi”有平等、均衡的內涵,而“nor”反映出公司的挪威血統。正如挪威石油與天然氣協會 Bjorn Vidar Loeren 所言,“我認為這是一個公平的概念,石油營收可讓世代共享。”
無論是華為還是挪威石油,都是一種產權共享或共有的方式,實現激勵的最大化,同時,建立與之適應治理體系,讓系統可持續。
其中,挪威石油以國家持股67%的方式,讓整個石油資源符合“油氣資源屬于全體人民”的原則,讓私人資本失去了在挪威石油財富中的中心地位,然后通過石油基金再用之于全體人民。
區塊鏈技術提供了基礎的工具,挪威石油則提供了樣本。挪威石油的“油氣資源”屬于全體人民,而不屬于某一個私人,挪威石油已經建立起良好的治理機制,并通過資本市場實現了產權多元化,通過建立石油基金實現可持續發展,是一個較為完整的“區塊鏈經濟體”——挪威以國家層面的信用和共識機制,在500多萬人口規模上的一種美好社會的實驗。
人類的勤奮勞動是財富之源,相比“油氣資源”來說,是永遠不會枯竭的,并且天然屬于“每個人”。每家公司都可以基于區塊鏈應用,在產權上成為去中心化的“公司”,發展成為一個區塊鏈經濟體,而持有通證,既是財富的象征,也是數字經濟時代社會化大生產更公平的激勵機制。
本專題除署名文章外,作者均為王君衛。王君衛系法務VC 創始人,中國上市公司法律風險實證研究課題組成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