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萬云
摘 要:在全新歷史時期,現代化是社會發展進步的重要體現,也是當代經濟管理的基本特征。實現經濟管理現代化,對提高經濟管理質量和效率有著很大幫助。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加強經濟管理現代化可以很好的推動經濟管理的新發展和新歷程。本文主要結合實際情況,首先分析了經濟管理現代化的表現形式和必要性,然后論述了經濟管理現代化的實現途徑,最后就經濟管理發展趨勢進行了分析,希望通過本次研究對同行有所幫助。
關鍵詞:經濟管理 現代化 發展趨勢
中圖分類號:F2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8)05-00-01
進入新世紀以來,我國社會經濟和科學技術迎來了全新發展歷程,經濟管理工作已經成為現代社會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開放40年以來,我國在經濟領域取得了驕人的成就,不斷對經濟體制深化改革,國家經濟水平進一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進一步改善。就現階段我國經濟發展現狀來說,經濟管理現代化實際上已經成為國民經濟體系發展過程中的重要依據。如何結合我國發展實際,構建一個完善全面現代化的經濟管理體系,已經成為現階段經濟研究學者普遍關注的熱點和難點。
一、經濟管理現代化的主要表現形式
1.經濟管理現代化,具有很強的能動性
經濟管理活動不僅是一項極具創造性的工作,而且還是一項能動性很強的工作。因為經濟管理直接面對的對象是人,在進行經濟管理過程中主要通過科學管理人,來發揮人才的主觀能動性,進一步提高生產能力,保證在工作中更好的表現自我,更好的為經濟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2.經濟管理民主化和專業化
經濟管理工作是一項系統性和復雜性很強的專業工作,在工作開展過程中,需要經濟管理人員并用自己扎實的專業知識來解決管理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這就要求經濟管理人員具備專業的管理知識,只有具備專業的管理知識,才能實現對經濟的高效管理,避免出現差錯而損害各方利益。此外,在經濟管理過程中,管理人員并不是專制獨斷,在管理過程中需要和其他部門相關工作人員做好協調工作,充分發揮民主精神,更好調動員工的積極性,確保經濟管理更加民主化和科學化。
3.經濟管理的自動化和科學化
經濟管理工作并不是按照管理者的主觀臆斷,隨意開展管理,而是在管理過程中要求應用最先進的科學技術和管理理念,以提高經濟管理質量為目的,確保為經濟發展做出突出貢獻。而經濟管理的自動化則是要求管理者在具體工作開展過程中,必須結合時代發展對經濟管理人員提出的要求,積極應用先進的科學技術,如計算機技術、現代通信技術、網絡操作技術、自動化設備操作技術等。應用這些先進的科學技術手段,對管理活動進行有序安排,并控制相應的經濟行為。
二、經濟管理現代化的必要性分析
1.科學技術發展要求經濟管理必須實現現代化
進入新世紀以來,我國各領域科學技術迎來了全新的發展高峰。隨著科學技術不斷創新和發展,就要求經濟管理部門在管理理論和實踐方面加快改革。經濟管理工作作為經濟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應該適應時代發展。而經濟管理現代化在一定程度上順應了信息時代發展進程,推動了經濟管理模式和管理手段改革和創新。
2.社會生產大發展大繁榮經濟管理實現現代化
一項科學技術的成功轉化和應用,勢必會帶動一個領域生產力大發展。而生產力的不斷發展,是促進人類社會不斷進步的重要驅動力。尤其是在當今以網絡技術和計算機技術高速發展的大背景下,社會生產結構不斷發生變革,生產力進一步提高,經濟結構不斷得到優化,各個領域生產逐漸向著專業化、聯合化和規?;较虬l展。在全新的發展時期,經濟管理領域也需要及時作出革新,需要積極構建與經濟發展相適應的管理標準和管理制度,這種與現代經濟相匹配的現代化經濟管理模式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首先,生產工具和生產對象不斷發生改變,就要求生產過程中及時更新相應的生產工藝,加大生產技術創新;其次,生產管理模式不斷發生改變,就要求經濟管理要更好的順應生產力發展要求,大膽創新經濟管理模式和管理手段,真正實現經濟管理現代化。
3.實現經濟管理現代化,能夠進一步增加經濟效益
社會生產結構不斷改革和優化,就要求經濟管理應用先進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手段。而社會勞動作為社會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最核心的問題在于做好勞動結構和勞動關系調整,科學管理勞動力。在社會勞動結構中,要想獲得更高的經濟效益,就要求經濟管理部門進一步發揮勞動結構調整能力,實現社會勞動結構中的各項勞動因素科學配置,同時,使用先進的管理模式,使各項勞動因素能夠發揮最大效益,最終提高經濟效益。因此,我們可以看出經濟管理現代化是提高經濟效益的重要手段。
三、經濟管理現代化的實現途徑分析
1.中國特色的經濟管理現代化
我國是社會主義國家,經濟管理現代化既要結合我國實際國情,還要結合國際公認的標準。進入新世紀以來,我國經濟發展取得了突出成就,但我們也應該清楚認識到,現階段我國經濟發展地域之間存在不平衡現象,東部沿海地區經濟發展較好,西部內陸城市經濟欠發達,不同地區社會生產能力有著較大的差異性,這就使得在各個地區管理水平也存在較大差異。我國經濟體制以公有制為基礎,多種所有制并存,并堅持按勞分配為主,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這就要求我國我國經濟在實現現代化進程中,必須結合國家經濟制度和分配制度,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經濟管理現代化制度體系。
2.借鑒西方發達國家的先進管理經驗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確立以來,我國多年以來所積累的經濟管理實踐經驗是實現經濟管理現代化的重要基礎,不能將其全部拋棄。同時為了實現我國更快實現經濟管理現代化,也需要結合自身國情,借鑒西方發達國家的先進管理經驗和管理手段,并消化應用,為我國經濟管理作出貢獻。例如可以借鑒西方發達國家的電子計算機預測技術、決策技術、投入產出分析技術、信息加工技術、信息處理技術等,這些先進的管理技術都是實現我國經濟管理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四、經濟管理現代化的發展趨勢分析
1.人性化管理將會得到進一步發展
在過去我國經濟管理體系構建和不斷完善過程中,科學的管理模式下表現出來的一些實際問題也越來越明顯,這其中人的管理問題表現的更為突出。企業文化理論體系在構建和發展過程中,是將以人為本的核心管理理念作為理論體系發展的支撐,而人本化管理體系,說白了就是在管理過程中要始終堅持以人為本的發展理念,要以人的心理需求和生理需求作為核心基礎,開展相應的管理工作。開展人性化管理,能夠進一步提高員工的工作積極性,發揮員工的自身能動性,確保員工在工作中能夠更加主動,為經濟發展貢獻自身更多力量。近些年,人本管理理念逐漸被各個企業所認同,相關的理論實踐也不斷得到深化和發展。由此可以看出,人本化管理理念在今后的經濟管理現代化發展進程中,勢必會發揮出更加重大的作用,其理論體系也會得到進一步發展。
2.硬件管理向著軟件管理轉變
隨著以互聯網和計算機為代表的信息技術,在各個領域深入推廣和應用,機器代替人工開展經濟管理工作已經成為必然趨勢?,F階段,軟件管理模式已經完全替代了人工操作,在經濟管理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從本質上講,軟件管理的實質是經驗知識的綜合體,相應的系統能夠直接將經驗、知識轉變為有有利于企業發展的各種資源。而實現經濟管理現代化,就需要在現有軟件管理基礎上,不斷對這個系統進行完善。針對相關需求,就經驗、知識和理論進行有效整合,加強創新和改革力度,促使經濟管理體系能夠向著可持續發展方向邁進,為實現我國經濟管理現代化奠定堅實基礎。
3.組織形式更加扁平化
在傳統管理模式下,整個企業結構通常是由企業管理者、領導管理下屬企職工,整個結構好像金字塔一樣,且生產經營命令是由上向下傳遞。在傳統管理模式下,管理者和員工之間有著清楚的界限,員工只能服從管理者的命令,企業員工忠心企業,而企業卻不能及時解決員工的需求,大大限制了員工在工作過程中自身能動性和主動性的表現。要想實現經濟管理現代化,就需要全體員工參與企業管理,只有這樣,才能最大限度的發揮每一個人的主動性和能動性,為企業獻計獻策。這就直接催生了自我管理型的網絡組織,即以激發員工群體中各種類型知識人才的主動性和能動性為目的,在整個企業結構上分散而又被信息和技術緊密聯結在一起,為企業發展共同作出努力,既能夠保證團隊合作,又能夠具備一定的創造能力。這種結構能夠使得企業管理層次逐漸減少,優化企業結構,從而為提高經濟管理效率奠定堅實基礎。
總之,經濟管理在國家管理層面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對社會經濟發展有著深遠的影響。任何一個組織,在開展經濟管理過程中,必須緊密圍繞經濟管理發展趨勢,開展有益探索,為實現自身可持續發展謀求更強有力的支持。
參考文獻
[1]李寧.經濟管理現代化和經濟管理發展新趨勢探析[J].企業導報. 2016(09)
[2]楊曉冬. 經濟管理現代化和經濟管理發展新趨勢探析[J]. 青年文學家. 2012(17)
[3]夏寧.論我國經濟管理現代化和發展新趨勢[J].現代商業. 2012(08)
[4]秦東,劉富榮,王柳. 經濟管理現代化和經濟管理發展新趨勢探析[J].現代經濟信息. 2012(04)
[5]王璟. 企業市場經濟發展中宏觀經濟管理的重要性[J].宏觀經濟管理. 2017(S1)
[6]趙志彬. 傳統經濟管理思想對現代經濟管理的影響[J].經貿實踐. 2017(23)
[7]紀明娟,常文杰.傳統經濟管理思想對當代經濟管理實踐的啟示[J].現代商業. 2017(03)
[8]孫藝寧. 芻議傳統經濟管理思想對當代經濟管理的影響[J].經貿實踐. 20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