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戩
【摘要】在《回憶蘇格拉底》第三卷第六章中,蘇格拉底通過向格勞孔講述擔任城邦領袖的好處,讓格勞孔欣然留下,而后兩者發生了一個關于城邦統治者應當具備什么樣知識的對話。本文通過閱讀這個章節,結合《理想國》與《政治學》,針對理想狀態下,一個人成為政治家的目的,進行簡單的分析。
【關鍵詞】蘇格拉底 理想國 政治家
一個純粹理想的人成為政治家,應當有兩種目的,一是公共利益,二是實現自我。
一、公共利益
當某個人成為一座城邦的領袖,我們就可以稱他為政治家。在理想狀態下,一個人能成為政治家,必然是學習并掌握了政治學。政治學是一門至上的學科,它規定了城邦中公民學習的范圍和程度,并涵括理財術、修辭術和戰術等受人尊敬的知識。正如亞里士多德在《尼各馬可倫理學》中所言:“既然政治學使其他科學為自己服務,既然政治學制定著人們應該做什么和不應該做什么的法律,它的目的就包含著其他學科的目的。”
然各個學科和政治學的目的又是什么呢?亞里士多德又在《政治學》給出了解答:“世上一切學問和技術,其終極各有一善;政治學術本來是一切學術中最重要的學術,其終極正是為大家所最重視的善德,也就是人間的至善。政治學上的善就是‘正義,正義以公共利益為依歸。”
政治學最終達到的圓滿狀態就是實現公共利益。政治家應當要對城邦有所貢獻、做出有益于城邦的事情,即要做出有易于公共利益的事情,才能受人尊敬,成為好的政治家。一方面,知悉稅收收入和支出管理,明晰敵我力量與戰術防御,擁有說服他人的修辭術,并滿足民眾最基本的生存需求,這是對政治家的基本要求;另一方面,讓城邦、政體、公民、法律都變得更好、變得更善,這是對政治家的更高要求。讓壞的城邦變成好的城邦,讓所采用的政體最適宜于本城邦生活,讓人受到教育后成為公民,讓法律威信得以維持,整個城邦生活都趨向于一種善,以最后實現幸福生活。這里的幸福生活,私以為就是公共利益的最終體現。除非是野人或神祗,否則人不可能脫離于城邦而生活,只有在城邦中才能實現最后的幸福生活,而政治家就是幫助人們、帶領人們實現幸福生活的那個人。政治家不是為了個人利益,也不是為某一個階層的利益,而是為了城邦整體的利益,即公共利益。
但我認為,只有真正落實到每一個公民身上的公共利益才是真正的公共利益,因為最終的幸福生活是由每一個公民來感受,而并非是城邦。如果政治家為了追求公共利益,結果卻傷害到了城邦中一部分人利益的情況,這樣的話,一開始追求的公共利益還是公共利益嗎?如果公共利益不能保護每一個公民的切身利益,甚至為了城邦可以隨意泯滅掉每一個公民存在的意義,那這樣所追求的利益也許不能稱之為公共利益。實現公共利益,難的不是實現它的過程,而是如何找到這個公共利益,如何確定它就是大家想要的幸福生活,這是政治家從政首先要考慮的問題。
二、實現自我
政治家參與人事,是將政治學運用到實踐當中去的過程。一方面,“不經偏僻,不成良將”,政治學如果不實踐,將永遠只是紙上空談,無法驗證其好壞對錯;另一方面,走入人世,從事政治工作,是要幫助其他人看到靈魂的真諦和現實的真相,實現城邦整體的幸福。正如《理想國》中所寫:“因此,我們作為這個國家的建立者的職責,就是要迫使最好的靈魂達到我們說是最高的知識,看見善,并上升到那個高度;而當他們已到達這個高度并且看夠了時,我們不讓他們像現在容許他們做的那樣……逗留在上面不愿再下到囚徒中去,和他們同勞苦共榮譽,不論大小。”
在這應當對哲學家與政治家進行一下闡釋,哲學家是靈魂理性至上,擁有節制、勇敢、智慧和正義的人,政治家是德行才能遠超他人,擁有明哲、節制、正義和勇毅的人。可以說,政治家應當是哲學家,但哲學家不一定是政治家,只有哲學世俗化,哲學家開始考慮世問事,這樣哲學家才變為一名政治家。那為何要讓哲學世俗化呢?一是因為哲學家已經具有更高等的知識和智慧,更能看清事實的真相,能更好地管理城邦;二是因為城邦先于人而存在,人不可脫離城邦而存在,只有先幫助城邦成為一個更好的城邦,城邦中公民成為更好的公民,促使城邦達到一種圓滿的狀態,才町以考慮次于城邦存在的自身的問題。通過參與城邦的政治活動,認識自身的缺陷,提升自己的認知,以追求更高等的知識和智慧,從而達到自己的圓滿;或者是說,幫助養育自己的城邦達到了一種善的狀態之后,自己就可以全身心投入地自己的追求之中。當然,本文中的政治家都是設想中的理想狀態。
依據亞里士多德目的論,任何運動都是從潛能到成全的過程。政治家通過參與政治實踐,也是一個成全自己潛能的過程。在人世中堅信自己的信念,不墮落不迷失,或是發現自己的缺陷,去克服它,從而成全自我。可以說,參與政治活動是政治家的一種手段,目的是成全自我的善。這種善只有深入洞穴才能達到。
三、小結
在《理想國》和《政治學》中,蘇格拉底與亞里士多德都討論過最高治權應托付于何人,領袖應當掌握怎樣的知識技藝,但他們是分別基于哲學家想從政和中產階級想當權的立場去探討的。我相信,這個世界上存在一類人,德著才高、心中無私,能出世也能入世,既能帶領大家建立一個更好的城邦,也能成全自己、實現自己。公共利益和實現自我,就是這類人成為政治家的目的。純粹理想的政治家經過漫長而艱難的過程之后,會成為帶領大家共建幸福生活的領袖,帶領大家實現至高的善與正義。
參考文獻:
[1]亞里士多德.廖申白譯.尼各馬可倫理學[M].商務印書館,2003.
[2]亞里士多德.吳壽彭譯.政治學[M].商務印書館,1965.
[3]柏拉圖.郭斌和、張竹明譯.理想國[M].商務印書館,1986.
[4]牛博文.哲學抑或宗教論克法洛斯的多重身份[J].社科縱橫,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