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芳云
【摘 要】
新課標下,閱讀教學作為小學教育的重要部分,影響著學生品質與人格的養成。如今課外閱讀受到教育者的高度重視,課外閱讀以課內閱讀為基礎,而課外閱讀是課內閱讀的補充,兩者相互促進。課內外閱讀的整合,是響應新課標的體現,也是培養學生閱讀興趣的重要方法,利于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實現素質教育目標。
【關鍵詞】
課內外閱讀 銜接方法
“大語文”理念的提出,是語文教學的一大突破,小學語文教學越來越重視學生的課外閱讀引導,因此課內外閱讀的結合是必然。課外閱讀作為課內閱讀的拓展與補充,其作用是課內閱讀無法取代的,將課內閱讀和課外閱讀有效結合,利于延伸課堂教學,使教學內容更加飽滿,提升語文教學效果,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品質與人格??僧斍爸袊恍┑貐^,開展小學語文教學活動時,普遍存在課內閱讀與課外閱讀脫節問題,高負低效。對此,小學語文教師應結合實際教學情況,對這一情況反思內化,查閱相關資料,優化課內外閱讀,結合教學方法,敢于創新與變革,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一、課內外閱讀整合的基礎
小學語文課內外閱讀的結合,需要探尋兩者的共同點,以實現完美結合,培養學生閱讀興趣。語文教師應分析新課程標準要求,根據教材內容提供的知識點,查找關聯的課外讀物,以對課內知識補充、延伸【1】。如,教師先組織學生了解文章內容與知識點,然后引導學生查找有關的讀物,自主學習課外知識,養成良好自主學習習慣。以蘇教版《九寨溝》教學為例,課本內容描述了九寨溝的景觀、植物、動物,但課本描寫的并不全面,也不細膩,只是簡單的描述。因為小學生對奇妙景觀、動植物有著濃厚的興趣,所以教師要引導學生查閱課外資料,了解九寨溝的奇異景觀,野生、稀缺動植物,當地的風俗習慣與地域文化,并整理成資料,課中同學間分享成果。通過學生課外閱讀,拓展了知識面,對課內閱讀進行的補充與延伸。但是也要注意一點,課內閱讀與課外閱讀的共同點,如果脫離,反而會影響教學的正常開展。因此,課內外閱讀銜接目標必須要明確。
二、課內外閱讀整合之策
1.課前預習,搜集資料
課堂教學之前,要引導學生自主預習,收集與課本相關資料,利于提高小學生閱讀能力與水平。但是課前預習時,因預習存在空泛性,學生不能抓住重難點,且預習是學生獨立進行的,教師難以進行監督,對預習效果不能做到全面檢測。而一旦小學生未預習,勢必會影響課堂教學效果,無法適應課堂教學【2】。對此,小學語文教師要加以引導,幫助學生開展課前預習活動。以蘇教版《鳥語》教學為例,課堂教學之前引導學生自主預習,讓學生借助預習從多方面了解鳥。學生從對鳥的認知,而升華到愛護鳥。因此,課前設計的預習作業使學生大量搜集與鳥有關的資料。這樣學生通過閱讀關于鳥的資料后,能對鳥有更全面的認知。課堂教學時,學生之間相互分享自己搜集的成果,拓展知識面。課前預習與資料搜集,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發展思維,強化學生的行為能力。最關鍵的是,通過課前預習,搜集資料,學生對鳥有了更深的認知,是課內閱讀的延伸,為《鳥語》課堂教學奠定基礎。
2.課中拓展延伸
課堂教學時,教師必須準確的找到課內閱讀與課外閱讀共同點,先組織學生學習課本內容,然后巧妙的銜接課外閱讀材料,調動學生積極性,拓展學生視野,實現高效閱讀。以蘇教版《負荊請罪》為例,文章表達的是藺相如以國家為重,不計個人恩怨的博大胸襟,以及廉頗知錯就改的精神品質。學生閱讀文本后,由于內容對藺相如、廉頗的個人事跡講述并不全面,學生對文章的理解與感悟過于膚淺。教師要抓住課內閱讀和課外閱讀的契合點,巧妙的引入課外閱讀資料,如整理長平之戰、破燕拜相、轉戰四方等典故,引入澠池之會、完璧歸趙等,通過課外資料的閱讀,更全面地了解藺相如與廉頗的事跡,加深課本知識的理解。課內外閱讀為學生提供了豐富的閱讀資料,拓展閱讀視野,利于教學活動的展開。同時通過課內外閱讀,也幫助學生鞏固知識,掌握閱讀方式,促進綜合發展。再如蘇教版三年級下冊《古詩兩首》教學,以《絕句》為例,對于古詩詞教學,要求小學生理解、背誦,并有一定感悟。課中教學時,先向學生介紹詩人杜甫一生事跡,幫助學生了解詩人杜甫的寫作背景,加深學生對作者情感表達的理解。同時,課中還對教學加以延伸,把《絕句》閱讀教學跨年級結合,讓學生感受詩人杜甫表達的不同情感。如課中引入蘇教版六年級上冊《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兩首詩都出自詩人杜甫,但表達的情感卻不盡相同,《絕句》表達詩人杜甫歡快心情,而《聞官軍收河南河北》表達的是詩人杜甫悲喜交加之情。通過兩首作品的結合,為《絕句》的教學奠定基礎。另外,還可引入課外資料,如杜甫《對雨》《八月十五夜月二首》《江邊星月二首》等。課內外閱讀的結合,能幫助學生深入理解文章,拓展知識面,養成健全人格。
3.課后深化
活動體驗是提高小學生課內外閱讀能力的重要方法,而且活動也為小學生表達自己的讀后想法與情感提供平臺,促進師生、生生之間的閱讀分享,幫助學生深化閱讀,提升教學效果。對此,教師應合理編排小學生語文課內外閱讀活動,體驗閱讀帶來的歡樂。以蘇教版《林沖棒打洪教頭》為例,學生整體閱讀文章后,教師引導學生查找關于故事人物林沖、洪教頭等的相關資料,全面了解人物性格特點。然后教師組織學生進行角色扮演活動,自由選擇故事人物角色,通過語言、肢體活動,演繹故事情節。另外,根據學生對文本的理解,以及對課外資料的閱讀,讓學生對故事情節加以改編,再進行不同版本的故事情節演繹。不同的活動方式,使文本內容展現的淋漓盡致,而且通過學生課內外閱讀的結合,能使活動更加多樣化,演繹的內容更豐滿,幫助學生深化閱讀。
【結 語】
小學語文教學,課內閱讀是基礎,而課外閱讀是課內閱讀的延伸與補充,課內外閱讀的結合,是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關鍵。因此,小學語文教師應根據新課標要求,合理銜接語文課內外閱讀,抓住兩者的契合點,拓展學生視野,豐富學生閱讀資源,從而促進素質教育目標的實現。
【參考文獻】
【1】王艷,劉力.憑借課文實現課內外資源融合的實踐與探索【J】.延邊教育學院學報,2016(04)
【2】時秋穎.小學語文課內外閱讀的銜接問題探討【J】.中國校外教育,201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