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芳
【摘 要】 物理是一門實驗性很強的學科,實驗是物理教學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可以讓枯燥的課堂變得生動有趣,加深學生對知識的深度理解,掌握實驗的基本技巧,培養學生不斷創新的能力,只有在創新中思考、學習,物理學習才能得到提升。
【關鍵詞】 初中物理;實驗教學;創新能力
一、優化實驗問題,培養學生創新意識
在物理實驗教學中,老師要事先做好實驗工作,做到對實驗心中有數,在傳統的教學環境中,物理實驗大都是按照教材提供而進行的,實驗結論在課本中早已列明,實驗過程也只需要根據特定的套路進行,因此,學生在實驗課中只是機械性地按照老師的步驟、所列明的要求進行實驗,根本不能探究實驗的過程、原理,嚴重制約了學生創新思維的發展。因此,在實驗教學中,教師要給學生創造輕松的學習氛圍,鼓勵學生大膽創新,勇于提問。在實驗問題的設計上要改變傳統的教科書問題形式,要創新,要有吸引力,激發學生在課堂的積極性。比如:燒瓶中一半的水都已經燒開了,為什么燒瓶底的小金魚還活蹦亂跳?為什么死海稱之為死海?長短蠟燭哪一個先熄滅?讓學生各抒己見,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充分調動學生的創新思維,通過探討來得出實驗的結論。
二、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創新欲望
在實驗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本堂實驗課的內容,安排一些生動的實驗,為學生創設有趣的情境,讓學生對實驗充滿了求知欲望。比如在學習“浮力產生的原因”這節課時,在教學前可以通過創設情境的方法,先向學生拋出問題“請聯系自己的生活,想想看是不是所有的東西在水中都會受到浮力的影響?兵乓球在水中一定是浮在水面上的嗎?”按照我們的思維模式,乒乓球一定是浮在水面的,然后就可以順勢提問:真的是這樣嗎?從而引起學生的好奇,然后向學生展現一個他們認為不可能的實驗: 將乒乓球放在一個漏斗里面,然后往漏斗里面倒水,當水將乒乓球完全淹沒的時候,乒乓球并沒有向上浮動的跡象。此時,學生們肯定感到非常驚奇,對答案有著強烈的渴望,這時候老師就可以順理成章的向學生講解乒乓球不上浮的原因,從而引出浮力產生的原因,這樣有利于激發學生創新欲望,提高課堂的教學質量。
三、結合生活實際,設計有趣的小實驗
物理原理來源于對生活的探究,生活中也離不開物理的分析,因此,教師可以結合生活實際,利用身邊的一些小物品,為學生設計有趣的小實驗,既能夠增加物理實驗的趣味性,又能夠培養學生自主探索的欲望與動手能力。比如一只小小的鋼筆就能夠設計許多的小實驗,鋼筆是每個中學生都有的隨身之物,這樣的設計讓學生能夠親自參與體會,如:在講解滑動摩擦力與滾動摩擦力的大小區別時,用書本作為研究對象,將書本放在桌面上和將書本放在鋼筆上進行推動,感受兩者之間力的大小。通過這樣的小實驗,增加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將物理知識由課堂外延到生活,家庭,社會中去,發揮學習物理的最終目的: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四、教師應加強工作總結,不斷反思探索
教師應該不斷提升自己的教育理念,不斷加強實驗教學的工作總結,積極提升自身業務素質,在工作中不斷反思存在的問題,改進教學方法,提升課堂的教學質量。
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才能提升學習興趣,在教學過程中,師生之間要多交流,多溝通。樹立正確的教學觀念,物理并不是枯燥無味的,只要深入了解學習,就會發現其樂趣所在。
【參考文獻】
[1] 李愛民. 論初中物理實驗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J]. 未來英才,2016(21).
[2] 李玉琳. 初中物理實驗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 數理化解題研究,201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