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英華
由于高職學生學習存在懈怠現象,學習動力不足,導致學生對所學知識不能較好掌握,甚至不能順利完成學業。針對這種情況本文以聊城市為例,對聊城的三所高職院校的學生學習現狀進行了問卷調查,調查結果如下:
隨機抽取學生總體的20%的樣本2000人進行調查,其中城市生源占35%,農村生源65%;在35%的城市生源中,來自單親家庭的占5%,家庭經濟困難的占60%。在65%的農村生源中,來自單親家庭的占10%,屬于留守兒童的占40%,家庭經濟困難的占30%。
(說明,計算結果四舍五入,取整數,下同。)

城市生源 農村生源35% 65%

城市生源單親家庭 家庭經濟困難 其他5% 60% 35%

農村生源單親家庭 留守學生 家庭經濟困難 其他10% 40% 30% 20%

城市生源父母管理嚴格 父母嬌生慣養 父母管理不了30% 40% 30%

農村生源父母管理嚴格 父母嬌生慣養 父母管理不了20% 30% 50%
城市生源中,只有30%的學生的家長對孩子的學習管理比較嚴格,40%的學生家長對孩子嬌生慣養,有的家長甚至幫著孩子寫作業,看不得孩子辛苦,30%的學生家長由于文化水平低或工作原因,對孩子的學習沒有時間過問,對孩子學習放任自流。
農村生源的學生中父母要求嚴格的只占20%,嬌生慣養的占30%,由于父母外出打工或父母文化水平低不能管理孩子的竟然占到50%。

上過兩種以上培訓班 上過一種培訓班 沒上過培訓班20% 30% 50%
通過對職業院校學生家庭對教育投入的調查,家庭教育投入少之又少,盡管有些學生曾上過各種培訓班,但由于家長對教育投入的認識不足,有的家長怕花錢不舍投入或學生自身對學習無興趣,學習的時間大都比較短;而且在課外讀物或學習資料方面也僅僅按照老師的要求購買,缺少對孩子的成長、教育等長遠規劃,家庭教育投資嚴重匱乏。
小學階段

自覺學習 父母督促 無學習興趣40% 40% 20%
中學階段

自覺學習 父母督促 無學習興趣30% 30% 40%
無學習興趣的原因

沒有養成好的學習習慣 迷戀上游戲 早戀現象40% 50% 10%
小學階段缺乏學習興趣的只占20%,中學階段缺乏學習興趣的占到40%,其主要原因是從小沒有養成好的學習習慣,特別是上課不能專心聽講,知識基礎沒有打好,越來越跟不上,50%的學生迷戀上網絡游戲,10%的學生出現了早戀現象。

沒有規劃 不知怎么規劃 有規劃但又缺乏自信30% 50% 20%
通過對在校高職生對未來有何規劃的調查,30%的學生回答沒有規劃,50%的學生對未來比較迷茫,不知怎么規劃,只有20%的學生有規劃但又擔心學歷程度低缺乏自信。
從高職錄取的本省普高生源情況來看,由于高職錄取批次在本科錄取結束后才進行,學生的入學成績普遍較低。以聊城市的職業院校為例,每年的錄取成績在320--450分之間,且400分以上的學生僅占錄取總數的20%-30%,70%-80%的學生入學成績在300-400分之間,學生的學業基礎普遍較差。
高職院校生源渠道多樣化,入學渠道有普通高考錄取、對口招生、注冊入學等,普通高考錄取又有春季和夏季高考、省內和省外招生等區分。
由于不同生源渠道學生的入學考試內容和形式不同、錄取分數不同等原因,高職院校學生學業基礎參差不齊,學生特長也各有不同。學生學業基礎差異大給學校教學帶來很大難度,成為困擾教師的普遍問題。未來隨著生源的進一步多樣化,這一問題將會更加凸顯。
通過對高職學生有效的問卷調查,對調查結果進行匯總、整理和分析,高職學生學習懈怠的成因主要歸納為以下幾點:
1.來自農村的留守學生。來自農村生源的大部分學生,從小父母就外出打工屬于留守兒童,一般跟隨年邁的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生活,老人只能解決孩子的基本衣食住行,對孩子的學習不能給予絲毫幫助,全靠孩子自律。年齡小的時候玩心重其學習的自覺性還是需要父母的約束,留守孩子在需要父母管束的時候恰恰缺失了父母的約束,放任自流,隨著年齡的增長有的迷戀上網絡游戲,導致厭課、曠課、逃學上網打游戲。小學基礎沒打好,初中學習吃力,高中學習跟不上。當父母發現問題想管時,已為是過晚,在這種情緒的影響下,學習很難集中精力,學習效率低下,學科成績較差。而且,這部分學生基本都考入了高職院校。
2.來自城市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這部分學生盡管來自城市,生活環境、教育資源都優越于來自農村的學生。但很多城市學生父母下崗或企業效益不好,家庭經濟較為困難。父母忙于打工或工作之余兼職第二職業,無暇顧及孩子的學習,導致孩子出現以上問題,失去學習興趣。家長為了不讓孩子過早進入社會,通過單招、注冊入學等渠道進入職業院校。
3.無原則的嬌生慣養。目前,在校的高職院校學生70%以上都是獨生子女,父母對孩子過度溺愛,在吃喝玩樂上無限度滿足孩子,孩子作業多晚上寫的晚點,家長就會抱怨老師、埋怨學校,毫無原則地為孩子完不成作業推脫責任。久而久之孩子就形成了犯錯找父母,不再聽老師的話;因為家長的庇護老師對這些學生已無能為力,最后因成績不理想只能進入職業院校。
4.單親家庭對孩子的傷害。在選取的調查樣本中,15%的學生來自單親家庭(父母離異和喪父或喪母),大部分學生由于父母各自再婚,一直跟隨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生活,既是跟隨父母生活,再婚家庭對孩子的關愛也嚴重缺失;身心的傷害使他們感到自卑,分散了學習精力,導致成績下降。再就是由于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與孩子年齡的差距較大,兩代人交流的代溝以及老人對孩子成長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心理變化等觀察不到,特別是進入青春期的孩子出現叛逆現象,老人不理解不懂及時疏導,很多單親家庭的孩子因不能得到父母的關心和幫助,失去學習的興趣,導致學習懈怠。
1.網絡游戲對學生的影響。盡管國家對網絡游戲廳的開設及管理出臺了相應的法律法規、以及完善的管理制度,但為了自身利益業主總是想方設法逃避打擊,把游戲廳開在偏僻的城中村,雇車到學校接送上網學生,有些學生中學階段就開始逃課上網,甚至徹夜不歸。高職院校的學生80%以上都有上網經歷,20%-40%癡迷網絡游戲,網絡游戲缺失傷害了不少人,這部分學生絕大多數都進入高職院校。
2.應試教育對學生的影響。國家的應試教育制度,使得各省乃至各個學校都把高考本科升學率作為評價一個學校教學質量的唯一標準;初中開設尖子班,高中開設奧賽班、實驗班、普通班,升學率高的配備教學水平高的教師等;為升學初、高中就把學生分成三六九等,后來由于家長的反對,教育部門采取各種措施取締這種不公平的教育方式,甚至不允許對學生進行成績排名,實際上學校還是在應試教育制度下抓的仍是升學率,對學習不是很理想的學生,高二就動員學生學習藝術類或是參加春季高考,這兩類高考文化課只考語數外,且藝術類高考錄取分數偏低;盡管春季高考的學生都能再參加夏季高考,但由于高二就放棄了其它文化課的學習,幾乎全部放棄了夏季高考。很多藝術類的學生并不是有藝術天賦,二是高考升學率的犧牲品。大部分學生都進入高職院校,少部分學生連高職320分的分數線都達不到。
3.不良社會風氣的影響。在網絡飛速發展的時代,由于代考、提供答案等不良風氣的出現,使本來就不愿學習的高職學生,學習過程習慣于投機取巧。逐漸開始熱衷于所謂的“一夜成名”“一步登天”“一舉成名”,總是幻想著不勞而獲、走捷徑。急功近利、拜金主義等社會不良習氣嚴重影響了學生的身心發展。
4.學生價值觀的的缺失。高職學生大都缺乏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調查中得知有40%的學生不知道畢業以后要干什么,所學專業有些學生說是老師、同學或父母幫助選擇的,對所學專業不了解,老師安排什么跟著做什么;對就業的態度是能干什么就干什么。對自己的學習沒有目標,對未來的生活沒有規劃,不知道一個人生存的價值,部分學生上課不帶書本帶手機已成為常態。造成這種機械、被動學習和生活態度的原因,正是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缺乏。加之當面對由于高職擴招帶來的就業壓力時,學生很難靜下心來踏踏實實進行學習。高職學習懈怠的學生,并不是自始至終沒有學習動力,其中多數學生剛入學后,學習積極、追求上進,能將全部精力投入到學習之中。可是當學習進入到中期或末期后,學習精力就開始松懈,再不肯下功夫,不做筆記,不完成作業,不求甚解.
5.生源渠道多元化的影響。高職院校生源渠道多樣化,入學渠道有普通高考錄取、對口招生、注冊入學等,普通高考錄取又有春季和夏季高考、省內和省外招生等區分。
由于不同生源渠道入學的學生,考試內容和形式不同、錄取分數不同等原因,高職院校學生學業基礎參差不齊,學生特長也各有不同。學生學業基礎差異大給學校教學帶來很大難度,成為困擾教師的普遍問題。未來隨著生源的進一步多樣化,這一問題將會更加凸顯。
總之,通過對高職學生學習懈怠成因的調查,分析歸納其主要原因無非就是,由于家庭和學校的原因,學生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在長達十二年的基礎教育中,家庭和學校總是把學生學習成績看成最重要的部分,缺乏對學生學習精神的正確引導,導致后面的學習出現懈怠問題。由于在青少年時期,家庭和學校缺失對孩子理想、愿望、信仰、愛好的培養和引導,進入高職后學生精神空虛,價值觀迷失,而且多數學生學習時間不固定,對學習、生活、作息時間不做安排,沒有一個堅定的理想和目標,很難把學習升華為一種高度自律自覺的行為。
[1]段輝.新時期成人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的探討[J].現代企業教育,2013.
[2]周丹.高職學生學習懈怠成因及對策研究[J].教育與職業,2012.
[3]魯杰,琳娜.淺析學生學習能力的差距及對策[J].黑河教育,2014.
[4]權麟春.民辦高校學生學習能力的現狀與對策[J].教育與職業,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