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愷雅
【關鍵詞】初中物理?教學模式?教學方法?創新研究
就目前初中物理教學而言,必須讓學生具備基礎的認知能力以及運算能力。但是研究表明,初中物理的開設對學生未來的發展,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日常教學中教育工作者想要提升物理教學質量必須以課堂教學內容為出發點,做好教學模式與教學方法的探究和創新工作,提升其教學的效率。
1.教學模式化嚴重
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初中教育工作者想要更加快速提升物理教學的效率,必須充分重視初中物理課堂教學中的主導位置屬于誰,只有將教學方法和實踐教學有效結合在一起,才能促進學生的綜合發展。但是就目前初中物理課堂教學來看,課堂的主體依然是教育工作者,學生在課堂上起到的永遠是配角作用,在這種教學模式的影響下,限制了學生的思維能力以及實踐能力,扼殺了學生創新能力的開拓,因此,針對于以上的問題,教育工作者一定要摒棄以往陳舊的教學方法,并進行創新,拓展學生的創新思維,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2.教學實踐上欠缺
針對于目前初中物理教學而言,實踐教學有著不可忽略的作用。根據開設實踐教學能夠最大程度上提升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推動學生的課堂參與性。但是就目前初中物理教學而言,教育工作者受以往教學思想的影響,教師會利用先行為學生講解物理中的基礎知識并進行實驗,在這樣實驗方式的影響下,讓學生對物理知識的規律性不明確,使得物理實踐模式過于古板化,長此以往,就會大大降低學生對物理探索的欲望,失去學習的樂趣與興趣,從而影響了創新學習能力的發揮。
1.創建初中物理教學自主學習模式
就目前初中物理教學的特征而言,教育工作者在展開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必須建立在傳統教學模式的前提下進行教學,以提升學生的物理學習興趣以及熱情為主要目的。不斷改革創新其教學方法,從而更好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因此,在物理教學的過程中,針對于疑難問題以及抽象知識要做正確的引導,保證學生能更好的投身于物理學習活動中,提升學生的學習質量。另外,教育工作者要充分明確學生課堂主體的地位,在日常物理課堂教學中,要突顯學生為課堂的主導地位,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正確引導學生深化對物理知識的理解,從而提升學習質量。由于初中物理知識較為抽象化,而且實踐性較強,而理論知識又顯得枯燥乏味,因此,教育工作者在日常物理教學中,必須及時的激勵學生,激發學生的積極主動性,才能最大程度上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完善學生的課堂學習質量。
2.充分利用物理實驗,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初中物理中,物理實驗隨處可見,也是物理課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在日常物理課程教學中,教育工作者必須重視并開拓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具備強烈的認知欲望。只有正確引導學生親自動手實驗,讓學生根據實驗來觀察物理結果,只有這樣,才能最大程度的激發學生對物理知識的探索欲望,與此同時,也可以幫助學生把已經掌握到的物理知識充分運用到實踐生活中去,從而提升學習質量。
例如,在探究杠桿平衡需要的條件實驗中,為了讓學生對實驗的理解更加形象化,教育工作者可以選用學生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物體作為杠桿,如撬棍、剪刀、釣魚竿等都可能是杠桿,利用這些常見的物體作為實驗的工具,讓學生充分了解杠桿平衡所需要的條件;又如,在進行升華與凝化的實驗過程中,實驗中多數會用到碘來做實驗,其實除了用碘以外,還可用家用衛球,把適量的衛生球研成粉末狀,裝入燒瓶,瓶中再放入小樹枝,然后用橡膠塞封閉。把燒瓶在酒精燈的火焰上方加熱(注意,別太熱了)短時間后,瓶中沒有看到衛生球融化,稍候會看到小樹枝上出現了“樹掛”,這就說明衛生球由固體直接變成氣體——升華;而“樹掛”說明衛生球氣體沒有液化而是直接變成固體——凝華。利用這些學生能直觀化理解的小實驗,可以充分拓展學生的思維能力,與此同時,也能夠深化學生對物理知識的認識以及與實際生活的聯系,從而也幫助了學生把已經學到的物理知識充分運用到實際生活中的目的,利用這樣的方式可以最大程度的培養學生對物理知識的學習興趣,體現了學生思維能力培養的要求。
綜合上述所說,想要構建初中物理有效課堂,初中物理教育工作者必須要對教學模式以及教學方式不斷的改革創新,與此同時,教育工作者必須摒棄傳統的教學觀念,利用實踐教學或者是當代信息化的渠道,讓學生充分感受到物理學習的興趣,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進而提高初中物理課堂教學的質量。
[1]鄧書祥.淺談初中物理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的創新.讀書文摘,2017,(14).